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社会了解残疾人 记者:在残联系统有许多理事长都曾在强势部门工作过,到残联后又把过去好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带到了残联的工作中,您原来做过宣传工作,在残联工作中您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的? 王(以下简称“王”):残疾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是比较困难的,他们有很多困难需要通过宣传,引起社会关注、党委政府重视.以前我做过宣传部长,所以就想到了通过书画展和摄影展等多种形式的文化融合,让残疾人积极参与和展示自己,然后大胆地走出来,融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
“残联工作要有开阔的视野,主动学习先进的经验.” 记者(以下简称记):隔行如隔山,您从纪委书记到残联理事长,岗位跨度还是很大的,您能谈谈对残联工作的认识吗? 蔡志森(以下简称蔡):我在纪委工作了20多年,原来对残联工作不熟悉,以为很简单,但是到了残联后,才发现残联就像残疾人的小政府却管理着“大民生”,从残疾人的出生到死亡,大小事情什么都要管.过去海南省被称为小政府大社会,那么海口市残联可以说是小财政大民生,工作和发达地区相比非常落后.  相似文献   

3.
程寒 《中国残疾人》2017,(10):47-49
残联工作要以德为先 记者(以下简称记):济宁是孔孟之乡,中华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仁”和“义”,请问,您怎样看待这两个字和残疾人事业的关系? 张修占(以下简称张):“孔日成仁,孟日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我理解这句话中的 “义”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残疾人事业,而“仁”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把“义”做细、做深、做实,“仁”自然也就实现了.所以从我当济宁残联理事长的第一天起,就把这句话当作对济宁残疾人事业最好的诠释和最终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用政策为残疾人脱贫保底 记者(以下简称“记”):高理事长,我听说您过去长期从事经济工作,这似乎与残疾人工作有一定的跨度,那么您到残联以后是从哪着手开展工作的呢? 高文凯(以下简称“高”):到残联工作以后,我发现残疾人工作跟我以前想象的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5.
第一招:拓展思路“反弹琵琶”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全国的残联理事长中,做过财政局局长的人并不多,在这方面您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您能否谈谈安庆市残联的做法? 周正国(以下简称“周”):我是学财务的,在财政局做了10年的局长,见证了国家财政改革的发展历程和成果,2012年到政法委做书记,2016年到了残联.  相似文献   

6.
“因为感同身受,所以,我和残疾人有一种天然的血肉联系,就想努力为残疾人朋友多做一些实事和好事.” 记者(以下简称“记”):甘肃省的残联机构里有许多残疾人干部,您就是其中一位优秀代表,请问作为残疾人理事长您有什么样的工作理念? 孔令利(以下简称孔):我天生残疾,但是我觉得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在学校里,我一直做班干部,也是第一批入党的.工作后,在中学执教,担任了8年多校团委书记.可以说,我成长在阳光雨露下,是不幸中的幸运儿.  相似文献   

7.
时刻掌握残疾人的需求 记者:我们都知道,大连市的残疾人工作一直排在全国前列,您来到理事长这个岗位,会不会有压力,最先做了哪些工作? 杨金旭:(以下简称“杨”)我刚上任理事长的时候压力挺大的,一是就像你说的,大连市残联在全国残疾人工作中的位置比较居前;另外,按照老同志们的说法,咱大连是残疾人事业的发源地之一,工作必须走在前头;并且那时候国家提出发展新常态,市委、政府对残联的要求特别高.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自己也是一个残疾孩子的母亲,我从心里想把这个工作千好,感觉责任特别重.好在大连是个爱心城市,有非常良好的社会氛围,大连的残疾人也比较活跃,非常有思想,尤其是有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8.
我被他们感化了,你想啊,他们身体不方便还那么努力向上,我作为残联理事长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工作呢!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们这个栏目开办了两年,采访了几十位地市级残联理事长,很多人到残联前后对残疾人工作有完全不一样的体会,您呢? 牛惠(以下简称牛):的确像你说的这样.刚接到组织上让我来残联的通知的时候,家人朋友,连我自己都觉得,这是一个可以休息休息的单位了,可是来到之后才发现,残联工作跟想象的截然不同,不能休息,事儿追着你,赶着你,必须要干.  相似文献   

9.
人事:明确工作定位,树立正确的残疾人服务观念 记者:您是残联的理事长,是为残疾人群体服务部门的领导,您本身又是一位残疾人,也是属于被服务的对象,请问这样的双重身份对您在残联开展工作有什么影响吗? 于坤(以下简称“于”):《残疾人权利公约》有句话,翻译成中文是这样的,没有残疾的人,只有具备不同能力的人.残疾人并不是特殊的人群,他们只是人类在心理、语言或行动上呈现的一种困难状态.所以说,我们做残疾人的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并通过我们的行动,努力向社会宣传,最终在社会各阶层形成一种正确的文明残疾观.  相似文献   

10.
残联工作需要谋划长远 记者:您不到40岁就当上了残联理事长,是我采访过的最年轻的地市级残联理事长,而您的队伍中不乏从事十几甚至二十几年残疾人工作的“老残联”,他们有经验有想法,您作为一名年轻的带头人,是怎样带好这支队伍,把岳阳市残疾人工作做好的?  相似文献   

