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一系列重要思想之一,该思想的提出经历了阐述和平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系、到向国际传播、再到揭示其人类共同价值观基石的三个发展阶段。当今时代潮流、国际力量对比、国与国联系增强促成了共同价值的生成,推动了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显现;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共享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共掌世界命运的共同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路径是合作共赢。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成果,是中国传统"和"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扬,也是重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2.
吴凯 《探索》2023,(4):1-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种文明理念,也是一种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创造,它将人类发展置于更加广阔、深远的历史进程。立足“三大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回应全球发展鸿沟、国际安全困境、人类文明冲突等世界之问,具有为全球共同发展注入文明理念、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为人类文明进步绘制未来图景的文明特质。在全球发展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促进共同繁荣为愿景;在全球安全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维护共生关系为目标;在全球文明倡议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建构共同价值为归宿。以“三大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文明论意义,它为全人类安身立命澄明了新发展观,为全人类普遍交往提供了新安全观,为全人类互利共赢构筑了新文明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共同的美好追求,也是中国向世界奉献的文明大道。以“三大倡议”审视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在全球发展、全球安全、人类文明等方面促进互利共赢、多元发展、和谐共处,为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积极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3.
图说天下     
习近平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进程,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  相似文献   

4.
赵可金 《前线》2017,(11):152-157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必然产物,符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需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强调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理念,为中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指明了方向,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前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和建设美好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是中华文明智慧的创新和发展,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方略之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在坚持循序渐进、合作共赢原则的基础上,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大领域,即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坚持对话协商原则,共同、综合、合作和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而不同的文明观,平等正义和均衡正义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优化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暴发再次印证了人类社会是一个命运与共的整体,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的危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回应时代之问,呼吁各国探寻合作共赢、对话协商、同舟共济、求同存异、环境友好的路径,彰显出独特的价值优势,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我国为应对当今各国面临的一系列世界性问题而提出的人类文明新理念和新方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从继承层面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了马克思把“现实的人”作为世界历史主体的观点,继承了马克思以生产力作为世界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多线论”的发展道路,继承了马克思以“自由人联合体”作为世界历史发展指向的理念;从发展层面看,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历史主体上实现了从无产阶级到世界人民的转变,在历史动力上实现了从发展生产力到保护生产力的转变,在实践方式上实现了从阶级斗争到阶级斗争基础上的合作共赢的转变,在发展道路上实现了从历史发展的时间继起到各种国家制度空间共存的转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关于全球治理的理论和方案,已成为构建当代真正世界历史制度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刘恩东 《前线》2022,(11):128-13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的国际主义情怀。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联系,开辟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境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方案。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赋予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以新内涵和新路径,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向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方向拓展。  相似文献   

9.
本期导读     
《求是》2021,(1):1-1
本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章强调,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_直在思考的问题。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嬴共享。文章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时代发展和世界进步的需要,是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与世界人民的美好追求。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两者相互依托、相伴发展。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应在明确共商共建共享的共同原则基础上,达成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并从建立伙伴关系、营造安全环境、谋求经济发展、促进文明交流以及构筑生态体系五个方面做出共同行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实现。  相似文献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非一个悬设的概念或虚幻的理念,它有着深刻的现实关怀和鲜明的实践旨向。纵观近几年习近平所提出和阐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实践层面基本围绕着建设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和维护国际秩序三个层面来考量。世界和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首要目标和价值诉求,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条件。走共同发展之路,实现全球的共同繁荣、共同富裕,是维系共同体生活的坚实物质保障和经济基石。推动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构筑并维护国际秩序的和谐有序,促使人类走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最终实践旨归。  相似文献   

12.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的发展前景与世界的共同期待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繁荣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拉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拉关系的双边平台和实践路径。中国与拉美国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都有世界和平、发展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共同梦想。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不仅是世界历史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中国梦”与“拉美梦”的伟大实践。中国人民愿同拉美人民携手并进,通过打造利益、价值、责任、发展共同体的方式,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中国正通过建设“一带一路”增强中拉政治互信、加强中拉人文交流、开展网络安全合作等实践路径,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向着更高水平发展,共创中拉关系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的世界发展观,强调各国共同永续发展、共享发展机会,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调各国和各国人民共享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形成了"世界共享发展思想"。这一思想理论的内在逻辑是,顺应"合作共赢"时代潮流,遵循"全人类共同价值",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发展、共享发展。习近平世界共享发展思想,是对以"零和博弈"为特征的国际关系旧思维的全面超越,是对已有发展理论的科学扬弃,是对人类发展困境的重大突破。它确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价值遵循,实现了世界发展理论的全面创新,指明了人类社会的根本出路,是全球治理的新方略,具有深刻而广泛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面对复杂的世界形势和日益突出的全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历史"新常态"作出有力回应。"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全球化进程中应对全球问题的必然选择,蕴涵着包容互鉴、合作共赢、持续发展、共同繁荣的丰富内涵,彰显着旨在促进人类发展进步的价值诉求,是人类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当代选择。世界各国加快自身发展、积极建立和自觉遵守国际新秩序、努力推进一体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丁元竹 《前线》2022,(10):49-5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所作出的积极回应。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社会组织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全球化新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的高度概括。发挥强大的思想力量,实现人心相通,形成人类的共同意识,是书写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丽篇章、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着眼于世界发展,为探索构建新型国家关系作出的顶层设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为价值基础,积极推动国际关系的良性互动,但同时也面临着逆全球化的冲击和文明冲突的难题,在现有国际发展秩序下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在未来世界发展进程中,我们要同世界各国一道,积极推动全球发展倡议,深化“一带一路”建设,在合作的基础上突出共商共建共享发展理念,提升共同价值认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增强国际制度保障,在国际和平发展大环境中,积极搭建优质传播平台,优化国际传播手段,确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发展格局下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引领、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和谐世界的法治理念为基础的,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国际法治观的具体体现和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关系法治化的结晶,国际法治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供法治保障。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内涵包括规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价值体系,确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繁荣的目标,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基础。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举措是加强对国际法前沿问题的研究,完善全球公正的数据安全规则,提升中国全球化治理能力,构建中国国际治理的法律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9.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后,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不断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赞同,这一倡议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当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认同与赞赏,生动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在此,特摘录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部分重要论述,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20.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倡导和构建共赢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责任体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责任的自觉担当,是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中国承担和履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责任、中国的国内责任和国际责任、人类的未来责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形形色色的"中国责任论"的正面回应和超越,是中国负责任大国的体现和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