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传统经典现实主义经过发展高潮之后,孤寂地徘徊在多元化的当代文学路口,试图探寻文学现代性建构的理论基础和创作突破点.魔幻现实主义秉承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借鉴现代主义表现形式,创造了一个虚幻的历史真实,成为游离现实主义之外的另类,为当代现实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参照与契机.  相似文献   

2.
宋伟 《外交评论》2007,51(1):46-55
近年来,围绕着国际结构如何解释国家行为的问题,结构现实主义遭到了社会建构主义的批评,同时,现实主义阵营内部,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霸权稳定理论、霸权护持理论、进攻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都从不同角度发展了结构现实主义的国家理论。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安全与财富的关系、进攻与防御的关系、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的关系。结构现实主义提出了一系列非常宽泛的预测;霸权稳定理论、霸权护持理论阐述了制度地位、实力地位与霸权国国家利益的关系;进攻性现实主义则概念化了实力地位和大国国家利益的关系;虽然关注的重点所有不同,防御性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都试图结合国内因素以增强现实主义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3.
宋伟 《外交评论》2009,26(3):25-47
防御性现实主义与新古典现实主义,是近年来现实主义内部兴起的两支重要理论流派,都尝试将现实主义从一种国际政治理论转变为外交政策理论。它们都承认无政府状态的基本假设,认为国际结构是体系层面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分析外交政策时重要的背景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拒绝“原子式国家”的基本假设和“黑箱”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尤其是在实证研究中,都有突出国内层次因素重要性的倾向。但是,这两种理论对国际体系的性质、对国家利益和行为的认识不同。涉及国内层面,防御性现实主义特别强调军事技术的发展、自然地理因素的作用,新古典现实主义则很少纳入技术变量和地理变量。双方的理论建构途径也不同:防御性现实主义将其他变量平行纳入,实质上放弃了国际结构的主体地位,新古典现实主义则把国内因素作为附加变量,与现实主义主变量实现了较好结合,建立了从新核心变量到外交政策行为的现实主义统一逻辑。因此,总的来看,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理论创造更为成功。  相似文献   

4.
史家修昔底德被视为西方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的奠基者,而且因其现实主义思想内涵丰富而被盛赞为“复杂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一脉相承,但新现实主义在尽展宏观层次理论魅力的同时,也使国际政治变成了由权势架构的一副单调图景。与此对比,修昔底德包容结构的复杂现实主义思想,使体系层次和问题领域的国际政治考察实现了有机结合,并由于对国际政治的伦理考察,表现出远远高于新现实主义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于铁军 《外交评论》2009,26(3):23-24
主持人的话 在冷战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的学术争论中,现实主义理论一直处于一个中心的位置,且其流派内部也在发生分化,出现了所谓进攻性现实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和新古典现实主义的理论划分。关于进攻性现实主义,随着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的《大国政治的悲剧》中译本的出版以及学界对之所作的各种评价,国内已经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作为与进攻性现实主义相对的防御性现实主义,也有斯蒂芬·沃尔特(Stephen Walt)的《联盟的起源》、  相似文献   

6.
质疑新古典现实主义:建构性现实主义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青岭 《外交评论》2009,26(6):134-142
近年来,对现实主义的各种挑战催生了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勃兴,在一定程度上,新古典现实主义开辟了现实主义新的发展空间,但这种学术推动主要源自现实主义在分析层面的技术折中。为摆脱危机,无论是朝向建构一种对外政策理论,还是修正原有的体系结构理论,现实主义都有多种研究路径可供选择。较之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发展,“建构性现实主义”的浮现,可以视为现实主义研究向社会学本位的回归,也可看做是古典现实主义之“古典”精神的重振。  相似文献   

7.
从体系层次到单元层次——国内政治与新古典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巍 《外交评论》2009,26(5):134-150
新古典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学派从体系层次回落到单元层次之后所诞生的重要理论成果。新古典现实主义认为,国内结构是联接国际体系与国家对外行为的关键性中介变量。通过将国内结构重新纳入到国际关系的分析之中,新古典现实主义试图发展出一种更好的能够解释国家外交政策的理论,以更加完整地说明国家如何应对国际体系权力结构的变迁。这种双层次的研究路径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但是由于单元属性的多样性,要把特殊性的外交政策理论发展成为一般性的国际关系理论,新古典现实主义必须借助比较政治学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抽象性地归纳和总结不同国家的国内政治及其产生的国际影响,而这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关系学与比较政治学相互整合的学术需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审时度势,在自我发展创新的同时,合理而大胆地兼容和吸收了象征主义、黑色幽默、心理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的创作方法和表现特点,极大地丰富和壮大了自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产生于美国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自然是为美国的全球战略、对外政策和国家利益服务的,也是为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服务的。结构现实主义在分析大国关系长时期的总体量变上有一定功效,但其静态和保守属性决定了它在解释和预测国际体系质变方面无能为力。在21世纪的国际关系中,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由于其自身的两重性,它并不能够真正地处理好中美等大国关系。对于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来说,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面对世界的变化和自身有限的发展空间,是应该固守自身的假定,还是应该把自己改造得更符合现实?笔者认为,作为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完全可以尝试借鉴其他理论中的有益思想来发展自己。  相似文献   

