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1 毫秒
1.
朱庆 《八桂侨刊》2019,(2):34-41
清末新政以来,清政府对商业的发展更为重视,对海外华侨也更为关注。清廷在中国各级城市设立商会,并希望在海外华人聚集区设立华商会。张弼士受清廷派遣前往南洋进行商务考察,并劝导当地华商设立商会组织。1905年底,张弼士抵达新加坡,发表演说,劝导新加坡绅商设立中华商务总会。新加坡绅商积极响应张弼士的号召,先后召开六次筹备会议,选举商会总理、协理和议员,向英国海峡殖民地政府和清政府申请注册和批准,并积极制定商会章程,置办商会会址和器物,使得商会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2.
《前进论坛》2020,(5):63-64
丘哲,字映芙(1885~1959),广东省梅县松口大黄沙人,生于福建漳州,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返回原籍。光绪三十二年由谢逸桥、温靖候介绍加入同盟会。1907年间,曾参加过由孙中山在越南河内策划的饶平黄冈起义;宣统三年(1911年)参加辛亥广州起义。后往香港、南洋各地筹备经费支持革命,并在印尼等地进行同盟会革命活动。  相似文献   

3.
郭慧 《新东方》2012,(6):85
王绍经(1860-1939),海南省琼海温泉镇石角边沟村人。少年时家境贫寒,24岁辞别妻儿老小,怀揣四块光洋,只身闯荡南洋。历经数十年风雨,他终于在南洋打拼出一片天空,成为当时新加坡12位名商之一,20世纪20年代,在南洋华侨中流传着"福建有个陈嘉庚,海南有个王绍经"的说法。清末,出资在家乡琼东(今属琼海)县城创办侨批业,专门为华侨赡家侨汇办理汇兑服务,被清政府封为"资政大夫",并赐予"资政第"牌匾。王绍经发达后,在新加坡和家乡广做  相似文献   

4.
清代的时候,中国兴起一个非常著名的运动--“洋务运动”,它希望通过借鉴西方经验,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借以强兵富国。朝廷中的一些官员纷纷效仿西方,创办实业。最终,洋务运动的目的并没有达到,但是它使中国人的词汇中第一次有了‘企业’这个词。今天,在中国的一些企业的身上还能找到当年的痕迹,而今能保有其盛名的,却寥若晨星。山东烟台的张裕葡萄酒公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崛起的一家企业。1892年,是华侨张弼士投资创办了这家公司。 创业张弼士是广东梅州人。16岁时因家贫远走南洋,以其聪慧勤勉,自学徒逐步…  相似文献   

5.
黄树桐,是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渡海解放海南战役的老革命。原广东省琼山县三江镇长久村人,1908年生,1929年入党。他的一生,充满着平凡又不寻常的传奇色彩。东南亚国家,海南自古称之为南洋。那时,凡是到东南亚国家的统称为下南洋。由于家境贫寒,为了生计,黄树桐与村里几个同伴一道到泰国谋生,在泰国曼谷附近一个火锯厂干活...  相似文献   

6.
半个世纪以前,即1953年1月16日,陈六使发出了创办马华大学的倡议①。从1956年南洋大学正式开学算起到1980年南洋大学被关闭为止,南洋大学存在的时间大约25年。在这25年的时间里,南洋大学这面海外华文高等教育的旗帜高高飘扬在南洋群岛的上空。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1909-1911年孙中山两次从南洋转赴美洲筹款原因之分歧大致有两种:孙中山在南洋遭到驱逐无处安身;南洋财力枯竭,筹款不得.事实上,孙中山在南洋有活动空间,处处遭到驱逐说值得商榷;后来的革命事业证明南洋并非财力枯竭,此说也值得探讨.经研究证明,孙中山赴美洲筹款是其既定目标,加之诸多因素合力而促成.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曾经进行过一次举世闻名的、到南洋各地的、戏剧界国民外交运动的长征!这次“长征”是周恩来副主席一手培育起来的。 一、“长征”的提出 早在1938年4目6日台儿庄大捷以后,和在1938年10目26日武汉沦陷之前的这段时间里,一次,白崇禧和李宗仁在武汉商量,要派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抗日救亡演剧宣传队第二队,去南洋演出,其目的是宣传李宗仁在抗战上的功劳,并向  相似文献   

9.
《世纪行》2010,(12)
<正>周苍柏(1888-1970),湖北武昌人,早年就读于武昌文华书院,后转入上海南洋公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在纽约大学攻读银行系,获商学士学位,回国后在上海、武汉等地从事商业工作。1926年,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汉口分行行长(经理),积极扶持民族工商业发展。期间在武昌东湖购置土地,创设"海光农圃"(东湖风景区前身)。  相似文献   

10.
崔萍 《统一论坛》2004,(4):55-57
在云南昆明西山公园,有一座高达12米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许多不了解抗日战争史的青年们对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史更是知之甚少。对于南洋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丰功伟绩,早已有不少著作记载, 陈嘉庚先生所著的《南洋回忆录》有着较详细的叙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南洋华侨十分关心祖国的命运,1937年七·七事变后,更  相似文献   

