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志着我们党对价值观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实现了价值观自觉。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不断增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深入开展,将进一步坚定价值观自信。随着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深入推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将逐步深化而产生新认识、新理论和新概括。  相似文献   

2.
坚定的政治文化自信是抵御西方政治文化冲击、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重要文化心理基础。文化自信与人们文化认同正相关,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自觉。培育政治文化自信对提升公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认同感、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和实现政治稳定都具有积极作用。执政党内的政治文化是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培育执政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对当代中国先进政治文化的坚定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灵魂,是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源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概括,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提升文化自信的资源,具有提升文化自信的独特精神特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文化选择的价值标准、文化的性质和影响力以及文化自信的生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提高国家文化创造力、增强国家文化凝聚力、扩大国家文化辐射力、提升国家文化吸引力以提升文化自信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着厚重的历史根基,它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从理论维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着内在的思想特性,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为人民大众广泛认同;从价值维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着政治凝聚、经济服务、社会整合、价值引领等重要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围绕为什么坚定文化自信、怎样坚定文化自信等基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思想,把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地位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制度建构的灵魂支撑。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何以可能,应从文化与制度的二维互动中寻求制度自信的关系密码,把握中国制度自信的文化向度;从治道理想、思维方式、主题主线探寻中国制度自信的历史密码,把握中国制度自信的文化厚度;从发展主题、发展动力、发展指向上解读马克思主义文化精神对中国制度构建的价值塑造,追问中国制度自信的价值密码,把握中国制度自信的文化高度。  相似文献   

7.
"理论自信",既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自觉,也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理解"理论自信"可从三个维度展开,从客观依据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从价值取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崇尚人民主体价值观;从实践精神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与自觉践行,二是来自于比较对象,通过和别的民族文化进行比较而得到的心里优越感。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是中国自信的力量之源,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一起构建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话语体系。围绕着文化自信,我们应当弄清楚四个维度:一是何为文化自信;二是从何坚守文化自信;三是为何要坚守文化自信;四是何以坚守文化自信,才能在各种思潮的激荡中保持文化前进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3,(6):11-11
吴大兵在《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12期撰文认为,"理论自信",既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自觉,也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理解"理论自信"可从三个维度展开,从客观依据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从价值取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崇尚人民主体价值观;从实践精神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有其依据的。道路自信来源于道路选择的正确性,理论自信来源于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制度自信的依据是制度本身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三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文化立场、主要内容、理论布局等方面,对毛泽东与习近平同志的文化自信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总结不同时代的中国文化建设经验与途径,对于推进当代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民族自信心与凝聚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与综合国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战旭英  蔡瑛 《人民论坛》2023,(1):104-106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魂”;弘扬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根”。这三种文化相互影响、有机融合,构成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特色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刘涛 《长白学刊》2022,(3):33-42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日益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效能和发展优势,人们对其自信不断增强.认识和把握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并在此基础上深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需要从生成机理、内涵价值和实践意蕴三重维度着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生成机理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续发展、改...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根本在于文化自信,其核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中华文化自信、民族文化自信为基本内容,内涵历史、情感、道路三重逻辑。具体讲就是构筑平等互助、团结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彰显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认同,尊重、保护、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多样性,塑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民族团结进步。应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迈入新阶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意识形态建设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阐明了意识形态与文化发展性质和方向的一致性。意识形态建设是文化自信内蕴的本体问题,意识形态自信是文化自信的硬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都有着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属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深化意识形态建设来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才能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导航定向、凝心聚力。着眼思想文化多元化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要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与坚定增强文化自信内在的逻辑同构性和价值内契性,从而不断开辟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境界,筑牢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的精神根基。  相似文献   

16.
价值自信是指主体对自身认定的价值目标、取向和导向等持有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学习领会中共十八大精神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实质是价值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价值自信。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在新时代语境下,反思文化自信何以可能、何以实现、何以弘扬,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必然性命题。树立文化自信,要回归文化本身,诉诸文化的核心尺度,从面向历史、时代、人民三个层面进行价值性反思。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应然性、规范性和超越性之价值属性,是高度文化自觉下开放包容文化品格的应然性结晶,是对引导人们思想道德观念所进行的规范性思考,是对人民走向更美好、更文明、更自信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超越性展望。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拥有强大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她既有丰厚的历史滋养,又有现实的革命再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理当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最内在的根基,理应成为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文化发展格局中的精神性符号。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是指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信任和充分肯定的积极情感,是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和制度体系中的核心和灵魂,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着决定性质和发展方向的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其理论探索、道路实践还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都体现着人民主体性价值自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实现最广泛的民生幸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和价值追求,也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自信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得到了巨大成就的展示和科学理论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经受了伟人智慧的锤炼和群众实践的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形成于历史发展的选择和改革开放的探索。坚定道路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的正确选择,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成功道路,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坚定理论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行动指南,认真学习和自觉应用这一理论;坚定制度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合理的、先进的,在坚持基本制度实践中努力完善各项具体制度。三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印证。道路自信基于方向正确,目标宏伟,战略高明,行动果断;理论自信基于认识精准,思想深刻,方法先进,体系合理;制度自信基于法律严明,章程健全,规则合理,体制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