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流浪儿童机构救助的困难、困惑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我国流浪儿童机构救助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困惑,本文提出:要坚决贯彻“儿童优先”的原则;以“回归”取代“回家”作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目标;从制度上和机构上实现福利资源的整合;为流浪儿童提供专业化而不是简单化的服务;将救助中心的职能定位为转介机构。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流浪儿童虽然已经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救助模式,但重复流浪率高、流浪儿童总数并未减少等问题依然存在。基于此,需要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进行重新思考,对流浪儿童的救助模式进行适当的转换与合理的整合。具体为:从救助目标上,应该从以回到家庭为主转向以回归社会为主;从救助内容上,应该从以社会救助为主转向以心理救助为主;从救助方法上,应该从以控制矫正为主转向以服务预防为主。同时,还应该将各种救助模式,各支研究队伍,各种社会力量有机地整合起来实施共同救助。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民政部首批"国家一级救助管理机构"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在救助管理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轨道上砥砺前行,在创新困境群体救助保护、引入社会力量共赢发展、倡导建立城际间流浪未成年人保护联盟,实施主动救助、抱团救助、温馨救助,破除流浪传染病患者医疗救治瓶颈、破解800余长期滞站无家可归群众查询甄别难题等方面进行积极探  相似文献   

4.
谢琼 《中国民政》2007,(2):39-40
流浪儿童是能够引起社会关注和人们同情的一个特别弱势的群体。我国进入转型期以来,由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流浪儿童问题日显突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本文是在对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流浪儿童所做的一个特征概括,旨在为完善流浪儿童救助与社会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汤秀娟 《湖湘论坛》2013,(4):109-112
最大限度地为城市流浪乞讨儿童提供救助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非政府组织(NGO)的职责。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城市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保护中具有明显的角色优势、筹资优势和专业优势。然而,政策法规缺漏,非政府组织自律互律机制不全、协调合作不足等因素制约了非政府组织参与救助保护的优势发挥。为此,应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完善激励机制、转换合作模式等途径,为非政府组织参与救助保护提供良好的条件,以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6.
张波 《青年探索》2016,(5):88-97
准确地把握流浪儿童的流动规律及其形成机制,是救助和保护流浪儿童的基础和关键。基于1995~2015年相关文献数据分析,结果发现:在人口特征方面,流浪儿童具有男童多于女童、13~15岁年龄段居多、小学初中便面临失学辍学、身体健康等特征;在行为特征方面,流浪儿童多为初次流浪、持续时间多为一月以内或半年以内、生存手段多样化、喜欢独自流浪且遭受过多种社会侵犯行为;在地域分布方面,流浪儿童多来源于中西部地区,流入地为东南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并分布在城市中心繁华地带、城乡结合部、公共娱乐场所等区域;在流向特征方面,表现出从农村向城市、大城市、邻近和周边地区、富裕地区流动等特点。从形成机制来看,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政府对儿童流浪街头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因果。要治理流浪儿童问题,亟需政府、学校、社区、家庭以及民间组织等各主体协同共进、共同救助,这样才能最终保护好流浪儿童。  相似文献   

