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学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中西方的政治学的着重点也有所不同。政治学作为独立的专门学科,一般说是从西方开始的,西方政治学经过古希腊、中世纪以及近代的发展,到19世纪后期,形成了西方现代政治学的基本框架。总体上而言,西方政治学注重制度建设问题。中国自古就十分重视政治与政治学,并且形成了丰富的思想,但在古代中国并未将政治学作为一个专门独立的学科。一开始,中国有体系的独立的政治学是按照西方学科体系建立起来的。在当代,中国政治学要坚持马列主义,防止两个教条,准确认识西方成果和中国的传统,建立我们自己的政治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2.
陈昕  吴庆春 《学理论》2010,(18):28-29
民主理论是当代政治学的核心理论,词源学意义上的民主源于古希腊,而近代民主政治的萌芽则缘起于中世纪英国的议会制度。西方民主制度具有虚伪性与欺骗性,它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外壳"。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不同于西方的民主,它是实现由政治民主过渡到社会民主而必然采取的形式,正确理解"人民民主"的实质内涵对于坚定不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整体国家观念肇始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西方人观察政治的立足点发生了重要转移,但整体国家观念并没有失去生命力,而是逐渐融入了世界国家概念之中.近代德国政治哲学则突破了个人主义国家观的樊篱,促使整体主义国家观念的回归.从古希腊到近代德国的整体国家观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自由主义是西方近代以来的主流思潮。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对自由主义思想与其文化渊源的研究比较薄弱。自由主义的理论渊源与文化母体是来自中世纪,还是古希腊罗马?基督教政治哲学与近代自由主义究竟是什么关系?至今似乎仍然很难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丛日云在其新著《在上帝与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生活·读  相似文献   

