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邱明 《党史文苑》2024,(3):28-29
<正>1990年在北京的一次书画展上,一位年过七旬的独臂老将军满怀深情地与白求恩画像合影,弥补了半个世纪来自己没有与白求恩大夫合影的憾事。他说:“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位老将军就是开国少将彭清云,也是白求恩亲自输血救人故事的主角。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读到《毛泽东选集》里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既为加拿大来的诺尔曼·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所感动,也有过一个弄不清楚的疑问:一个外国医生是怎么经过延安跑到中国抗日的敌后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去的呢?因为这仅仅是一个历史细节,几十年都没有看到这方面的资料,也没有提出来向史学界请教,一直摆在心里,但也没有忘记。2004年8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借到加拿大探亲的机会,去白求恩的故乡--格雷文赫斯特参观访问白求恩故  相似文献   

3.
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市的白求恩故居是加拿大政府划定的历史名胜之一,由一前一后两座白色小楼组成。白求恩在加拿大并不太出名,我问了几个当地的朋友,都只知道有这么一个大夫,深受中国人爱戴,但他们对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却不甚了了。来参观白求恩故居的多数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白求恩借钱     
诺尔曼·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他于1938年6月从延安来到晋察冀边区,辗转于冀中地区阜平、唐县等地进行战地医疗,他高超的医术和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给边区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许多事迹广为流传。但白求恩借钱一事却鲜为人知。1939年初夏的一天,驻守冀中地区的一二○师师长贺龙正在屋里研究战情,警卫员报告:白求恩大夫前来拜访。贺龙忙起身准备迎接,白求恩已掀开门帘走了进来。一见贺龙,白求恩就直截了当地问:“你们每月给我一些零用钱是不是?我现在预借300元,请你们从我的零用钱中逐月扣除可…  相似文献   

5.
《先锋队》1999,(12)
1936年7月,陶行知为了联合华侨和国际人士,支持国内抗战、促进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力量的联合,自筹经费,奔走呼吁于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1937年7月30日晚,陶行知应邀参加美国洛杉矶医疗局举行的欢迎西班牙人民之友宴会。当加拿大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胸外科专家,曾在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时跟随加拿大志愿军到西班牙前线救治伤员的白求恩大夫来到陶行知面前时,主人热情地为他俩作了介绍。白求恩大夫一听说陶行知来自中国,立即紧紧握住他的手。陶行知向白求恩大夫介绍“七·七事变”后中国的形势。白求恩大夫被…  相似文献   

6.
白求恩大夫的名字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早已家喻户晓。然而,白求恩大夫和聂荣臻司令员的密切交往却鲜为人知。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和缅怀聂荣臻司令员的丰功伟绩,这里记述的是发生在白求恩大夫和聂荣臻司令员之间的几个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7.
正朱仲丽是我党早期领导人王稼祥的夫人,她曾担任过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在医疗战线工作了50余年,她为白求恩大夫做过助手。在旧上海的白色恐怖中,在延安的窑洞里,无不挥洒有她的青春岁月……2014年2月8日朱仲丽在北京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先辈,使我失去了一位和蔼可亲、身手不凡的师长。她的离去勾起了我无限的追思……  相似文献   

8.
恩人白求恩     
陈湘 《新湘评论》2011,(9):39-41
白求恩,是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英雄。对我而言,他更是我们家的恩人:我爷爷陈炎清曾是一名被白求恩救治过的八路军战士;我奶奶方岩则是一名白求恩培养的战地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9.
恩人白求恩     
陈湘 《学习导报》2011,(9):39-41
白求恩,是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英雄。对我而言,他更是我们家的恩人:我爷爷陈炎清曾是一名被白求恩救治过的八路军战士;我奶奶方岩则是一名白求恩培养的战地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10.
白求恩遗嘱,即白求恩临终前写给聂荣臻司令员的最后一封信,部分原文可见于<白求恩传略>[1],<手术刀就是武器>[2]以及<白求恩大夫>[3],不被正统的加拿大历史学家承认.本文通过一系列调查和论证,推论出这份在国内流传已久的遗嘱的确为白求恩所作.  相似文献   

11.
在上杭才溪纪念馆“九军十八师”陈列室里,陈列着一张画面已经发黄的照片。照片上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大夫正在抗日战争最前沿阵地旁的简陋屋子里抢救八路军伤员。在白求恩大夫正面拿手术刀正在为伤员动手术的年轻医生,就是上杭县才溪镇下才村发坑农民的儿子林  相似文献   

