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向阳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2,(5):21-24
中国一直坚持朝鲜半岛自主和平统一,历届中央政府及领导人在各种场合以各种形式表达过对实现半岛和平,朝韩统一的愿望。但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关于中国阻碍朝鲜半岛统一的怀疑甚嚣尘上,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外交形象。事实上,阻碍朝鲜半岛统一的决定性因素,是朝韩分歧。统一主导权的争夺,政治体制对立,军事对峙,经济差距等因素是半岛统一的重...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历经朝贡体系、条约体系、冷战体系和冷战后体系四个主要阶段。从历史经验来看,一是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总体上以友好为主线、以和平为目的;二是中国的强大有助于朝鲜半岛的稳定与发展;三是当中国衰落时,朝鲜半岛往往成为外部入侵的跳板;四是制度化的安排有助于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关系的稳定发展;五是适时调整外交政策才能够不断获得滚动收益。当前中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的主要成果,一是"北南并重"造就了中国在朝鲜半岛的独特政治地位;二是六方会谈成为解决朝核问题的重要机制;三是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经济合作取得显著成果,合作前景广阔;四是睦邻友好关系形成了良好的民间基础。不足之处,一是"等距离"外交带来了实质性差距;二是原则性政策突出,操作性策略不足;三是在朝鲜半岛事务沟通斡旋当中的桥梁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中朝韩三边关系缺少战略性的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日本总的朝鲜半岛政策就是“两个朝鲜”政策。以此为前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日本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采取了不同的具体对韩政策。20世纪60年代以前,处于战后复兴阶段的日本,为自身的国家利益考虑,在对朝鲜半岛殖民统治的认识、韩国对日请求权、日韩渔业纷争、在日朝鲜人等问题上对韩采取了强硬政策。之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美国东亚政策的调整,日本从现实的国家利益及配合美国的东亚战略的角度出发,搁置日韩在殖民统治认识问题上的争议,迅速着手解决影响当代日韩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韩国对日请求权问题和日韩渔业纷争问题,实现了日韩邦交正常化。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利益谋求面临各种直接或间接因素的制约,而美日同盟关系的持续存在则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结构性变量.与美国的联盟关系对日本来说实际上具有双重性质,它在为日本安全提供"保护伞"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日本的行动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日同盟作为一种结构性制约因素内在地限制了日本作用的发挥,使日本基本上没有机会实现在朝鲜半岛事务中谋取更大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企图. 相似文献
5.
时永明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2,(5):15-20
朝鲜半岛长期以来一直面临诸多战略困局。作为矛盾一方面的朝鲜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以及自身的国家安全问题上面临困境,因此,“先军政治”路线短期内难以调整。矛盾另一方面的韩美两国也在对朝政策方面面临困局,美国自身的政策往往成为半岛困局的一部分。未来,解决朝鲜半岛问题僵局的核心还在于朝韩关系的改善,这是所有矛盾中的核心矛盾。 相似文献
6.
从国家互动理论的视角来考察中美与朝鲜半岛问题是一种有益的学术尝试。朝鲜战争使中美长期处于冲突型互动模式,直至中美建交,两国在朝鲜半岛的互动模式开始转化。中美建交虽然没有立即使两国在朝鲜半岛互动的性质发生转变,但建交给两国领导人带来的认知变化、直接政治互动的增多及两国朝鲜半岛政策的局部调整,为双方在朝鲜半岛进行的合作性互动提供了契机,由此,中美在朝鲜半岛的互动由建交前的冲突型互动逐渐向竞争型互动转化。 相似文献
7.
经历了曲折变化后,俄罗斯最终在世纪之交确立了“稳韩就朝”的朝鲜半岛政策,这体现了俄罗斯深刻的战略意图。虽然目前这一政策已初见成效,但从长远来看,其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
《美国研究》2014,(1)
2008年以来的朝鲜半岛局势,为总结归纳冷战后20多年来朝鲜半岛局势演变的基本特征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冷战后朝鲜半岛局势,实为由六大类问题构成的所谓"朝鲜半岛问题"的综合性表现。其中,有关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的问题,对于冷战后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具有首要的意义。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和周边大国构成的国际关系系统具有内在的结构性联系。因而,这些国家周期性的国内政治变化和政策调整,以及对朝鲜半岛的长远战略目标和诉求,使得冷战后朝鲜半岛局势演变表现出周期性和连锁性特征。尽管2013年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但由于朝鲜半岛问题的基本内容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朝鲜半岛局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未来两到三年内,冷战后朝鲜半岛局势演变的基本特征仍将继续显现。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抗疫\"外交让包括朝鲜半岛在内的国际社会看清了什么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国家形象的文化软实力,生动、鲜明、迅速地得以提升。好多年以后,外交史学家在论述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的国际局势中,肯定会把反对恐怖主义(简称\"反恐\")和联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本文简称\"抗疫\")作为宏大叙事。毫无疑问的是,全球化\"抗疫... 相似文献
10.
