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党史文汇》2011,(7):27-27
刘伯坚(1895-1935),四川平昌县人。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两次去过苏联学习。回国后,历任西北军冯玉祥部政治部主任,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2.
刘伯坚,四川平昌县人,曾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秘书长,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中央红军撤离根据地时,刘伯坚奉命留守,掩护红军长征,在战斗中负伤被捕,拒绝敌人诱降,壮烈牺牲。依依惜别送战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决定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并增设赣南军区。调刘伯坚出任军区政治部主任,指令他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军区政治部驻扎在于都县的黎板桥,主力红军决定从这里渡于都河。刘伯坚奉命担负于都河的架桥任务。为了及时完成任务,刘伯坚每天都在架桥工地与广大指战员们共同奋战,很快在宽阔的于都河上架起了一座座长长的浮桥…  相似文献   

3.
《党史文汇》2001,(5):F004-F004
刘伯坚(1895—1935).四川巴中今平昌)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半争,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在江西信丰、会昌交界处作战,负伤被俘.当月21日被害于江西大庾。  相似文献   

4.
带镣长街行     
1935年3月21日,一辆囚车嚎叫着在江西省大余县的街道上疾驰,直向北郊的金莲山。金莲山下,国民党士兵荷枪实弹,严阵以待。囚车上走下一个带着重铐的共产党员,他是红军五军团政治部主任、赣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他高昂着头,挺直胸,艰难地拖镣前行。随着三声枪响,无私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刘伯坚倒在血泊中。  相似文献   

5.
邓沛 《党史博采》2000,(3):22-23
1935年3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赣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在江西信丰县唐村附近与敌激战中,身中数弹,左腿负伤,不幸被俘。他最初被关押在驻信丰(原登贤县)的国民党粤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由于蒋介石对项英、陈毅、刘伯坚等  相似文献   

6.
商豫 《党史博采》2011,(4):45-46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留守人员的大肆围捕,致使我党政军许多高级干部壮烈牺牲。例如,红十军团车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红十军团长刘畴两、中华苏维埃教育人民委员瞿秋白、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等人,被敌人捕获后枪杀。中华苏维埃工农检察人民委员何叔衡、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贺昌等人,在战场上牺牲。  相似文献   

7.
提起刘伯坚,人们总会想到他那首脍炙人口的英雄诗篇——《带镣行》。1935年春,刘伯坚身陷囹圄,敌人逼他带镣游街,他忍受腿伤未愈的痛楚,高声朗诵着自己心底的呼声: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嘱目,我心无愧怍。 刘伯坚,1895年出生于四川平昌县,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赴苏联学习。1926年回国,被派到西北军冯玉祥部任总政治部主任。1927年  相似文献   

8.
《党员干部之友》2010,(2):43-43
张加洛(1919—2003)掖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入东北军做兵运工作。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掖县县委书记,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政治部。主任兼胶东抗日联军前敌指挥部政委,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六十二团政治处主任,第二十旅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卫生部政治处主任,军委直属政治部组织科副科长兼秘书科科长,  相似文献   

9.
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有着特殊地理位置的泰宁县,注定要载入共和国的斗争史册。泰宁位于福建西北部,与江西省黎川县交界,一直是闽赣两省物质补给的坚强后方。1931年5月,毛泽东、朱德指挥工农红军攻陷建宁,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之后,即派红三军团第六师于6月4日乘胜解放泰宁,建立了泰宁县历史上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泰宁党支部,泰宁正式列入中央苏区的版图。1932年10月,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率部第二次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57名开国上将中,钟期光是一个不能不提到的人物。他长期从事军以政治工作,曾担任红十六师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一支队、江南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苏北指挥部、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事学院政治部主任等职。由于他无微不至地关怀干部的思想与生活,被官兵们誉为"妈妈主任"。  相似文献   

11.
刘晓农 《党史文苑》2012,(11):11-15
1935年3月4日,春风中细雨飘飞,天气乍暖还寒。在江西省信丰县塘村山区,正发生着一场红白两军进行包围与突围的恶战。兵力上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部队,将头晚宿营于此的中共赣南省委、省军区2000余人,重重包围在这块方圆数里的狭长地带。早已疲惫不堪、饥寒缠身的红军官兵,在危局下拼死反击,试图杀出敌围。处在劣势中的红军并非是毫无斗志的溃军,他们在省军区司令员李赐凡、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等的指挥下,奋力与敌人拼杀。  相似文献   