12.
1979年是加拿大人诺尔曼·白求恩大夫(1890—1939)逝世40周年,北京人民出版社在那年特地出版了《纪念白求恩》大型纪念刊。这本书内容很丰富,收集选印了白求恩本人的一部分写作,和有关的图片,读了使人倍加钦佩白求恩援助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热诚和他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这本纪念册内载有一张贺龙和白求恩、布朗的  相似文献   

13.
慧冰 《广东党史》2003,(3):22-25,21
“我要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 这是著名摄影家沙飞对自己名字的诠释。我们经常在报刊杂志上看到的一些经典照片,如鲁迅先生最后的留影、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孤女、白求恩大夫抢救  相似文献   

14.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诞生于1937年抗日烽火中,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亲自创建并工作过的医院,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医院的白求恩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多年来,医院党委注重发挥传统优势,始终高扬白求恩精神这面旗帜,把爱国主义作为道德之魂来抓。每逢白求恩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院纪念日,医院都组织教育活动,进行院训、院风、院史教育,进行“爱国、爱军、爱院、爱岗、爱专业、爱患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如今,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已培育出了一支信念坚定、技术精良的人才队伍,涌现出了一个新时期爱国主义的…  相似文献   

15.
一张磨损严重的照片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是一张由中国人民的好朋友、美国新闻记者路易斯·斯诺拍摄的照片,反映的是1939年10月白求恩大夫在河北省涞源县孙家庄外小庙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的情景。这张珍贵的照片,珍藏在上杭县才溪乡王元凤的家中。 她指着照片左边头戴白帽、身穿白大褂和白求恩一起作手术的人说:“他就是我的公公林金亮。” 林金亮是谁?他怎会和白求恩在一起?由此引出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梁正 《党史文汇》2000,(11):29-29
国际主义战士、著名的胸外科专家诺尔曼·白求恩大夫,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委托,带领医疗组来支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于1938年3月底到达延安。为了能够亲临前线救死扶伤,5月初,他就率领医疗组离开延安,途经晋西北时稍作逗留,于6月中旬穿过同蒲铁路封锁线,到达正在五台山地区活动的第359旅旅部,王震在司令部热情地欢迎接待了他。白求恩一到前线便急切地要见伤员,卫生部长顾正钧劝他先休息一下,吃过晚饭再去。他却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你们就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吧!”他坚持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上路,天亮之前赶到…  相似文献   

17.
1938年周恩来、邓颖超和美国进步作家埃德加.斯诺在一起 美联社记者汉森(中)、加拿大医生布朗(右)和白求恩大夫在冀中平原为伤员检查身体 自求恩和木工一起制作医疗器械餐。白求恩过着八路军的艰苦生活。这是他在进 白求恩在离火线不到5公里的小庙里.在隆隆炮声中,沉着地为伤员进行手术,1939年3月15日,毛泽东在延安会见印度援华医疗队时合影。巴苏华(左一)、柯棣华(左二)、木克华(左四)、毛泽东(左五)、八路军卫生部长姜其贤(左六)、爱德华(左七)、卓克华(左八)。治病奥地利医生傅来大夫在晋察冀军区为八路军伤员 、 奥地利医生罗生尔德来到…  相似文献   

18.
64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光辉著作--<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白求恩同志对人民、对患者满腔热忱,对医术精益求精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并号召解放区人民和广大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在白求恩大夫生活、战斗并殉职的革命老区唐县,这种精神一直激励、鞭策着唐县每一位有志之士,他们不畏艰难,锐意进取、向着成功勇往直前,奋斗不息.今天讲述的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创造两院辉煌业绩者、河北唐县白求恩医院院长吴立国,便是一位白求恩精神的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19.
64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光辉著作——《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高度赞扬白求恩同志对人民、对患者满腔热忱,对医术精益求精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并号召解放区人民和广大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在白求恩大夫生活、战斗并殉职的革命老区唐县,这种精神一直激励、鞭策着唐县每一位有志之士,他们不畏艰难,锐意进取、向着成功勇往直  相似文献   

20.
1939年11月,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大夫,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在河北唐县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年正是这位国际友人牺牲60周年,人们不禁要问,白求恩,一个加拿大人,为什么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