10.
在发表于《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4期的《国际关系理论的时空问题》一文中,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刘力平教授以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为线索,把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现实主义占主导地位的阶段,(2)理想主义萌芽的阶段,(3)理想主义成为一些政府制定政策根据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产物,由于它拥有国联所没有的许多优势,所以战后六十年,它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因为它本身同样有许多不可改变的缺陷,又使自己根本无法实现它所标榜的宗旨和原则。因此联合国的改革是历史的必然,但这种改革仍然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痕迹,并在这两种主义的调和中曲折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艾青诗歌以现实主义著称,但他诗歌的现实主义不同于传统的"反映论"、"模仿论",而是在传统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做到了主观与客观,自我与现实,苦难与崇高,暗示与启示,象征与比喻的完美结合,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3.
理想主义、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与规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和规范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研究的中心内容之一,在建构主义学者对其进行细致研究之前,理想主义、现实主义、自由主义都对其进行关注和研究。理想主义强调规范可以脱离权力而独立起作用;现实主义在着重强调权力与利益作用的同时,认为规范可以对权力起辅助作用甚至是次要作用;新自由制度主义将权力因素作为制度研究的参考条件,从功利主义的角度解释规范,不仅为建构主义的批评预留了空间,也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留下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智能社会的到来产生了许多革命性后果.面对智能化发展的新境况,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与之不相适应已是必然,现有的法律体系未能全然将智能社会新情况囊括其中,法律现实主义的三段论式的机械性逻辑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就显得力不从心.因而,在社会大变革的过程中,对社会变动适应性更强的法律现实主义裁判范式就更适于智能社会的新型案件的裁判.法律现实主义在对法律形式主义的批判中阐明自己的主张,对案件的裁判过程有着不同的认识,强调情境主义的司法技术,裁判时以社会目的为指导,并发挥法官能动性对法律进行灵活解释.同时,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为大范围的信息采集创造了可能,为法律现实主义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张锋  苏晶晶 《工会论坛》2009,15(5):143-143,161
19世纪的西班牙文坛经历了由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发展过程。19世纪中叶,现实主义文学开始在西班牙文坛崭露头角,60年代末,在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们的影响下,适合资产阶级阅读口味的叙事体文学——现实主义小说得以发展起来,同时涌现了一批出色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科的霸权理论,但是国际关系学科的"无政府状态"在现实主义的"霸权之治"下,并没有实现期待的稳定,而是各种挑战不断。诸多挑战中建构主义(批评理论)的挑战在本体论、认识论和理论动机上都具有前所未有性。针对这样的挑战,现实主义表现出了三种不同的应对策略:冷落、征用和合成。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以来,现实主义渗透到文学的每一个角落。意识流文学是在现实主义的影响下,在西方文学中出现的一个重要流派。意识流文学作家从叙事时间、叙事模式、思维模式以及心理描写等方面大胆突破,反对虚构故事情节,主张反映真实的生活,再现客体(包括人)的实在性。通过对詹姆斯.乔伊斯在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中的艺术技巧的分析对西方意识流文学的现实主义特征做了廓清,同时为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文学的转型提供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是提倡客观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并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现实主义文学具有永恒的价值和魅力。当代中国需要现实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9.
进攻性现实主义在传统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上发展起来,并形成了自己完整而独立的体系,把现实主义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进攻性现实主义偏激地强调了国家进攻性的本质特征,忽视了国家合作的可能及其现实意义,从而导致理论在逻辑上的巨大缺陷和“存在合法性”危机的出现。特别是其基于“国家是理性行为体并竭力寻求国家权力最大化”的理论假设进行的理论推演,有着极大的缺陷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20.
美国现实主义法律思想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以实用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而兴起的。它的主要主张是:依据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来变革法律制度。现实主义法律思想既认可立法机关的立法权威,又赞成适度的“法官造法”。现实主义法律思想的兴起在美国法制史上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历史影响,对其他国家的法制建设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