朝鲜半岛问题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冷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至今仍没有得到解决。笼罩半岛60多年的两个体系之间的对抗是最重要的区域和全球性问题之一,所以,问题的本质和重要性不仅是半岛的悲剧性命运,而且是区域性和国际性安全威胁。朝核问题就是个涉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紧迫议题。局势的危险性在于,形势可能失控并接近不可挽回的死点,演变为军事冲突,引发军事干预,从而导致区域和国际危机。 相似文献
11.
韩国朴槿惠政府将在李明博政府实用主义外交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韩国的外交政策,以韩关战略同盟关系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和充实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并在推动朝鲜半岛和平进程方面,努力构建朝鲜半岛的南北信任程序,以改善朝鲜半岛南北关系。为解决朝鲜核问题等,朴槿惠政府还将强化韩美中三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合作,以进一步发挥韩国在中关两国和东北亚外交安保领域中的战略协调作用。朴槿惠政府时代,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将取决于三大变量的博弈,即关朝关系、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和中朝关系的变化。随着中关韩朝等半岛周边国家外交安保政策的调整,朝鲜半岛最终将走上和解与和平、合作的战略轨道。 相似文献
12.
中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同时,中美政府针对彼此的政策随之调整,这不可避免地对东亚和东北亚秩序造成影响。在这种形势下,韩半岛所受到的冲击也逐渐增大。近期,韩半岛局势存在着紧张和不安定的因素,而中美关系对韩半岛局势的影响也愈加明显。笔者从两国关系中合作和矛盾并存的观点出发,以21世纪的前十年中国的胡锦涛政府时期和美国的(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时期为主要研究区间,回顾整理中美关系的变化和持续推移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中美关系变化对韩半岛产生的影响,提出为了维持东北亚地区和韩半岛的和平稳定,有必要开拓一条双边间及多边间的紧密的协商渠道,在维持六方会谈框架的同时,寻求一个具体施行方案体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国内关于朝鲜半岛基督教史的研究取到了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基督教正式传入朝鲜半岛前的研究、在朝鲜半岛传播历史的研究、教案研究、基督教与朝鲜半岛近代化的研究、基督教与朝鲜半岛政治的研究以及基督教史的比较研究等。中韩建交以来朝鲜半岛基督教史研究的兴盛,得益于两国政治关系的改善、经济合作的增强和两国文化自古以来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中美关系将会全面寻求合作与竞争,但是基于中国的崛起和"美国霸权"的衰落,"合作中冲突"的局面可能会逐渐形成。通过加强联合与强调多边合作,中美两国在东北亚地区采取的下注战略都向着防止任何一方统治该区域的情况发生转型。除了中美关系的冲突或合作趋势之外,朝鲜半岛也存在卷入"他者化"或"国际化"的可能性。本文建议无论是韩美联盟还是中韩合作都应遵循独立适用原则,且我们应当探索战略性的普遍原则。 相似文献
15.
作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引发东北亚地缘战略形势的陡然紧张,也使朝鲜半岛局势在一波三折中日趋扑朔迷离。围绕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出现的中美日俄韩朝的双边和多边博弈不断升温,朝鲜半岛无核化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要突破朝鲜半岛地缘紧张加剧和战略困境加深的窘况,必须坚持多边框架解决原则、努力落实安全承诺和不断深化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6.
语言政策与国家利益存在内在联系.本文以印尼政府华文政策的演变为主线,主要阐述了苏加诺时代、苏哈托时代以及后苏哈托时代印尼国家利益的变化及其对华文政策的影响.语言政策没有独立性,其目标始终对应着国家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在苏俄境内活动的韩人社会党朴镇淳等人受共产国际的指示,来到上海尝试帮助组建中国共产党。他们通过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内倾向共产主义的成员来物色中国共产主义者。结果,黄介民的大同党得到了韩人社会党的关注和支持,尽管以吕运亨为代表的韩国临时政府部分左翼人士与中共创始人之一李汉俊交往密切,但未能左右局势的发展。韩人社会党和吕运亨等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两者均未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中发挥实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国际化程度体现出国家的综合实力。正因为如此,韩国不遗余力地向全世界推广其语言文字。本文从韩国的语言文字推广的历史背景、起步和发展入手,多方面研究其推广的战略途径,总结韩国语言文字推广的成功经验及不足之处,希望对我国的语言文字推广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美西战争后,美国内部对菲律宾领土范围的确定曾产生意见分歧,1898年巴黎和约最终确立了美国对菲律宾的领土政策,即将整个菲律宾群岛纳入美国统治体系。1930年形成的菲律宾条约界限正式确立了美属菲律宾的领土范围。20世纪上半叶,美国在菲律宾领土政策上的实践表明,美国不仅致力于依据条约规定适时调整圈定菲律宾领土范围的巴黎和约线,而且严格遵守有关和约中关于领土界限的规定。美方的这一行动最终奠定了菲律宾独立之后国家的领土界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