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我国逐渐进入了向现代化转型的特殊时期,在激荡变化的过程中,原有社会阶层产生了新的分化,这种分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快,私有阶层不断扩大,中间势力不断增强,与之而来的分化给各个新分化的阶层之间带来了种种矛盾,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执政党,在社会转型期,应协调现阶段各阶层之间的关系,推动政治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引导和推动阶层分化健康发展,使之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工人阶级内部出现新的变动组合,农民阶级发生重要裂变与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也正在形成。社会阶层构成的变化反映着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黑龙江省在阶层分化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引发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出现的阶层分化对当今政治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一方面,这种分化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其分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可能诱发转型期社会政治的不稳定。当务之急是要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和化解消极因素,引导和推动阶层分化健康发展,使其成为中国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力和生长点,发挥其在社会结构转型中重大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由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由传统的社会主义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转型。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社会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它的推动下,中国的社会转型显得如此迅速、如此广泛、如此深入。随着社会的急速转型,中国的社会阶层出现了重大的嬗变和分化。在社会阶层的嬗变过程中,以往的社会阶层结构被打破了。在社会转型之前已有的社会阶层内部,分化出了若干不同的阶层,此外还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社会阶层的嬗…  相似文献   

5.
我国阶层分化是改革以来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推动下的社会变迁过程.这一分化展现在多个维度:社会结构的分化、裂变与重构现象交错;经济分层、社会分层与政治分层并存;阶层分化、利益分化与观念分化凸显.社会阶层急剧分化也对执政党维稳能力提出挑战.提升党的维稳能力需要重构党的群众观念,强化对分化利益的整合,扩大对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体制化能力,加强社会管理能力以及构建韧性社会安全网.  相似文献   

6.
论中间阶层对和谐社会建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给中国的经济政治带来深刻的变化,而且使中国社会阶层发生了重大的变迁和分化,新的中间阶层在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中孕育而生。中间阶层的壮大与发展,对和谐社会的建构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在目前转型期的中国,中间阶层仍处于初步成长阶段,中国社会并没有完全形成由中间阶层占主体的社会阶层结构,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威胁。因此,我们应该给予中间阶层更多的理解与关注。  相似文献   

7.
社会阶层分化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及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波 《理论视野》2008,(6):26-28
社会阶层分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产物。阶层分化的实质是社会各阶层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导致在利益分配过程中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所有这些都会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影响。政治体系只有主动适应而不是消极抑制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才能保证长期的政治稳定,不断获得政治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秩序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社会转型引发了剧烈的社会阶层分化,不断出现的阶层分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刻。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有它的积极意义,但也不能否认它的弊端。这就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协调各种关系,解决各种矛盾,从而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阶层变动是经济市场化和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结构变迁的核心内容。在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变动背景下,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积极地利用私营企业主、中间阶层和农民工阶层等新兴社会阶层兴起的机遇,开发和拓展执政资源,以提高执政能力。同时对于因市场化和阶层变动而可能出现的既得利益集团、黑金势力和社会恶势力等“制度外集团”,应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打击机制,防止执政资源流失。  相似文献   

10.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私营企业主是一个迅速崛起并日益壮大的社会阶层,其在我国社会生活当中的影响越来越大,重视并研究该阶层的政治参与情况,有助于实现政治社会稳定。本文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意识会越来越强烈,政治参与的渠道会灵活多样,政治参与的动机会趋于稳定。对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参与,要进行规范和引导,积极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利益分析法是我们认识当前社会阶层分化的基本方法.阶层分化中利益格局的深层调整特别是分化机制"梯度"性而导致的社会发展不均衡使社会稳定面临新的挑战.为实现"科学"发展观战略.保证阶层分化中形成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利益关系,国家应坚持在阶层分化中的公共性立场,主导阶层分化的方向,充分发挥国家税收、财政支出在阶层分化中的积极作用,保持意识形态建设与阶层分化发展的适应性,提高政治系统不同阶层的容纳和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新的分化组合是不可避免的。正确认识社会阶层新的分化组合并适时协调阶层矛盾关系,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要适应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变革,我国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也相应处于分化、调整和组合过程中。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全新要求。从在社会阶层分化中兴起的中间阶层的视角去分析和探讨在新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要适应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所有制结构和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变革,我国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也相应处于分化、调整和组合过程中。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全新要求。从在社会阶层分化中兴起的中间阶层的视角去分析和探讨在新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依然存在社会中间层规模过小、阶层结构的发育区域不均衡等不合理之处,这将严重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现代化进程。必须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相似文献   

16.
社会分化是社会发展的深层动力,也是政治发展的基本生态环境。1949年至今,中国社会在分化过程中经历了由政治强力整合形成的政治身份制结构到法定权利基础上的经济分层结构的转型,与此相适应,政治运行态势也经历了从集权型稳定到过渡型稳定的转变。随着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将逐渐发展成以中间阶层为主体的现代社会结构。这一社会结构将造就一个较为成熟的市民社会,推动着民主型稳定的实现。社会分化转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两次较大规模调整。“强国家—强社会”模式是保持政治控制、社会结构分化和政治稳态化三者间平衡发展的最佳可能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李剑 《学理论》2013,(33):26-2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面对旧的社会阶层结构不断分化与整合,新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形成。采用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化解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中开始出现高、中、低收入社区的快速分化,具体表现为居住群体、社区需求、住房结构、社区公共服务的分化等。它的出现是市场经济、社会阶层和制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区分化具有进步性与危害性的双重属性,既是社区生长发育的一种表现,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风险,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公。因此,要进行有效治理社区分化,就必须不断加快发展经济,重视社会公正,优化社会阶层结构,并进行科学的社区规划。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社会结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经历了从“四大阶级”到“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再到“多元化社会阶层”的历史性巨变,初步呈现出现代化社会结构的基本雏形特征。透过社会结构变迁轨迹可以发现,社会结构变迁具有自身客观规律,社会结构必须与经济结构相协调,中产化是社会阶层结构发展趋势,调整社会结构必须创新社会治理,发展生产力是优化社会结构之本。充分把握社会结构变迁规律,有助于更好推进我国社会结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化,旧的社会资源占有基础上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原有的社会阶级阶层不断分化,一些新兴的社会阶层出现了,这种变化使社会结构更趋复杂化、多样化。可以肯定,这种分化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将继续进行。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