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阶层之间是良性流动的,尤其是从下向上的流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阶层的边界会因为固化产生封闭,此时各种阶层间的冲突就会频发,犯罪即为表现之一。阶层固化状态与青少年的活跃,尤其是下层阶层青少年改变命运的愿望与行动发生激烈的矛盾,再加上社会解体等原因,这个不易自我控制的群体极有可能发生种种越轨行为。而对上层阶层的青少年来说,因为整个社会的资源有利甚至偏袒于他们,他们也很容易失控,产生各种为社会所痛恨的犯罪。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会阶层固化”问题逐渐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从社会流动角度讲,阶层固化就是跨阶层的社会流动越来越困难,各阶层之间流动受阻的情况成为阶层固化。阶层固化会使社会失去生机,造成对立情绪,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和长久的发展。因此,研究现阶段社会阶层固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流动青少年是犯罪的高危群体既具有人为建构的色彩,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造成流动青少年犯罪率相对较高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城市管理中对流动青少年的社会排斥。最好的社会政策即是最好的刑事政策,逐步让流动青少年享受同城待遇,消除对这一群体的各种社会排斥,是预防流动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政策选择。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制度改革,更需要的是观念的革新。  相似文献   

4.
赫希(Travis Hirschi)的社会控制理论是西方犯罪学界用来解释青少年犯罪及越轨行为的主要理论之一,但至今未有严格的实证研究探讨这一理论对中国青少年的适切性。基于2011年广州市中学生生活调查的数据,旨在全面检验社会控制理论中阐述的四种社会联系(依恋、奉献、参与及信念)与中国城市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关系。考虑到城乡二元化的宏观社会背景,移民的特殊流动经历对于越轨行为形成机制的可能影响,城市中流动青少年与本地青少年相比明显较高的犯罪率,本研究将样本分为流动青少年和本地青少年两个子样本。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流动青少年的越轨行为显著多于本地青少年,流动青少年的各种社会联系也显著弱于本地青少年。赫希的理论在两个子样本中都得到了支持,即增强社会联系可以预防和减少本地青少年和流动青少年越轨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会的阶层固化是一种严重有碍于社会稳定和公平的社会现象,身份背景对后天发展的影响加大,社会底层人群向上流动面临困难。"阶层固化"的社会是一潭死水,当底层民众失去改变命运的希望,当富裕被垄断,贫困被世袭,社会情绪的对立与仇视就难以调和,社会的稳定便难以维持。因此,打破阶层固化,促进社会流动,捍卫公平正义势在必行。本文搜集了大量资料分析了阶层固化的表现及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采用历史视角和国际比较的方式对"阶层固化"进行审视可以发现,无论是在传统中国社会还是在现代西方社会、东亚社会,子代继承父辈的财富和社会地位等的现象普遍存在,只是程度有所差别。然而,这并非意味着可以视而不见、避而不谈,更不是为中国的阶层固化寻找合理化理由。相反,政府应对阶层固化的社会后果保持清醒,系统性地创造良好的流动通道;同时,行动者应对阶层固化的各种断言保持反思,避免陷入"自我实现预言"的怪圈。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近年来已成为困扰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青少年犯罪的主体是青少年,青少年主体的这种特性决定了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不同于一般犯罪。同时青少年犯罪是由复杂的社会原因造成的,因而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本文拟从青少年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诸方面构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与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犯罪近年来已成为困扰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青少年犯罪的主体是青少年,青少年主体的这种特性决定了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不同于一般犯罪。同时青少年犯罪是由复杂的社会原因造成的,因而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本文拟从青少年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诸方面构建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与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具有独特国情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今社会转型背景下,必然会出现由经济快速转型而导致的社会失范,尤其是道德失范。在社会道德失范的情况下,道德的社会维系功能减弱甚至丧失,并带来青少年犯罪等其他社会问题。对社会迅速转型所引发的道德失范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道德失范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从预防青少年犯罪角度对道德重建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0.
社会阶层固化作为我国当前引发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具体表现为跨阶层的社会流动受阻。长此以往会造成社会公平的缺席、社会活力丧失以及社会矛盾冲突频发。这种严峻之势给我国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带来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作为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具有自身独特性,应当善于发挥参与型政治文化对阶层固化的积极改善作用,同时采取多方位科学合理的措施来消解阶层固化,促进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增强民众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为我国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提供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流动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流动青少年犯罪具有犯罪数量多,犯罪比例大;犯罪低龄化严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犯罪类型以侵财犯罪为主,暴力犯罪亦很突出;团伙性犯罪上升,地域性特征明显等特点。流动青少年犯罪大量增多,既有社会转型历史背景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方面的原因,又有经济上相对贫困、流动人口管理上存在漏洞,家庭、学校教育不当和流动青少年自身心理异常等方面的原因。要遏制流动青少年犯罪多发的势头,必须采取大力改革户籍制度,取消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保障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流动青少年的素质;大力发展经济,缩小贫富差距;优化社会环境,完善社区建设;加强普法教育,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网络是把双刃剑,它在传播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安定因素,对网民尤其是对于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使得青少年违法乱纪。青少年犯罪是个社会问题,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由于网络而引发的犯罪,同样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各个方面的密切配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犯罪干预是诸多学科广泛关注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对青少年发展本质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干预模式及措施。传统的基于缺陷模型的青少年犯罪干预一直未能打破青少年人群中危险行为高发生率的稳定势态,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优势模型为基础的青少年积极发展观由于关注青少年自身的优势和社会希望他们拥有的积极品质和发展结果,而对当今青少年犯罪干预产生了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犯罪不仅影响社会治安,更是关系到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和未来国民素质的问题。有专家与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特殊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探索青少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犯罪日益严重,对中国社会发展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而其产生是社会多种因素以及青少年心理的、生理的各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犯罪问题的预防和研究,不仅是关系到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大事,而且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发展的大事。  相似文献   

16.
文通过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来自XX儿童教养中心的120名青少年进行随机概率抽样,深入探讨了家庭结构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系。定量统计分析显示了下列重要关系:青少年罪犯大多来自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家庭;青少年罪犯的道德教育工作,多数由他人而非他们的亲生父母进行;大多数青少年罪犯来自于较低的社会经济阶层;约三分之二的青少年罪犯来自于家庭人员结构相对拥挤的家庭;大部分的受访者父母从事低薪的工作,并且长期远离他们的子女。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城市化引发的家庭问题对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人口流动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庭对青少年正常的教育功能,而城市化进程中家庭教育的失误与家庭文化冲突则是引发青少年犯罪的深层次原因.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诱导作用亦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贫困与相对贫困:影响青少年越轨与犯罪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不是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的必然原因,因贫困产生的社会问题和主体变异却是青少年越轨和犯罪的重要原因。在社会转型期,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并形成健康的社会心理环境,是预防青少年越轨与犯罪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网络对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合理地使用网络会造成青少年与社会的联系弱化。按照赫希的“社会控制理论”,这会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增加。与网络的紧密联系会造成青少年与现实社会联系的弱化,突出表现在依恋、奉献、卷入和信念四个方面。不过只要我们对青少年上网行为进行适当的控制和引导,就会使其发挥增强社会联系,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社会阶层在社会转型的推动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分化,而"人民群众"内涵与外延的不断扩展、阶层分化中的固化趋势以及社会中间阶层比例的增长缓慢则构成了分化进程中的显著特点。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归类,有利于发现伴随阶层分化而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从而为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