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反诉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规定,只是在《民事诉讼法》第52、126、129条以及《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6、184条比较原则性的规定了反诉制度。主要只是涉及"反诉是被告的一项诉讼权利"、"反诉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从我国现行的证据制度看,证据制度贫乏,内容粗放,有关证据的规范散置于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中,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证据制度体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事活动日益活跃,民事纠纷、民事诉讼案件迅猛增加,迫切需要我们建立一套完整的证据认定和运用规则,以规范民事司法行为,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提高民事审判效率,维护司法公正。我国现行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主要集中于《民事诉讼法》“总则”中的专章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的若干…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了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其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与一般的民事诉讼相比,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证明对象、证明责任等方面具有特殊性,而且证明标准与证明对象、证明  相似文献   

4.
最近闭幕的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把"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规定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为使检察机关能全面开展民事检察监督工作,有必要对民事检察监督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作进一步深入地探讨,以加强和完善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检察监督及其立法.一、完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及其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司法实践表明,完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已迫在眉睫.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相似文献   

5.
鉴定结论作为我国民事诉讼的重要证据之一,前不久出台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其进行了由“结论”到“意见”的修改,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讨论。草案中鉴定制度的完善具有进步意义,但还存在着启动模式矛盾、出庭制度过于原则化的缺陷,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刑事民事诉讼法教程》一书简明、全面地介绍了目前我国刑事、民事诉讼活动中的法律规定。本书在结构上将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合二为一,比较特殊,所以,掌握学习方法,明确学习重点,对于学好这门课程至关重要。一、学习《刑事民事诉讼法教程》的方法1、比较的方法《刑事民事诉讼法教程》将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合二为一,所以在学习的时候,首先应该注重采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既要比较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又要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通过比较加深对两者的了解,全面把握刑事与民事两大诉讼法的内容。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刑事诉讼法和民事…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91条突破了过去对证明责任及其分配规范的认识局限,吸收了罗森贝克"规范说"的合理内核,但其在术语使用以及基本内涵方面仍与"规范说"有所不同,这些差别影响了证明责任的本质与实体法规范的准确适用,因此,《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应进行相应的修正。此外,对于采用"规范说"所引致的外部问题,一方面应对《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以及现行实体法进行梳理、解释或者修正,另一方面应重视现今实体法立法表述在证明责任分配领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子君  姚合平 《求实》2006,(Z1):92-93
庭前准备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受理原告的起诉后到开庭前,由案件承办人依法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的总称。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庭前准备没有做出具体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对行政诉讼法未作规定的,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因此,较长一段时间,我国行政诉讼庭前准备基本沿用了民事诉讼庭前准备的模式,没有考虑到行政诉讼的具体特点。同时,由于具体操作法律的法官职权主义倾向严重,导致了秘密准备、封闭型书面准备的盛行,不能达到行政诉讼庭前准备程序设置的基本目的。在这种法律规定与实践规…  相似文献   

9.
破产制度是指当债务人的财力不足以清偿债权人的债权时,为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使各债权人平等受偿,由法院通过强制执行,将债务人的全部财产公平分配给全体债权人的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实施至今已有十年,破产制度在理论及操作方面的问题逐渐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破产制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作一探讨。  一、关于破产法的立法主旨  我国《破产法》1986年制定,特定的时代背景使我国破产法的目的有所偏颇。…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对象、体系和方法一、名词解释民事诉讼法学P1二、问题解答●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分析民事诉讼法产生、发展和实施的运动形式及其与邻近法律相联系和相区别的运动形式。所谓民事诉讼法的运动形式,就是指民事诉讼法产生、发展及其实施的运动  相似文献   

11.
李秀梅 《新视野》2004,(3):61-63
证据在民事诉讼过程中的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有关的规定过于原则性或者根本缺失,证据问题成为制约民事审判公正与效率的重要因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弥补了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关于证据规定的不足,完善了举证责任的含义,加强了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主义色彩,体现了民事诉讼中的直接言词原则。该《规定》的实施对于进一步促进民事审判的公正与效率正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三海 《党史博采》2006,(11):32-33
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体制作为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产物,忽视了当事人之间合意对民事诉讼解决纠纷的积极作用,导致我国的民事诉讼规范和程序在本质上缺乏与市场经济社会相一致的精神--民事诉讼的契约化.诉讼和解作为诉讼契约的一项核心内容应当在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得到完善.诉讼和解制度通过确立一种程序上的选择权,来缓解民事实体法与民事诉讼法之间固有的张力.它可以使得诉讼的结果更富有生命力,而免遭逻辑和历史的摆布.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对象、体系和方法一、名词解释民事诉讼法学P1二、问题解答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分析民事诉讼法产生、发展和实施的运动形式及其与邻近法律相联系和相区别的运动形式。所谓民事诉讼法的运动形式,就是指民事诉讼法产生、发展及其实施的运动规律。所谓它与邻近法律相联系和相区别的运动形式,是指民事诉讼法在产生、发展和实施过程中与邻近法律相联系和相区别的运动规律。所以,民事诉讼法产生、发展及其实施的运动规律,和它与邻近法律相联系和相区别的运动规律,都是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是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检察监督的重要依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施行。如何尽快适应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准确把握民事检察工作新的切入点,进一步加强民事审判监督,充分发挥宪法赋予的职能,是当前民事检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一、正确认识民事诉讼法的特征与任务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法院与民事诉讼参与人诉讼活动,调整法院与诉讼参与人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换句话说,民事诉讼法就是人民法院、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民事诉讼中所必须遵循的、有关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和。1、民事诉讼法有一些突出的特征:第一,民事诉讼法是一种程序法。所谓程序法,是指规定诉讼活动及其运行过程的法律规范。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主要内容有:(1)主持或参与程序的主体;(2)整个程序所经历的阶段;(3)各阶段中各主体所应为或不应为的诉讼活动;(4)各种诉讼行为和活…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调解原则是我国民事立法所特有的原则。在司法实践中,这项原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促进我国民事司法制度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有的民事诉讼体制作为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的产物,忽视了当事人之间合意对民事诉讼解决纠纷的积极作用,导致我国的民事诉讼规范和程序在本质上缺乏与市场经济社会相一致的精神——民事诉讼的契约化。诉讼和解作为诉讼契约的一项核心内容应当在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得到完善。诉讼和解制度通过确立一种程序上的选择权,来缓解民事实体法与民事诉讼法之间固有的张力。它可以使得诉讼的结果更富有生命力,而免遭逻辑和历史的摆布。一、诉讼和解的概念和功能(一)诉讼和解的概念民事诉讼中的和解(有时也称为诉讼上的和解),通常是指在法院的诉讼程…  相似文献   

18.
田立伟 《世纪桥》2013,(5):32-32,102
行为保全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于2012年修正后首次确立的制度,这是一个我国民事程序法上独创的一个制度理论。在保全的规定范围内进行了法律适用设置。行为保全制度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民事程序法在这方面的空白,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法律适用性,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龚桂侠  李志国 《世纪桥》2007,(1):47-48,51
对于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排除反映了民事诉讼对程序权利和宪法性权利以及程序正义的日益关注,但就目前来讲,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所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而又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为丰富我国民事证据法学理论,本文就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涵义、民事诉讼非法证据的特征、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建与完善以及民事非法证据排除的意义等方面作浅显而有意义的探析,对司法公正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一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审理法律规定的行政案件,这标志着我国行政诉讼开始进入司法试验阶段;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标志着我国“民告官”行政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