12.
刘静 《世纪风采》2013,(5):14-16
罗荣桓与谭政都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他们曾共同参加秋收起义、上井冈山、转战赣南、参加长征;抗战时期,他们分别担任前方与后方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他们同在东北野战军工作,一个是政治委员,一个是政治部主任;解放后,他们又先后担任共和国第一、二任解放军政治部主任。在长期的战斗和工作中,两人密切配合、互相关心,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相似文献   

13.
欧阳青 《党史纵览》2013,(11):19-23
王新亭:运城临汾晋中太原四战四捷 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王新亭的革命资历在开国上将中并不显眼,入伍入党都在1930年,但他进步的速度并不慢。仅用了3年零3个月的时间,他就从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迅速成长为军政治部主任。红军时期,他从连指导员做起,历任团党务书记、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由于一直担任各级政治部门的领导,王新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他曾回忆说:“我在基层做政治工作主要是抓两条。一是进行政治教育,二是鼓舞战斗士气。在战斗间隙,给战士上政治课,讲土地革命的道理,讲革命形势和任务,提高大家的政治觉悟。”“要求党员首先做到冲锋在前.退却在后,重伤不哭,轻伤不下火线。”  相似文献   

14.
1895年,董振堂出生于河北省新河县西李家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他目睹列强的侵略、军阀的混战和民众的苦难,便立志从戎,救国救民。1921年考入当时的最高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接受了德国、日本先进的军事教育。毕业后在冯玉祥的西北军历任排、连、营长,直至中将师长。 1926年9月,董振堂随国民军联军参加了北伐战争,结识了共产党员、总政治部副部长刘伯坚,并在多次的接触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从刘伯坚身上,看  相似文献   

15.
吴嘉民将军1927年参加革命,1928年由共青团转入共产党。在战争年代,他曾担任过湘鄂赣军区平浏游击大队政委,江西省地方工委宣传部长,新四军一师二旅四团、五团政委,苏南一分区政治部主任.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苏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他是政协四届、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转战南北,出生人死,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建设贡献了毕生力量。  相似文献   

16.
在57位开国上将中,傅钟的战功并不显赫,知名度也并不是很高.但他却是资历最老的傅钟在1921年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入党时间最早的开国上将,其他较早的上将乌兰夫、阎红彦则是1925年入的党。他曾连任两届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书记,其他担任此职务的是赵世炎、周恩来、刘伯坚、李富春等老资格的共产党人,由此可见傅钟当时的党内地位他还曾任红军师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逝世后,解放军总政治部称他为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  相似文献   

17.
1955年9月第一次授衔时,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五大战略区当中,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谭政和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罗瑞卿被授予大将军衔,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和华东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唐亮被授予上将军衔,唯独中原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张际春没有授衔。 1922年,张际春在湖南第三师范读书,有幸聆听毛泽东同志的教诲,受到革命思想的启迪,开始参加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  相似文献   

18.
正刘伯坚(1895-1935),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党员,红军早期将领。四川省平昌县人。1920年,他赴欧洲勤工俭学,在那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参加了共产党。1923年刘伯坚赴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回国后,他奉命到冯玉祥部任政治部副部长,积极用革命思想改造部队。大  相似文献   

19.
马永义 《党史文苑》2012,(23):30-31
谢有法(1917-1995),江西兴国人。193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后任红三军团第六师第十六团连队文书,军委直属后方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红军总政治部组织科统计干事。参加了长征。1936年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干事,晋南军政干部学校政治处主任,八路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第一纵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山东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山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津浦前线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  相似文献   

20.
铮铮硬骨──读刘伯坚遗书曹君贵刘伯坚同志离开我们60年了。他牺牲时年仅40岁。他短暂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崇高的人格,坚贞的节操,他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无限的赤诚是可歌可泣的。1934年,中央苏区主力红军突围长征,为了掩护突围,刘伯坚把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