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德平 《探索》2002,23(1):17-20
邓小平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改革动力论”,形成了社会发展的系统动力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2.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的先进性和时代性的显著体现。文章分析了先进生产力与落后生产力的区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立足于依靠工人阶级这一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价值观的确立,并从社会主义本质论、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论、科教兴国战略论等3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郑文涛 《世纪桥》2007,(3):3-4,7
回顾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质上是一部为解放和发展中国生产力而奋斗的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生产力理论与中国四情有机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产力理论。本文主要从发展模式、动力选择、途径方式、激励机制、战略目标等方面对三者发展生产力理论和实践的差异性作一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人在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前后相继提出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和和谐动力论等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新长征》2008,(11):33-33
韩立明在2008年10月7日《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现阶段,做好民生工作尤其需要运用新思路来应对各种新挑战。一、从“负担论”向“动力论”转变。办民生就是促和谐,和谐就是潜在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道德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永志  蔺丽 《求实》2005,23(11):30-32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包括精神生产力,道德生产力作为精神生产力的一种,它在社会经济中发挥作用是有特定条件的,其发挥作用具有间接性,必须经过“显化”的过程。道德生产力理论的提出是时代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为经济学和伦理学交叉学科的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毛德儒 《学习论坛》2010,26(1):60-63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划时代理解,具有恒久价值。但由于核心概念上的界定不清,使得这个理论的传统阐释在实践中面临着解释困境。可以从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历史探寻出发,通过考察生产力的具体内容,区分“物质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得出一种物质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三足鼎立”动力模式,修正传统阐释之不足,并解决它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绿色发展观和绿色经济视域下的生态生产力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建设生态文明时代的新样态。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历时性、整体性认识是其重要理论渊源,古今中外生产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是其历史依据。习近平生态生产力理念包含生态本身、生态融入、生态整体三个层次。生态生产力发展的价值目标是实现人民物质富裕、生活舒适、生态美好。  相似文献   

9.
林玉飞  王喜国 《探索》2002,1(5):18-19
“三大法宝”、“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作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一脉相承的理论成果,是对不同时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其中蕴含和贯穿着三个共同的主题生产力、人民利益和党的先进性。我们党只有始终把握生产力、人民利益和党的先进性这三个永恒的主题,才能解决好在复杂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新的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能够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生产力就是先进的生产力,它所要求的,是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因此,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然体现在代表先进的生产关系上。那么,在中国,到底谁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及其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呢?答案只能是中国共产党。任何其他政党都不能取代中国共产党的这种地位和作用。应该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体现在党的一切活动之中。人类历史已经跨入崭新的21世纪,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该怎样身体力行、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呢?首先,党必须使自己的理论、路线、方…  相似文献   

11.
坚持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享有者的统一,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理论的深刻反思和新的概括与发展。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着力探索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作为创造者和享有者统一地位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2.
继建党95周年发表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重要讲话后,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构建了一个完备的"初心论"思想体系论纲,包括"过程论""结构论""本质论""目标论""动力论""创新论"。要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要深化"三大规律"认识,在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13.
试论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探索阶段、形成阶段和新的发展三个阶段,形成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并孕育着"和谐动力论"这一新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4.
文化生产力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软实力的主要衡量标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开始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新的艰苦探索,初步形成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科学理论。在贯彻实施“双百方针”和坚持“两为方向”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认识几经变化。这些认识上变化的内在根源,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对于私人资本主义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及其转变所产生的。当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私人资本主义具有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就能够正确对待私人资本主义;反之,则不然。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社会经济中的私人资本主义因素,是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我国为应对当今各国面临的一系列世界性问题而提出的人类文明新理念和新方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从继承层面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了马克思把“现实的人”作为世界历史主体的观点,继承了马克思以生产力作为世界历史发展根本动力的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世界历史“多线论”的发展道路,继承了马克思以“自由人联合体”作为世界历史发展指向的理念;从发展层面看,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历史主体上实现了从无产阶级到世界人民的转变,在历史动力上实现了从发展生产力到保护生产力的转变,在实践方式上实现了从阶级斗争到阶级斗争基础上的合作共赢的转变,在发展道路上实现了从历史发展的时间继起到各种国家制度空间共存的转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关于全球治理的理论和方案,已成为构建当代真正世界历史制度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7.
先进社会生产力在当代中国就是智能化、社会化、市场化的生产力.中国共产党做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这是历史的总结,实践的呼唤.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今时代,生态化是判定一种生产力质态先进与否的重要指标,从人与自然关系角度看,当代先进生产力要能够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是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力;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角看,当代先进生产力要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是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从劳动者主体角度看,当代先进生产力要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是健康和谐型的生产力。信息生产力、文化生产力、生态生产力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三种具体形态:信息生产力以集约化实现生态化,代表着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高度;文化生产力以产业化实现生态化,表征着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变化;生态生产力以系统化实现生态化,代表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新方向。生态理念是先进生产力生态化发展的理论先导,生态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生态化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制度是先进生产力生态化发展的现实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在中共党史上,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它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从困境。危机中挣脱出来。它勇敢地抛弃阶段斗争动力论,确立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直接动力新说。正是由于这个动力论的变换,给社会主义注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勇敢地摒弃了阶段斗争动力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党在认识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困于旧思维框架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根据这个基本原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20.
学习江泽民科学技术思想,研究江泽民如何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科技生产力思想,对加快我国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江泽民科学技术生产力理论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创新理论是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科技动力观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