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现行的民事判决书从形式到内容越来越受到法学界有识之士的非议,民事判决书的改革已成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民事判决书的制作理顺民事诉讼关系,改革过去民事判决书的法官主导型和主观性,强化诉讼过程的客观性,突出争议焦点,加强分析说理与思维过程,从而使民事判决书充分体现民事诉讼民主化、公开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二审民事判决书,即第二审程序的民事判决书,它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民事判决提起上诉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依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终结,依法作出维持或者改变一审民事判决的书面处理决定。二审民事判决书自1993年最高法院下达的《法院诉讼文书样式》试行以来,在制作的标准化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内容的表述方面仍存在某些不规范的现象。本文据笔者在调研中对一份二审民事判决书正文部分内容的评析来说明:当前二审民事判决书的制作应予以关注的问题。为便于读者对照阅读,特将该判决书正文部分的内容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3.
民事裁判文书的改革早已提上了议事日程。作为民事裁判文书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事判决书要做到无懈可击 ,就必须充分说理。说理的关键是证据。在民事判决书中只有充分反映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对证据的举证 ,质证和认证过程 ,才能防止暗箱操作 ,增强审判的透明度 ,真正实现司法公正 ,达到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判决书的表达本质上应当是体系化和规范性的,这是由实体法的概念框架和程序法的结构框架所决定的。然而,事实上判决书的表达存在着诉讼请求欠缺明确性和具体化、事实形成与认定逻辑的模糊化处理、法律问题认定与解释说理弱化等问题。随着一事不再理、禁止重复诉讼等制度的实定法化,规范化不足的判决书不仅无法适应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司法公信力和诉讼质效。要件事实理论具有浓厚的理论基础,能够在实体法和程序法共同作用的法的空间促进二者衔接和统一,能够重新审视并分解民事审判,为民事判决书的规范化改革提供新的视角与理论根基。因此,有必要结合要件事实理论规范民事判决书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民事判决书是民事审判活动的最终体现。目前 ,大多数民事判决书都能做到合乎规范 ,但是叙事缺乏证据印证、论证说理不到位、制作不规范等问题也还普遍存在。本文拟就如何提高民事判决书的质量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主体、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当前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较深入的探讨,指出了法院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严格执行现行民事诉讼法之上。  相似文献   

7.
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必要性民事审判方式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方式方法。民事审判的方法是否符合社会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直接关系到人民法院能否提高办案质量,效率及效益、能否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作用的根本问题。因此,改革旧的民事审判方式,探索新的审判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规范和保障。”“改革、完善司法制度和行政执法机制,提高司法和行政执法水平、”要实现从为计…  相似文献   

8.
浅议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院调解制度的完善和改革是近年来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笔者分析了调解制度存在的审调不分、强制调解、当事人反悔三大突出问题,指出调解制度要走出困境必需建立审调分离的制度、界定调解的适用范围和建立诉讼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9.
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进程中,需要注意几个相关问题,一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二是要正确评价民事审判方式,把握好改革的出发点,三是形成社会合力,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法》对民事判决书公开宣判制度的规定,因为程序繁琐、有可能提前泄露审判机密等原因,并不被法院的审判员和书记员所接受。这种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的冲突,说明这项制度的设计存在着不科学、不适应现实的问题。作者从多年的司法实践出发,提出对民事诉讼公开宣判制度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八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打破传统民事审判方式的研究局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这种改革实际上就是对法律程序的公正、诉讼效率、效益等价值目标的追求,以提高审判质量、效率和效益,充分实现诉讼目的,从而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效审判机制。然而,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尚未完全确立,改革的民事审判方式也不可能一下子形成一套完整的诉讼体系。因此,明确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价值取向是使民事审判方式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前提条件。目前…  相似文献   

12.
民事裁判文书能否适应新时期法制发展要求,能否直接体现事实、理由、法律和公正,将直接影响当前审判方式改革成果。探讨当前民事裁判文书的不足,并揭示民事裁判文书改革方向和内容是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已成为民事诉讼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民事审判方式存在诸多弊端 ,并有其产生的深刻原因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有其必要性 ,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不应突破法律规定另搞一套 ,应由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 ,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司法公正 ,提高审判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
民事裁判文书能否适应新时期法制发展要求,能否直接体现事实、理由、法律和公正,将直接影响当前审判方式改革成果、探讨当前民事裁判文书的不足,并揭示民事裁判文书改革方向和内容是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方向赵红学对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方向把握不准,认识不清,已使这场重要的改革陷入困境。显然,要使改革顺利地进行下去,并达到预期目的,确定科学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方向,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当前,在确定改革方向问题上,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司法改革的现实思考与理论检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司法改革的社会背景 二十世纪末,中国司法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决策第一次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被正式提出,由此,司法改革成为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又一个热点P对于我国司法制度变革的社会背景,有学者将司法制度改革的背景视同于八十年代末期展开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产生的背景:“尽管在时间上,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早于当前全面铺开的司法改革,司法改革发轫于审判方式改革。但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整体司法改革产生的背景和内发性动力是基本一致的。”(2)虽然我国司法领域中进行的审判方式改革与司法…  相似文献   

17.
试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最佳方略王章合我国在八十年代后半期,各级人民法院就民事(经济,下同)审判方式的改革作了多方面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毕竟是在党的十四大以前进行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把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和改革实践,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践中一些切实可行的做法,既从理论上探增深化、细化和规范改革的对策。又从实践上论证这些对策的可行性,其目的是为我国今后改革思路的确定和《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以及民事审判 机制的建立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但由于法律对调解的具体程序规定得不够完备,导致在实践中调解与庭审关系不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调解程序存在某些冲突。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确立调解的价值取向,其次要从立法上完善离婚案件中适用调解的程序性规定,建立先调后审,调、审分离的运行机制;再次要提高法官素质,继承和发扬我国审判方式的优良传统和做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正向纵深发展,现代化的民事审判方式如何建构,通过研究、分析和展望,我们提出如下民事审判现代化的若干标志。一必须确立未来民事审判方式的模式类型纵观各国民事审判模式,以法系、法律文化传统、法官及当事人的地位与作用等要素为标准,可以划分为两大模式,即英美法系的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和大陆法系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在选择某种诉讼模式之前,必须分析其利弊,然后结合本国国情加以取舍。对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分析。所谓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是以当事人为中心的诉讼结构以及由此而展开的各种诉讼活动和诉讼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