11.
《浙江人大》2012,(7):21
浙江南洋集团有限公司为母公司,旗下控股多家子公司,集箱包制造、印染、化工、塑板、生态农业及能源等诸多产业领域,构筑起多元化产业科学连接,高效运行的产业体系。企业地处浙江省嘉兴市,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职工1200余人。旗下子公司有:南洋箱包有限公司南洋印染有限公司,南洋塑料化工有限公司,南洋能源有限公司,神龙箱包材料有限公司,南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而2010年  相似文献   

12.
①2013年年5月30日,由广西侨联、广西文化厅共同主办,广西博物馆和厦门陈嘉庚纪念馆承办的"赤子丹心镑丰碑——南洋华侨机工文物图片展"暨"广西华侨百年公益历史回顾图片展"在广西博物馆内隆重举行。中国侨联副主席王永乐(左五),广西侨联主席韦干(左六),  相似文献   

13.
近三十年来,关于辛亥革命与南洋华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洋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与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相关的南洋侨领研究;辛亥革命时期华侨社会思潮研究;孙中山在南洋的筹款活动;辛亥革命时期的南洋华文报刊等几个方面。从总体上看,研究成果较多,研究视角有所扩大,但研究领域分布不均,水平参差不齐,仍有许多可以拓宽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叶帅是广东梅县人,又是归国华侨将领,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与香港、澳门有着很多交往和联系,特别是与香港过从甚密。几番过香港数年风雨路叶剑英中学毕业之后,因家中贫困,决定到南洋去谋生。1916年,他父亲找的一位"水客"  相似文献   

15.
华文报纸是华侨华人社会三大支柱之一。2001年5月,马来西亚华人政党马华公会收购南洋报业《南洋商报》和《中国报》,引起华人社会一场大风波。之后南洋报业一直亏欠。2006年,马华公会出售南洋给星洲媒体集团。马来西亚华文报业遭到垄断。本文对这一事件进行阐述,希望华报与华社同舟共济,不宜相互交恶。  相似文献   

16.
吴强 《统一论坛》2016,(4):79-81
近年来,台湾青年作家廖信忠先后推出《我们台湾这些年》二部曲后,又于2014年出版新作《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以下简称《祖国》),甫一出版就赢得广大读者好评。书中主人公林水源的经历颇为传奇,先是作为台籍日本兵参加二战,前往南洋前线,后又于国共内战之际加入"国军"而  相似文献   

17.
寻亲访友     
陈荣照寻父陈中协陈中协,又名许祯,原籍广东信宜县,一九三七年去南洋谋生,常有信来,其时地址为:南洋新山昔加乜瑞昌宝号交叮(口能)陈中协先生收。自一九七五年起,联系中断。望陈中协早日来信与荣照联系。地址:广东台山县深井公社牛围大队李坑村。刘国雄寻姐姐刘桂金、刘桂婵刘桂金及其夫李亚元携二子锦君、久女曾居吉隆坡茨厂街一○六号,开健行鞋厂:刘桂婵及其夫胡彬亦曾于吉隆坡指天街口开烧味店;刘国雄之父刘光曾在吉隆坡茨厂街蓬米馆居住过。刘国雄与众人久失联系,甚为思念。望上述诸人速与广东惠州市大廉巷三十二号刘国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少小离家随兄革命郭冠杰(1892—1952)广东省梅县人。祖父郭振文、父亲郭宝山两代人都在南洋叻利经营小本生意,仅堪糊口。长兄冠英、次兄冠雄(同盟会员)留在国内,三兄冠豪随父在南洋谋生。冠杰五岁丧父,南洋接济中断后,只靠乃母叶氏在农村耕田种菜维护家计,生活窘困。冠杰在本村蒙馆读了三年书,即以半工半读进入丙村三堡学堂,他一面充当学校的厨役,一面寓校读书,由于勤奋苦学,成绩优异,名列前茅。1907年,同盟会员革命党人谢逸桥、谢良牧兄弟由日本东京返回梅县松口故里,他们为了培养革命军事人才,扩充武装力量,在同盟会员温靖侯的松口“悠然…  相似文献   

19.
王长喜 《传承》2010,(13):34-36
2010年5月1日,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拉开了帷幕。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一百年前的1910年,南京就曾举办过一次规模盛大的博览会——南洋劝业会。该博览会参展物品达100万件,历时6个月,吸引了30万海内外观众,总成交额数达千万银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的大型博览会。  相似文献   

20.
在1910至1920年间,华侨刊物中多见对于南洋地区的社会调查.这批社会调查出现在华商在南洋地区实力较弱,社会调查被视为商战之重要武器的背景下.侨刊社会调查的内容涉及南洋地区的自然环境、物产、经济情况与社会文化等方面.据社会调查观之,1910至1920年间的南洋社会优渥,物产丰富,椰树、糖、橡胶为当地的重要经济作物.其时,南洋地区的经济为欧美殖民者、日本人与华人控制.20世纪初的南洋经济仍是初级产品经济为主,主要出产粮食与热带经济作物,而煤炭等燃料与工业品则全赖进口.南洋地区社会文化多元,原住民与欧美殖民者矛盾不断,华人在南洋地区的拓殖史十分悠久.南洋社会调查呈现出实用性强,为商战服务的特征,其书写者多为侨商或曾在南洋居留的知识菁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