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 如果说近些年在我国的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工作实践中社会供求总量平衡和宏观总量控制受到人们特别重视的话,那么,对于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在平衡中的主导作用和重要地位人们则似乎有所忽视。诚然,在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要实现协调、稳定发展,必须要以社会供求总量为条件,而要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平衡,则又必须通过有效的宏观总量控制来实现。但是,我们要看到,经济增长与平衡相比,前者则应占主导地位,没有真正的经济增长而实现的平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近几年来,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要实现供求平衡,必须控制社会货币供给量,进而  相似文献   

2.
农业的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目前,在我国人均耕地还不到一亩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农业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更快更好地引导农村脱贫致富,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大部分,同样,农民的收入最终也形成此两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是在于对农业的再投入和农民劳动的积极性发挥的程度。而农业的再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积累基金,农民积极性的调动则主要靠消费基金。在一定时期内,收人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积累和消费形成互为…  相似文献   

3.
私人投资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高文庆一、私人投资会带来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并推动经济的增长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在使用中形成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两大部分。个人的货币收入也分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生活消费,被吃掉、穿掉、用掉。另一部分就是...  相似文献   

4.
论需求管理和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马金书一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是宏观经济领域的两个经济总量。所谓社会总需求,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例如一年)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也就是社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总和。从实物形式来说,社会总需求等于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国民收入中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既统一又矛盾的辩证关系及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两者关系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略)  相似文献   

6.
<正> 第一层次:总量平衡机制——实现货币目标的总量协调。①根据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确定货币供给量的增长率,从而确定中央银行的现金发行限额。②从国民收入分配的控制出发,通过财政收入政策确定初次分配的结构,恰当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关系。③财政支出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要保持财政收支大体平衡,防止在支出刚性挤压下形成财政赤字。④财政分配控制与金融宏观控制两种机制的衔接。在宽松的金融政策与紧缩的财政政策结合,或宽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金融政策结合的条件下才能形成需求总量控制的互补关系,如果两种政策工具同方向变动、互相竞争,必须导致总需求的失控。第二层次:结构协调机制——实现分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包括:一是价值分配所形成的积累与消费基金比例结构,二是积累基金分配中的投资结构。财政分配的目标,应集中于国家产业政策投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三维审视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强 《长白学刊》2009,(2):21-26
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包括三个维度:即一般雏度,市民社会是与国家相对应并与之“共存亡”的非政治社会。本质是“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特殊维度,市民社会是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市民”的社会,社会的物质生活关系表征为商品和货币关系;典型维度,商品货币关系转化为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资产阶级社会成为市民社会的典型存在形态。重温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通货膨胀是个事实。这说明,通货膨胀并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而是同纸币流通相联系的经济范畴。社会主义制度下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有三: 第一,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这种情况是由国民收入超分配造成的。但是,这不指个别年度,而是就连续多年或定时期的国民收入超分配而言的。国民收入的使用额由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两方面构成。从我国的情况来说,由于积累率长期过高,并且积累基金使用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把坚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作为“七五”时期经济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含义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问题,是资本主义进入本世纪三十年代之后,西方现代宏观经济学家提出来的。在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社会总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用于消费的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如何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已成为当前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围绕这个专题,与会者主要讨论了如下问题:1、对宏观控制的理论认识一些同志认为,就一国经济而言,作为一个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存在着自身系统运行的总体平衡要求,实现这种总体平衡正是国家经济职能的具体内容,即宏观控制。为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就要求国家加强宏观控制。但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宏观控制的目标只能是为企业创造合理的竞争环境,以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包括完善财政、税收、信贷、利率、汇率和积累基金、消费基金的总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众所关切的问题。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价值规律既调节着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又调节着企业的活动;既具有调节经济运行的功能,又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因此,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的基本调节规律。一、价值规律是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规律1.1 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认为,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但它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基本上  相似文献   

12.
一、控制社会总需求的关键在于控制货币供给量 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匀速发展需要以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为前提条件。在社会总体供需均衡与失衡的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往往在社会总需求上,如何通过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来保持社会总体供需的均衡是我国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保持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是宏观调控的核心内容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是指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大体平衡,防止和避免出现“需求不足,生产过剩,市场疲软”或“需求膨胀,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这两种不正常状态。这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又是保持微观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够有序进行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治理整顿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扭转经济运行中严重失衡的局面。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中出现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不平衡,既表现为总量的不平衡,也表现为结构的不平衡。因而在控制总量的同时,必须调整失衡的产业结构。这是在当前治理整顿中如何把发展和改革更好的结合起来,尽快走出困境的关键。为此,必须找出导致产业结构失衡的“病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是从总体上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职能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的科学。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是由国家来制定的;整个社会经济如何运行,资源如何利用,国民收入的生产额与分配额如何保持平衡,社会总需求同总供给在价值量上如何保持平衡,产品结构同社会需求结构在实物形态上如何协调等等,都是由国家来控制的。正确认识和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建立切合国情的经济体制模式,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关系极大。  相似文献   

16.
在以货币流通和支付为媒介建立起来的经济系统中,当代表社会有效总需求的货币流通量(流通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超过商品流通量(待实现的商品总量与商品价格水平的乘积)时,将形成总需求缺口(通货膨胀量)。这一缺口在商品总量或价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消费基金也增长迅速,特别是进入“八五”以来,城镇居民个人收入持续超经济增长,与此同时,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收入增长愈加不平衡,不合理的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在个人消费基金膨胀的同时,社会集团消费的非正常支出也日益膨胀。消费基金总量的膨胀,推动了社会总需求的膨胀,成为通货膨胀加剧的重要因素。因此,需加强对消费基金宏观调控的研究。我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消费基金增长中的问题,及其宏观调控对策、方式上。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从本质上说,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而我国社会主义财政,从本质上说,也是有计划的财政,它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主要杠杆。因此,财政分配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居主导地位,起着制约、调节、平衡和监督作用,成为实现宏观经济平衡中的一个中心环节。如果一个时期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安排,超过了当时国民收入实有额,其结果必然表现为国民收入和财政收支的不平衡,而国民  相似文献   

19.
<正> 社会主义市场形态有三种,即市场过热态、市场疲软态、市场兴旺态。前两种市场态是市场运行的异态,后者则是市场运行的常态。市场三态均是指市场总体状态,而非局部状态;是总量概念,而非分量概念;是宏观概念,而非微观概念。其质和量的规定性是,市场过热态是指市场上买方购买欲望过盛,市场购买力大大超过商品可供量,或者说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  相似文献   

20.
高一思想政治课第一课《从商品谈起》,主要阐述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商品经济的共性问题。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本课的知识观察、认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并为今后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应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一、关于商品的价格问题价格是商品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商品经济运行的主要调节手段之一。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懂得什么是价格,还应懂得价格的形成和价格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1.价格的基础和影响价格的因素。商品的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归根到底是由商品中包含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