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不是市场社会。经济追求无止境,社会道德有底线信任日渐式微,是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生的,是市场经济发展不足的伴生物。许多不道德、不诚信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市场经济的不规范、不发达相关的普遍平等产生普遍信任。信任不会在一个等级社会中生根。贫富过度悬殊,富人警惕穷人,穷人不会信任富人  相似文献   

2.
当前民族地区民族信任模式演化的理论逻辑主要表现在:随着全球化和网络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传统以人际信任为主的民族信任模式正向以制度信任为主的民族信任模式转化.然而在民族信任模式演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现实悖论,主要表现为:网络信任的异化、政府信任的危机和政治信任的悖论.这些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现实悖论成为当前民族信任和谐关系构建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3.
信任被普遍认为是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外决定一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社会资本。信任的产生从表面上来看是文化价值观的继承,实质上是市场经济交易机制所提供的重复交易博弈机制的必然结果。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关系网络型信任在市场经济重复博弈机制的内在作用下,会向以产权契约为内核的公共信任与制度信任转变。  相似文献   

4.
熟人社会和半熟人社会是农村人际信任运作的重要场域.在半熟人社会中,人际关系和中间组织不仅构成了人际信任的二元化运作机制,而且还建构起人际信任发展的四种理想模型,并规范着农村社会信任结构变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发展以稳定为前提,维护乡村社会稳定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条件.在政治信任式微之际,熟人社会的信任在解决乡村纠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熟人社会的信任对于解决大规模群体性冲突则显示其功能性不足,因此,建构农村政治信任是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治理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稳定可靠的社会信任体系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社会信任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也是一种规则、一种道德载体、一种无形资本,甚至是一种生产力。无论是组织内部还是组织与组织之间,一定的信任对于正常的运行都是必要的,信任被认为是具有公共特性的人力资本。一个发达的社会不应当只是一个单纯追求物质产品而精神空虚的社会。为此,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会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知识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知识经济时代不仅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时代,更应该是一个崇尚伦理道德的时代,现代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7.
构建信任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信任的发生机制、社会建设的理念和现实国情,构建政府范导型信任社会成为我国建设信任社会的理想模式.从社会结构维度、信任要素维度和构成状态维度三个角度探讨政府范导型信任社会的构成状态、内在机制和功能定位,有助于全面把握这一理论模型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8.
社会信任主要依靠关系和制度直接或间接生成。通过关系促进主体间的情感或认同进而产生的情感信任属于特殊信任,这是传统社会主要的信任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基于关系的信任不再完全依靠情感和认同,而是逐渐扩展至以信息为中介的认知信任,这体现了特殊信任向普遍信任的过渡。普遍信任可以由制度的合法性产生,也可以通过制度对信息的规制作用产生认知信任。现代社会的普遍信任需要兼容特殊信任,普遍信任中的制度要素与特殊信任中的关系要素内在相连于道德规范。现代社会的信任重构主要包括制度信任和信息信任的重构,体现为传统道德和习俗的重建,将传统关系网络中的道德意涵发展为制度化的公德;建立和完善现代法律、契约制度;以制度规范关系和信息,通过教育与文化制度的发展增强认知信任。普遍信任对特殊信任的兼容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能满足人们的情感性需求。兼具制度性与情感性的信任才能促进现代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社会呈现的信任缺失状态,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于他人尤其是陌生人的助人行为,从一个独特角度透视出社会道德所存在的深层困境和相关社会机制所存在的严重问题。其一,社会转型带来了信任模式变迁过程中信任支点的松弛。在传统社会,人际信任的保障机制主要是关系加上个人特质如良好的人品、声望等。在现代社会,由于面对的是陌生人世界,关系难以覆盖所有方  相似文献   

10.
诚信,从广义上说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调节人们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从狭义上说,专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交往中恪守信用的法律要求,即自然人或法人履行义务的能力,以及他人对这种能力信任的社会评价。"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