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1999年12月11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会主办的第七届“首都高校研究生国际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与国防大学六所高校的研究生就“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美关系”这一主题,针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与中美关系”、“中国的外交战略与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中国加入WTO与中美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2.
宋国友 《国际展望》2024,(1):20-36+157-158
中美关系的走向决定未来国际秩序。从结构现实主义出发,有观点认为中美势必走向冲突与战争。通过定位中美所处的结构起点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经济、安全、意识形态和应对全球性问题上,中美关系具有不同于“新冷战”的特征。总体上,经济结构是发展导向的,安全环境是和平导向的,意识形态是包容导向的,解决全球性挑战是合作导向的。从特定的结构起点出发,中美关系走向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是优先选项,而走向冲突和战争代价巨大、成本极高。尽管如此,特定的结构起点及结构过程能否持续发挥作用,也取决于中美两国的政策选择。总体上,中美两国政府有意管控分歧,增强合作,这有助于避免中美关系滑入“新冷战”。无论未来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如何变化,中国要更为积极地塑造中美关系,推进有利于发展、和平和多元的结构进程,提升结构的和平性、互利性和稳定性,借助结构的力量来限制美国对华“新冷战”。  相似文献   

3.
肖枫 《当代世界》2013,(1):30-31
近年美国高调“重返亚洲”,中国周边热点迭出,和平发展的周边环境受到严重挑战,中美关系走向引人关注。有人认为,美国对中国已转向“战略遏制”,正在竭力“围堵”中国,中美关系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种种言论引发了外界对中美关系、特别是两国经贸合作前景的忧虑。尽管特朗普政府的内外政策走向目前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基于历史经验和现实利益,人们有理由相信,长期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未来中美关系仍然有望保持稳定发展。曲折中前进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规律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建交  相似文献   

5.
周琪 《当代世界》2021,(2):4-11
特朗普执政4年采取的一系列对华政策对中美关系造成了严重破坏.虽然特朗普竞选连任失败,但其留下的"政治遗产"对拜登政府及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仍具有深层次的影响.当前,中国已被美国战略界和外交界视为美国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但囿于美国国内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以及受到拜登基本政策理念的影响,拜登政府对华政策肯定会做出一定的调整,重点是更多与盟友联手来应对中国的挑战.同时,拜登政府也会寻求在一些全球性问题上与中国合作.  相似文献   

6.
杨洁勉 《国际展望》2023,(1):1-23+153
为了维护霸权地位并延缓自身衰落,美国将中国视为“主要对手”和“安全威胁”,推行所谓“全政府”和“综合威慑”的对华战略。准确认识美国的对华错误认知,需要把握其哲学思想、历史观、世界观以及战略理论等思想根源。美国根深蒂固的“天命论”和“盎格鲁-撒克逊优越论”及对丛林法则的信奉,导致其形成了唯美国独尊的历史观,建立了固执己见的当代史观和自恋式的未来史观。美国从零和博弈和二元对立思维出发,形成了偏执地树立假想敌的政治安全观和“重利薄义”的对外关系理念。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本质上服务于美国的霸权,并在当前的背景下加速了其自身的衰落,将中美关系推向竞争甚至对抗。中美关系影响世界的未来走向,和平共处应是中美两国基本的相处之道。中国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全方位、综合性地应对和塑造中美关系,在物质和精神、实践和理论、战略和政策等多层面与美国进行建设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成熟有效的体制、机制是实现中美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中美关系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开创了国际关系史上的卓越范例,是建立21世纪新型国际关系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8.
《国际展望》2021,13(1)
2020年12月15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和中美教育基金共同举办“从不同视角看中美关系未来”视频研讨会。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陈东晓院长应邀参会并做主题发言,这里是部分内容。首先,当务之急是重建中美关系的共同基础。中美关系的原有框架已被打破,容易失控并且受到日益增长的双边具体争端和分歧的冲击,亟需重建新框架。包括即将执政的拜登政府在内,美方似乎以“对华战略竞争”为指导原则来推行其对华政策,而中方则致力于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双方对中美关系框架的认知存在明显的差距。是否可能在新的共识基础上,构建中美关系新框架?我们不应将中美关系框架简单概括为“战略伙伴关系”或“战略竞争”之类的说法。中美关系极为复杂和多面化,在一些领域表现为零和关系,在另一些领域却表现为正和关系。从全球视角看,中美合作是一种战略必需。两国必须登高望远、胸怀大局。构建中美关系新框架须重申中美合作的战略价值,在抵御全球系统性风险和危机方面,中美两国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
作为第一个往中美关系中掺进人权、贸易等现实因素的总统,里根的确是一位把中美关系由"理念磨合"的初级状态推向"利益博弈"的成熟状态的功臣。  相似文献   

