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述.意义十分重大。芩文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其他方针政策,系统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希望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详细论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途径,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从而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实践上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这一理论写人报告,而十八大报告更是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并列,把生态文明建设定位于总体布局的高度,体现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也彰显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丽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生动表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是继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写进政治报告后,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讲话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和“战略任务”的高度,首次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谢宗孝 《学习月刊》2012,(24):91-9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红旗文稿》2012,(22):1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姜春云在《必须坚持建设生态文明》一文中概括了生态文明的  相似文献   

9.
邱丹丹 《世纪桥》2014,(11):39-40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在其庞大的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生态文明理论,剖析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和思想渊源。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目标和实践观两个角度,探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在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凸显期,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脉络、基本条件和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部分进行阐述,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观点,最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形成,对于拓展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永续发展,顺应人类文明发展潮流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篆刻     
十八大报告专门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独立成篇地系统析论生态文明建设,将之跃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尤其于报告里,我党首次亮出了“美丽中国”之新词,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党建知识     
《党建文汇》2014,(4):16-16
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继从十二大至十五太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后.党代会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报告。  相似文献   

14.
韩子荣 《前线》2013,(3):22-23
作为生态涵养发展区,门头沟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突出落实好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全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不断推进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迈上新台阶。把握精神实质,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资源约束、人口压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我们党积极探求长远、可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报告十二个部分之一,单独列出.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提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布局,突显了生态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上的重要性.同时报告还从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思路,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问题,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要"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突显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视野.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开始从局部的现实反思走向总体上的理论超越,从基层实践开始走向顶层设计,从国内治理开始走向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之路。因此,我们党和政府在追求实现美丽中国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深刻掌握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正确审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努力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李宏伟 《前线》2013,(1):22-25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拘战略高度,不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利平 《实践》2013,(2):31-33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解保军 《奋斗》2013,(2):28-29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特别能触动我们思绪、让我们备感温暖的一句话。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  相似文献   

20.
江涛 《当代党员》2012,(12):60-61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