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孙萍  赵海艳 《探索》2016,(4):23-29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政治模式,形成了新的政治生态。网络政治生态成为互联网时代政治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学界对"网络政治生态"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界定。从元概念分析,网络政治生态是网络空间内网络政治主体及其环境之间形成的结构功能关系,是网络政治系统运行状态的整体反映。从结构功能关系分析,相对于传统的政治生态而言,网络放大和激活了传统政治元素,从功能上实现了政策需求的处理、政策的推行和各主体之间的权利均衡,这种博弈均衡促进了网络政治活动的有序进行。网络政治生态具有结构的整体性与动态性、主体的多元性与平等性、信息的交互性与议程自我设置性、自组织性与他组织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政治生态"是把生态学原理运用到社会科学领域,用协调发展的理念思考人类社会政治体系与经济文化体系契合性提出的概念。就我国国情来看,目前最重要的,就是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重点,把发展人民民主与促进社会政治稳定统一起来,不断优化民族复兴的政治生态。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为民族复兴创造更加有利的经济文化条件,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投身民族复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有利于民族复兴的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才能使我们党更好地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民工“极端、非理性、恶性”自力维权事件频发,突显了我国公力维权体制的乏力。义乌市总工会以“社会化”维权为平台,构筑了“多中心协同”治理网络,有效地破解了当前公力维权体制面临的治理困境。义乌市总工会主导的“社会化”维权治理网络,是在农民工“自我维权”组织的兴起,外部政治生态环境压力作用下形成的;是在“崇尚合作”的义乌政治生态文化基因支配下形成的;是在社会资本的联结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政治生态观突破了传统政治仅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去理解政治的理论局限,而把政治-社会-自然三者视为三位一体的大系统,把社会更把自然纳入政治视野,运用生态学的多元思维,调整人与人、政治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这是政治价值观的一种转变.按照政治生态系统内生态与外生态结构路径,理性而客观地分析政治生态宽容调节机制构建,无疑时和谐社会的践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学娟  曹景文 《求实》2017,(1):40-50
政治生态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由西方引入中国,并于近些年得到学者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政治生态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学界主要从政治生态的概念辨析、政治生态的历史与海外经验、国内政治生态的现状及优化路径以及政治生态的价值论等方面进行了多维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现有研究在揭示政治生态发展的系统性、规律性与前瞻性方面存在着不足,总体上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应理顺政治生态的主客体关系,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政治生态的优化与治理。  相似文献   

6.
生态观是指人们对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需要确立科学、理性的生态观来面对和解决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危机。这种生态观要有利于社会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就是将科学、理性的生态观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从政治系统同其他系统如经济、自然、伦理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来看,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极其必要的。我国目前政治生态存在着部分反生态的倾向,如政治不作为、政治乱作为等。为此,应当倡导优化政府结构,建设节约型政府,树立新型的政绩观,同时要加强舆论监督,从而使政治生态成为符合发展和谐、环境和谐、社会和谐所要求的良好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变革和发展。加强生态意识教育、生态道德素质培养、生态理性培养、生态消费习惯养成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金英君  周美雷 《前线》2020,(5):9-12
政党政治生态是政治生态系统的内核,对国家政治生态和社会政治生态具有引领、示范和净化作用,是推动政治生态变革创新的关键力量。影响党内政治生态的组织根源在于政治生态系统内部的政治混沌和外部的政治污染,制度根源在于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不到位。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根本领导制度,是规范党内政治系统运行秩序的最重要规则和党的政治建设重要经验。要把民主集中制与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党风廉政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干部问责制度等重要制度融合起来,形成风清气正的制度环境,共同培育清明的政治生态制度土壤。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互联网正渗透进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逐步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须臾不能离开的条件。依托互联网及其新应用,包括电子政务、网络问政、网络民意表达和网络舆情监督,充分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生态问题的产生由来已久,传统的生态文明观往往是从哲学、经济学、科学技术的层面来研究其产生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本文认为有必要从政治的更广阔的背景出发,从政治维度上关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态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努力构建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生态政治体系。  相似文献   

12.
生态问题的产生由来已久,传统的生态文明观往往是从哲学、经济学、科学技术的层面来研究其产生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本文认为有必要从政治的更广阔的背景出发,从政治维度上关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态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努力建构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生态政治体系。  相似文献   

13.
伍启杰  张亮 《世纪桥》2014,(3):42-44
绿党的绿色政治思想强调对一切生命体存在价值的尊重和对社会各阶层人群权益的尊重,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必须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期,在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西方绿党的生态政治理念与制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较为完善,借鉴其先进经验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黄燕 《探索》2012,(2):76-79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各方利益长期的博弈中形成了特殊的政治生态。中国传统政治生态,以合作为开端,以儒学为政治文化基础,以中央集权为主要特征,以科举制为人才选拔方式,以"以民为本"为善政标准。这种政治生态与欧美等国的政治生态相比在政治构架上体现出明显差异。重视和研究中国传统政治生态"存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设,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政治和政治生态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问题的产生由来已久,传统的生态文明观往往是从哲学、经济学、科学技术的层面来研究其产生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本文认为有必要从政治的更广阔的背景出发,从政治维度上关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态与政治的互动关系,努力建构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生态政治体系。  相似文献   

16.
所谓政治生态,是指一定社会中相互影响的各政治要素之和。在工作实践中,政治生态的优劣确实对一个地区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皖北为例,旨在探索优化政治生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途径。这里的皖北,泛指从安徽省砀山县境内的黄河故道,到淮河两岸的辽阔地带,含淮北、亳州、宿州、阜阳、淮南、蚌埠及沿淮的凤阳、定远、寿县等市、县。  相似文献   

17.
政治生态折射的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的大环境和大趋势,政治生态优化和良性发展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社会良性治理的基础和保障。优化政治生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应重点抓好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政治文化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体制机制建设、评价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用社会生态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意义,在于生态运动及其内涵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思想政治教育变革提供合理性确证和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的辩证复归,旨在从逻辑、历史与现实等维度上向人们展示社会生态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内在的关联性,并建构以生态世界观和生态价值观为基础的生态体系。这种人—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体现了生态文明与思想政治教育变革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相互制约的生态存在,并规约着新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变革趋势。  相似文献   

19.
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生态辩证思维进行探究,既有利于把握其辩证特质,又有利于它的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古代优秀生态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本土化的辩证生态思想是构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生态辩证思维形成的理论源泉。基于理论、实践的探索和总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生态辩证思维主要包括生态自然观、生态发展观、生态系统观、生态治理观和生态共赢观等方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生态辩证思维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内涵的实践拓展,又为中国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着方向性指导,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式智慧。  相似文献   

20.
福斯特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本,通过阐释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生态内涵,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质,并探讨了生态政治的可能途径,提出了以社会结构变革和价值观的变革相结合的生态政治战略和生态社会主义的构想,强调了国家在解决生态危机中的核心作用,主张经济适度发展的模式,倡导"土地伦理"的生态道德价值观等生态政治哲学思想。分析福斯特的生态政治哲学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摆脱西方生态文明的话语系统,探索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路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