10.
中美关系与东亚地区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关系是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决定性因素,正如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先生所称:“中美关系是东亚地区最关键的双边关系,稳定的时候,整个地区就会平静无事,紧张的时候,整个地区也会不安定”。冷战后东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基本稳定和经济繁荣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中美关系所发挥的稳定作用,中美关系的健康因素日益居主流地位并呈上升趋势。但也要指出,东亚的危机和安全隐患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美关系的矛盾与欠缺。  相似文献   

11.
12.
论中国的海外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融入到相互依赖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随着中国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参与世界事务,中国的海外利益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如何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成为新时期中国国际战略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American‐led globalization has enabled the third great powershift of the last five hundred years—the “rise of the rest” following on the rise of the West and then the rise of the US as the dominant power in the West. When China, India, Brazil, Turkey and the rest sit at the table of global power with the West what will the world order look like? Will it be post‐American? Will it be culturally non‐Western, but play by the same rules of an open international order laid down by the American's after World War II? In the following pages, leading American and Asian intellectuals ponder these questions.  相似文献   

14.
15.
关于国家核心利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公龙 《国际展望》2011,(4):117-131
核心利益是国家利益结构中次序优先、关系全局、不容挑战和面临威胁的利益。核心利益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既有稳定性也有变动性。人们对核心利益的认知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既不能将核心利益当成一般利益,从而忽视对核心利益的维护,也不能将一般利益随意上升至核心利益,造成在维护国家利益上避重就轻;在强化核心利益意识的同时,必须立足本国的国情和所处的国际环境判断和界定国家的核心利益;在保持国家核心利益内涵基本稳定的同时,还要根据形势的变化逐步、适时对核心利益作出调整;统筹考虑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让主观认知的结果更加符合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6.
The G‐20 supplanted the G‐8 as the executive committee of globalization as the emerging and advanced economies came together in the wake of the Wall Street crash to stave off depression. Now, each country is going its own way. In this section we examine whether the G‐20 can be saved, and what the countries within it must do to bring the global economy into balance.  相似文献   

17.
18.
Abstract

Privacy is both the most often cited and the least understood rationale for information policy aimed at protecting the disclosure of governmental information. The use of privacy as a means of limiting governmental information sharing has expand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as a variety of interests—all seemingly concerned with informational privacy—have emerged in the policy making arena. Governments increasingly turning to e-government solutions must confront privacy issues while maintaining access to governmental information.

One of the most contentious privacy–access issues concerns the digitization of court records. Historically open to the public in paper form with limited exceptions, electronic court filings raise novel privacy issues unimagined by keepers of paper-based records systems.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rules that a number of municipal and state governments have adopted in order to move court records online. It examines the new court rules in light of the origins of informational privacy law, offering an avenue for comparing modern conceptualizations of data privacy with the legal principles created in seminal privacy decisions related to informational privacy. Using the rules themselve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dominant strands of privacy doctrine, illustrating the divide between privacy law and privacy policy regarding data protection statutes, freedom of information law exemptions, and other data controls.  相似文献   

19.
离异单亲母子家庭儿童的权益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异单亲母子家庭中的儿童缺少安全感,基本生活、受教育的权利、被抚养的权利被侵害,没有保障。因此,单亲母子家庭中的儿童问题,尤其是离异单亲母子家庭中儿童的权益保障问题更为突出,需要特别的关心和关注。呼吁社会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必要的救助,保障离异家庭子女的权益应作为社会的、政府的责任,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从制度上,政策上,法律上以予保障,确立儿童福利的理念,把单亲家庭儿童作为儿童福利的重点对象,为单亲母子家庭中的儿童提供特定服务,实施福利救助,构建儿童安全良好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我们的关注点常常集中在犯罪的预防上,期望通过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等各种犯罪措施,来控制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其实,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犯罪人、被害人和犯罪行为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被害人学研究的大量成果表明,加强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维护未成年被害人的利益,同样可以达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之目的。大量研究表明,现实生活的未成年人被害与未成年人犯罪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未成年被害人和未成年犯罪人的角色往往是不固定的。从预防犯罪角度看,预防未成年人被害与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