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过两次裂变才从资本主义形态中产生出来的,它既包含有西方文化的因子,又包含有马克思主义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因子.西方文化的"市场经济"文化基因十分丰富,这些文化基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西马"文化的完美结合及人的全面发展等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现了中国社会由内而外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模式,即当代"中华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包含内在的文化精神和外在的文化形态,它是由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决定的。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近现代西方文化、中国革命建设中的优良传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的文化基因。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需要不断激活有利于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抑制不利于实现现代化的文化基因,把当代"中华文化"模式熔铸为世界上的一种新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3.
论作为普世价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观把西方文化直接看做人类共同文化,而忽略了人类文化是各民族-国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以世界文化为中介,在既合作又竞争的实践中达成共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中国国情,以自身的成就证明了人类文化发展路径的多样性,因而获得了"平视西方"的力量和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说,存在着普世价值,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了普世价值的成分.中国应当在世界舞台上去证明这一点,而不是孤芳自赏.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战略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理论学刊》2012,(1):7-10
我们所倡导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目的就是要确保在这整个文化体系的活动中持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今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想基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一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奠定更扎实的信仰基础;二是要坚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与吸纳西方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三是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上的优良传统,使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进入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迅速传播,并生根、开花、结果,与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追求上有相通之处不无联系.正是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这些相通之处为中国人传播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淀了文化心理、准备了文化素质,才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创新,引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走向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盛畅 《新湘评论》2003,(9):24-24
(一)正确处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西方文化的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必须牢牢把握住三点:社会主义实践是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指导、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是借鉴和吸取的对象。在这个问题上,还必须克服三种错误倾向,一是要注意克服“左”的思想的影响,一概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搞什  相似文献   

7.
正精彩导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要处理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关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要对激进反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深度结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21世纪课题"。回望人类文明史能发现,坚守自己的文化立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强大的基本动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战略高度提出文化自信,围绕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南。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保持对中华文化价值、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高度信心,维护民族精神独立性;必须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吴桂韩  刘绛华 《求实》2012,(10):66-69
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真正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真正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真正顺应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潮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本质上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建立社会主义文化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保障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真正为人民群众所共享。从战略任务上,应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在思想层面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人心,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实践层面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我们党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路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概括起来,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二是“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三是“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四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上述认识,可以从多方面审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充分认识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和把握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观点声称,西方文化已经进入了死胡同,资本理性和科技理性已经走向末路.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要回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前孔子”中去寻找出路.然而,当今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事实提醒我们,文化民族主义要想达到民族文化自觉,必须在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的大背景下,积极引导文化民族主义自觉发展,避免保守和激进,使其与民族文化自觉方向一致,继承民族传统的同时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民族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全球推行文化霸权是和谐世界文化建构的最大阻力.一些西方国家为争取和谐世界文化展开了抗御美国文化霸权的不懈斗争,为中国建设和创建和谐文化提供的启迪主要有:中国在创建"双和模式"的过程中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创生一种新文化来抗御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要以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树立温和的中国形象,使文化产业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新增长点,要在创新人类文化发展模式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推进中国文化建设,发展繁荣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和灵魂.马克思主义不仅推动中国革命走向了胜利,而且使中国文化获得新生.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正确理解文化多元化与指导思想一元论的关系.要保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质和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王殿明  李海玲 《唯实》2012,(8):54-56
中国人的信仰特征可以概括为“和”的精神。“和”的精神就是对任何一种宗教、文化来说都是扬弃的精神。扬弃的标准是“和”。当代中国,在吸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儒释道为主干,各种地方文化与国外文化,包括西方文化为补充的有骨头有肉的马克思主义化的中国“和”文化体系,而马克思主义也在中国化过程中不断和学化。和学与马克思主义在根本观点、远大目标、人类利益、科学性上高度一致。和学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和学化在当代中国并轨共进,是历史发展偶然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沈江平 《前线》2017,(2):43-46
从文化视角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华文化创造性吸收和转化的过程。历经传统文化的博弈、中国革命洗礼、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相应地产生出一定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建设经验。这些成果和经验形成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自信基础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历史的进程、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非凡的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不仅对中华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冲击,而且还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在对待西方文化问题上,毛泽东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主张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基础上辩证的利用西方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毛泽东有关西方文化的思想对我国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亚伟 《学习月刊》2012,(11):10+20-10,20
作为思想意识的升华、民族精神的凝聚、综合国力的体现.文化在其认同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软实力.其价值指向是民生幸福、社会和谐。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当前,文化软实力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已经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生长点”和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20.
和谐文化的建构与当代中国文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力 《探索》2007,46(5):84-88
和谐文化的建构需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原则,整合各种文化资源.在当代中国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坚持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发的问题为背景,把和谐文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克服脱离实际问题的理论建构态度;必须坚持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西方优秀文化三大资源的整合创新原则,克服文化专制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