7.
流浪儿童问题近期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原本应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宝贝”却在街头乞讨、在墙角受冻,一些孩子甚至以非法手段生存,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数据显示,我国民政部门每年救助流浪儿童约10万人。而实际上,这一群体的数量远远不止这些。面对庞大的救助需求,如何突破政府包揽的旧有救助模式,激发、释放民间“协同”之力量,是当前社会管理的新课题。福建省泉州市首先破题,市救助站与香港NG0(非政府组织)合作,探索走出了一条流浪儿童救助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盛强 《中国民政》2023,(13):22-23
<正>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志愿服务、转介、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广泛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大力推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社会化,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有效、专业救助服务,切实提高救助服务成效。搭建平台,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9.
从问题流浪儿童在原居住地、街角社会与救助机构的生存状况,可以窥探到儿童出走及流浪儿童犯罪是与其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社会的影响密切相关的。问题流浪儿童在工读学校和救助站这两种救助机构中的生存状况与获得的"新生"感受不尽相同。进一步完善预防儿童出走及流浪儿童救助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类家庭——洒向流浪儿心田的阳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晶  承明欣  殷海晴  张磊 《人权》2005,(3):30-31
一个温馨的家庭,但家庭成员却不是一家人,孩子们是流浪儿救助中心送来的,父母是社会上招来的。这种特殊的家庭,就是我国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的一个全新模式:类家庭。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家庭、社会的剧烈变化,使一些少年儿童离开家,流落他乡。为了让这些儿童结束流浪,走上正常的生活轨道,全国各地的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机构做了很多工作,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相当一部分被送回家的孩子不久之后又重新流浪在城市街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思考,河南省郑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提出了“类家庭”这一新的救助模式。该中心负责人谢新爱说:“…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社会转型矛盾凸现,社会救助工作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巨大挑战。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帮扶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综合治理和小康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公安机关作为城市综合治理依法行政的重要主体,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配合各部门做好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工作:第一,对接多种救济渠道,统筹运用民间救助资源;第二,明确公安救助责权,促成政府部门联动;第三,依托公安专业优势,构建大数据网络互联;第四,发挥社区警务优势,拓展救助空间;第五,着力关注儿童救助,掌握儿童救助规律。最终为城市综合治理提供新视角,为化解城市流浪乞讨救助难题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流浪儿童保护机制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家庭、教育等多方面原因,部分少年儿童离家出走,流浪乞讨正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2003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针对这一情况,委托石家庄市保护流浪儿童研究中心课题组就流浪儿童保护机制及对策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本课题以“发展性保护”作为流浪儿童保护社会资源整合的基本思想内核;以国家、社会、社区、家庭作为儿童乃至流浪儿童的保护主体;以我国流浪儿童基本态势、流浪儿童保护状况、国外流浪儿童保护相关立法、构建我国流浪儿童长效保护机制为主要内容;以面向国家有关政府部门、面向我国若干城…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的流浪乞讨人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情况之复杂,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流浪乞讨儿童的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因此,我们需要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社会救助,让他们告别流浪乞讨生活,回归主流社会。本文介绍了福利院的发展现状及在流浪乞讨儿童社会救助中发挥的重要功能,并结合我国流浪乞讨儿童的特征,详细论述了如何充分发挥福利院在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中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现行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是一种典型的行政救助管理模式,其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专业人员缺乏、救助能力不足、经费收支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社会协同治理的兴起对行政救助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由政府、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多个层面协同治理的新模式。一、历史沿革及其特点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于流浪乞讨人员实行的是既具有强制性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进入急剧转型时期。在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两极分化下的经济贫困、婚姻家庭关系的紧张与日趋不稳定、人口迁徙流动的增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流浪儿童的增多,流浪儿童问题己经成为当前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广州在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系统评述文献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国际社会救助流浪儿童、应对流浪儿童问题的基本做法,辨析了包括矫正模式、康复模式、人本的救助模式与预防模式等在内的四种基本救助模式.研究发现,世界流浪儿童的救助理念,经历了一个从控制为主到服务为本的明显转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流浪儿童的基本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末,流浪儿童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在我国,随着人口流动加速、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贫富差距加大、家庭不稳定因素增多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脱离家庭监护的流浪儿童数量不断增加.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运用第一手调查资料对我国城市流浪儿童的概况、地域分布和流向特征以及街头生活和行为特征等作了基本分析,以期为研究者和决策者进一步探讨流浪儿童的保护和救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冯元  彭华民 《前沿》2012,(9):103-106
近十年来,随着流浪儿童问题凸显,治理流浪儿童问题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已在社会各界形成广泛共识,随着对流浪儿童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党和政府也在不断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总体而言,这项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不少困境。本文从社会工作伦理视角对当前流浪儿童救助困境加以探讨,分析其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将解决好困境儿童保障和保护问题纳入重要议程,把"合力、精准、服务"作为落实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关键词。黑龙江围绕孤儿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等工作,着力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医疗、教育、救助、安置及预防性关爱保护,为全省各类困境儿童撑起"保护伞"。  相似文献   

20.
<正>流浪未成年人同样是祖国的未来。要想让流浪未成人拥有美好的明天,必须多措并举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的教育工作。1.转变观念,立足于源头,变被动救助为主动救助。目前救助机构对问题家庭的帮助、教育和约束等干预措施非常有限,我们要转变观念,对问题家庭的教育与对流浪儿童的教育同步进行,实现流浪儿童回归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