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波 《人大建设》2014,(7):10-10
<正>2014年6月18日~21日,40多名驻豫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课题,到郑韩故城、荥阳汉霸二王城、大河村遗址博物馆等20处古遗址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专题调研。"中国封建科举考试结束的地方就在我们河大校园内,单那个考棚就可申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被拆掉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惋惜地说,"我们要保护好文化遗址,因为它是世界上独特的、唯一的,而我们也只有依靠这些文化遗址,才能把5000年的文明史真正由碎片化转为系统化。"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大幕即将拉开。在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如何得以传承与保护,那些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民居是否会在铲车声中一去不复返?带着这些问题与思考,5月25日至28日,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丁带队,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王全书、驻会副主任常荣军及部分政协委员组成的“城镇化进程中的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引趣调研组,深入我省武夷山、泰宁等地进行渊研考察:  相似文献   

3.
加强历史村镇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我国在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与实践难题。尤其在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加强历史村镇乡土建筑保护、乡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  相似文献   

4.
傅铭 《人民论坛》2015,(5):187-189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变迁,传统文化必须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寻找到新的适宜生长的土壤、养料和气候,才能得到传承与发展。因此,为了有效地促进传统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传承,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构建适应传统文化生长的土壤、养料和气候,实现传统文化传承由自为向自觉转变。  相似文献   

5.
村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农耕文明的成果和典型特征,承载着人类历史、文化与文明信息。在当前快速城镇化时期,作为传统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载体的村落在大批消亡,逐渐走向"村落的终结"。研究通过对河南、江西、陕西、内蒙古、湖北五省的实证调查,讨论和分析传统村落独特的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以及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途径与方式,为我国村落文化及优秀农耕文明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政策支持、法律规范和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2015年12月20-21日,中央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  相似文献   

7.
优秀的乡村文化是乡村发展的思想内核,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让乡村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内在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将乡村传统文化融入产业发展,在引导产业发展的同时打造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8.
《松州》2017,(3)
本报告在分析研究赤峰市城镇化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十二五"期间赤峰市城镇化进程发展成果,充分掌握赤峰市城镇化发展现状;通过查阅资料、调研和实地考察,发现赤峰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城镇化劳动力资源、城镇化发展动力、城镇化发展策略等方面深入研究;在新城镇化建设指导方针下,提出切实可行的赤峰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宿迁市宿城区秉持"保护也是利用、利用也是保护"的原则,在充分利用宿城文化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乡愁印记保护和开发利用方式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全社会乡愁印记保护意识不够、保护机构和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专业人才稀缺等不足。留得住乡愁、记得住乡音,事关城镇化进程的文化保护,事关文化血脉的传承。为此,宿城区政协委员建议:一、以凝聚共识汇集乡愁。属地政府相关部门作为乡愁印记保护的责任主体,每年要拨付专  相似文献   

10.
正【调研背景】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分支,古镇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国家的文化名片,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丰厚的文化遗存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南浔古镇以其资源的独特性和文化的丰厚度被誉为"江南六大古镇之首",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多年来,南浔区委、区政府高  相似文献   

11.
<正>鄂政办函[2016]110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为加快推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和"五个湖北"建设进程,加强地域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湖北地域文化创新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开展千年古县调研、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重要意义开展湖北千年古县调研、做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挖掘整理和振兴湖北地域文化的重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到云南视察工作时指出:"云南的小城镇建设应该依托现有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资源,走出一条云南特色小城镇建设新路子."为了加快云南省城镇化进程,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秦光荣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旅游小镇"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广西拥有较丰富的民族文化与自然资源,各种极具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风情、手工技艺,承载着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如何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加强对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保护好广西历史文化的活态遗存,具有重要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政策瞭望》2004,(6):38
《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的起草工作已经完成,在这个条例中, 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建筑和历史村镇等,都提出了明确和切实可行的保护、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5.
徐斌  陈阳波 《人民论坛》2020,(14):133-135
红色资源是我们感受、传承、发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挥红色文化鼓舞人、激励人、启迪人的作用,要充分挖掘、深入阐释、活化利用好红色资源,让人们真正"有心学""有法学"。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传播红色文化,不仅要永葆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为民本色、精神底色,也要重视民间力量和社会力量,引导其参与红色资源保护,让红色传统在历史中生成,在时代中延续;在守正中创新,在变革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敏 《北京观察》2014,(3):38-39
正目前城镇化进程中某些一味追求圈地、建楼,只注重外在形象化工程建设,而忽略城镇化建设的内涵和实质的倾向,特别是在文化建设方面,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的缺失,已经严重制约了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城镇化建设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21世纪我国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从全球视野看,城镇化建设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发展任务。目前城镇化进程中某些一味追求圈地、建楼,只注重外在形象化工程建设,而忽略城镇化建设的内涵和实  相似文献   

17.
随着"珠梅抬故事"2014年成功申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长期深入到民间实地调研梅山文化形成背景,对其仪式展演形式、内容、组织过程、文化价值与特征及历史文化的变迁进行挖掘,剖析"珠梅抬故事"的传承及保护中的担忧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2015年12月20-21日,中央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这一要求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十二五"以来,围绕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部署实施了重点示范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重点镇的人口集中、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农民生活均达到了一定水平,新型城镇化已进入统筹城乡发展新阶段,正在向品质化、特色化的更高水平迈进。然而,通过对关中地区17个重点镇的调研分析,我们觉  相似文献   

20.
正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人类文化多样性,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原文化部提出了"在提高中保护""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3个重要理念。以保护传承实践、保护传承能力、保护传承环境为重点的一系列工作次第展开,使得非遗回归生活,并且在当代生产生活中再现活力。随着旅游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非遗在旅游中的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