5.
对人的生活、生命的关注和重视是古希腊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哲学理念.在中世纪,生命价值观是上帝取向观.文艺复兴开始了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人的生命、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尊重.社会发展到现代后,西方文化中对人生命的研究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起步于"追踪-回应"西方理论前沿的学习模式,但时代的变迁及西方主流理论固有缺陷的日益显现,也需要中国政治学系统确立起学术自主、文化自觉和致用自觉。为了解决中国理论的建构度与话语权同中国实践的治理绩效与理论需求不尽匹配的矛盾,系统反思一段时期以来中国政治学在议题设定、概念与研究范式运用、思维方式与价值导向等方面的"西方化"倾向,进而追溯西方主流理论"逻辑在先"的思维定式、"历史终结"的政治正确教条、学术繁荣与致用导向彼此疏离的深层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在将政治发展普遍规律从其单一西方形式中解放出来的认识论前提下,激活中国政治学的创新之源,唤回中国政治学的致用之魂,将助推中国政治学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本土化境界,为实现其学术繁荣、话语自立与服务实践功能的有机统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 ,通过对古代西方政治学与古代中国政治学的比较分析 ,指出古代西方政治学直至发展到近代都具有开放性、批判性和创制性的特点 ,而古代中国政治学所显现的则是封闭性、御用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基于此 ,发展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学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古代中国政治学研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 ,批判地借鉴古代西方政治学研究中所具有的开放性、批判性和创制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西方政治学的研究在两条主线上进行,一条是制度主义和行为主义的交替和融合,一条是政治问题经济学研究的兴起。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新政治经济学分别是这两条研究路径的产物。这两条研究路线表明了人们对政治生活认知体系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政治学的重大发展与方法论的突破密切相关。在行为主义政治学、理性选择政治学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发展过程中,方法论创新成为理论创新的直接动力。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从微观基础的角度研究行为与制度的互动关系,假定行动者的理性动机外生于制度环境,导致其对制度如何塑造偏好以及历史进程如何影响制度变迁的分析陷入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4)
纵观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市民社会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从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的托马斯·阿奎那,再到近代的黑格尔、马克思等,都对市民社会思想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但是我们对各个时代"市民社会"代表性的思想家的思想做一个比较的话不难发现,"市民社会"思想在西方哲学史的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11.
政治象征作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核心主题之一,其复兴在近30年中可谓缓滞。在当前政治理论和实践皆已巨变的背景下铺设一条象征政治学的新理路,需要对政治象征的学术史作重新梳理和反思。人类学通过分析象征在社会结构和政治过程中的具体作用,逐渐将权力当作政治象征研究的主要方向;早期政治科学的奠基者基于对政治象征与性情和情境这两类因素之间关系的界定,为政治象征研究筑造了相对独立的心理学基础;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时期的研究者则以行政系统中的象征作用和象征意义的生成模式为重点,初步构建起体系性的政治象征分析框架。基于这些文献梳理工作,本文构建了一条象征政治学理路,以为拓展和深化政治实践范畴中的国家建设、政府治理和政治文化等核心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政治学与政治发展:中国政治学发展20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学在中国恢复至今已近20年。在这20里,中国政治学在与中国政治发展的相互作用中相得益彰。发展至今,经历了恢复学科、转化范式、确定价值和发展学术这四个时期,其研究主要涉及到十二大主题。政治学发展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贡献是一种复合性的和内在性的贡献。事实证明,中国政治发展不能没有政治学的贡献和支持。中国政治学这20年的发展经验,对其未来发展有积极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交易政治学的兴起及其两个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后半期西方政治学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交易政治学的兴起,布坎南的交易政治范例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政治学研究是它的两个不同的范式。本文主要介绍了它们的兴起情况及各自的主要内容,并进一步讨论了它们相互借鉴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4.
规范研究方法和经验研究方法是政治学研究的两大基本方法。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体系中长期居主流地位的规范研究方法曾一度被行为主义政治学奉行的经验研究方法所取代。7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向后行为主义的嬗变以及回归国家学派的崛起,标志着规范研究方法的复兴并与经验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代表了当代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的最新发展趋势,对中国政治学方法论的研究及整个政治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也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政治学需要一次新的方法论变革,需要超越传统的和现有的研究视域和研究方法。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政治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研究整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介绍西方政治学说和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中国政治学发展状况和水平与时代要求尚有较大距离,中国政治学的实践影响力比较薄弱,尚未形成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学术流派。中国政治学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务之急是转变研究范式和创新研究方法,从注重运用现有的中西方理论说明中国现实转向关注中国实践、创新中国理论,从注重文本研究转向注重实证性研究、经验性研究,更多地采取现场观察法、比较研究法和典型调查法研究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与政治发展,以期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新的世纪。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也完满地度过了“补课”的 2 0年。在激情热烈地举办了各种庆典之后 ,人们正在冷静下来思考下一步 :我们的学科在新的世纪里如何适应时代要求而有所进步和发展 ?中外政治思想 (学说 )史是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政治学理论的基础学科。它的研究包括对中国、西方和其他各民族的政治思想 (学说 )的研究。这门学科揭示了各国各族人民在历史上各时期认识政治现象和解决政治问题的各种思想、观点、学说和策略、方法等 ,体现了政治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等问题。它的核心问题也如政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启发,西方政治学开始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学研究范式,其三个主要流派为制度创新研究提供了一些独特的视觉,分别提出了制度创新的三大逻辑,即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工具性逻辑、社会学制度主义的适宜性逻辑和历史制度主义的关联性逻辑。三大制度创新逻辑的提出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既要推进政治理念的更新,为政治制度创新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也要理顺政治权力结构关系,为政治制度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更要规范利益相关者的政治参与,为政治制度创新奠定坚实的动力基础。  相似文献   

18.
花跃奎 《学理论》2010,(23):125-127
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属于不同的哲学范式,具有不同的哲学内涵,不能以“哲学只有一个”为理据,把近代以来的欧洲哲学(或者将其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作为唯一的哲学范式,因而不承认非西方的民族有哲学。西方哲学比较关注语言和逻辑思维,中国传统哲学比较关注政治和人生。中国传统哲学研究的内容庞杂,这里只着重介绍其中六个特色论点:形神论、人性论、义利观、心力论、知行观和历史观。  相似文献   

19.
政治学界一般都接受行为主义政治学是对传统政治学的"革命"的美称,但是并没有甄别行为主义革命在政治学不同层面的蕴涵。行为主义对政治进行动态的或政治过程研究并将文化和社会等"低政治"因素引入政治过程研究,都称得上是政治学方法论上的一场革命。但是,因意识形态原因而建立的以西方政治制度为模板的分析范式,又是对旧制度主义、尤其是古典主义政治学的一次倒退。结果,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应有价值在比较政治研究中被大打折扣,与行为主义有着内在联系的理性选择主义政治学的盛行,使得以研究"重大问题"为使命政治学偏离其应有的航向。  相似文献   

20.
丁东红 《民主》2004,(10):9-11
关于公民社会(CivilSociety)的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这一概念被用来反对专制主义国家和重商主义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后,公民社会概念再次复活,并于90年代进入主流派知识话语体系,形成国际性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