11.
"残联,干着高兴,心里踏实." 记者:您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做到市残联理事长的,在这一职位上一待就是10多年,您对残联工作有什么样的体会? 杨惠春:我以前在县里工作过,也在乡里工作过,我知道老百姓心里是怎么想的.特别是残疾人,他们是生活最困难最无助的一群人,所以对他们的工作不要说大话空话,他们需要实实在在的好处,你让他们得到康复,或者帮他们找到一份工作,这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事儿了.在残联这么多年来,我有一个职业追求,那就是宁干过头事儿,不说过头话.残联的工作不用唱什么高调和赞歌,你就踏踏实实做,想方设法让残疾人得到实惠比什么都强.  相似文献   

12.
程寒 《中国残疾人》2017,(11):26-28
榆林市残联现阶段工作的重点是“两个全覆盖,一个新突破”.“两个全覆盖”是0~17岁儿童康复和残疾人辅具、服务全覆盖,“一个新突破”就是无障碍设施的建造和改造要在原先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在来残联之前,在林业局当过局长、在县委里做过纪委书记,但就残疾人工作而言,您却是个地地道道的新手.刚来残联时,您是怎样打开的工作局面?  相似文献   

13.
艾诚 《中国残疾人》2017,(10):44-46
市里要起引领作用,出思路,出举措,给各县区一个交流的平台,方便他们做好具体工作.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在九江市残联工作7年的时间,应该对这里的残疾人工作有很深的了解,您上任以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刘芸:(以下简称刘)我们的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最直接的一个就是人员少,事情多.我想在无法增加人员的情况下,必须形成一股合力,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4.
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你才能更好地理解残疾人,只有理解了你的工作对象,工作才能做好 记者(以下简称“记”):看了您的简历,您第一份工作在福利工厂,然后又到了民政局,现在在残联,虽然工作不同,职位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都与残疾人有关系.算起来您与残疾人接触的时间有35年了,这在全国地市级残联理事长的履历中是不多见的.长期从事与残疾人相关的工作,想必您对残疾人有比较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些年,平顶山市残联的工作在全国和全省都获得了许多荣誉,您认为这些是残联工作的亮点吗?衡量残联工作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马四海(以下简称马):我认为各项工作都应该成为亮点.所谓有亮点就是有不亮的地方,而我们的目标是把所有工作都积极往前推.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整体工作不敢说在全国最好,但在全省一定要做到最好.最好的标准就是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幸福,让他们得到更多实惠.这是方方面面的,包括物质和精神上.但由于财力上有限制,工作就要有侧重,有些地方需要多花钱,有些地方需要少花钱.比如发达地区财政收入高,给残疾人提供的物质上的帮助就多,而我们做不到,做不到怎么办?我们就尽力做自己能做到的事.  相似文献   

16.
定规立矩,帮扶残疾人脱贫奔小康 宝鸡残联为残疾人就业培训、扶贫等工作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并针对农村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出了股权分红、基地带动两种模式,帮助他们彻底脱贫. 记者(以下简称记):宝鸡残联的残疾人工作一直走在陕西省的前面,您能介绍一下残联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现在工作重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残疾人工作要做到“和”“实”“新” 记者:就我们所知,宜昌市的残疾人工作一直有着很好的基础,在全省乃至全国都走在前列,而您对残联来说,却称得上是一名新兵.面对这样的反差,您在就任理事长之时,有过怎样的考虑? 张在印:应当说,残疾人工作对我来说是任重道远的.这不仅体现在我刚刚来到残联之时,就是现在,经过3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要做的工作还是太多太多.  相似文献   

18.
说出来才能做出来 记者:长春残联的工作口号是“说出来,做出来,走出来”,您能解释一下这9个字的含义吗? 庞国忠(以下简称“庞”):“说出来”是宣传工作,“做出来”是为残疾人做实事,“走出来”是让残疾人走出家门,迈入社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是我们最终的理想,但要想实现这个理想,需要从教育、康复、就业、无障碍配套设施等多方面去完善,这种完善不光耍靠残联,还要靠全社会对于残疾人的理解与关怀,但如何赢得社会的理解和关怀呢?宣传到位很重要,在让残疾人知道政府存为他们做什么的同时,让社会也来了解残疾人这个群体.  相似文献   

19.
不创新就没有生命力 记者(以下简称记):听说您以前在民政部门工作,民政是和残联联系比较紧密的部门,对您在残联的工作有什么帮助? 杨厚文(以下简称杨):今年是我到残联工作的第4个年头,之前在民政局,这两个部门都是救助弱势群体,工作上联系也比较多,所以到残联后,我对残疾人工作并不陌生,进入角色也比较快,工作在衔接上也非常顺利.  相似文献   

20.
中灿 《中国残疾人》2009,(12):44-45
记者:张理事长,您已是三度从事残疾人工作,经历了“跳出残联看残联、走进残联发展残联”这样一个难得的过程。您是怎样看待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工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