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梦幻银杏村     
<正>远远望去,一片片银杏树林错落有致,将整个村子拥抱其间,每户村民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都是大大小小的银杏树,真真正正一幅"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的和谐景致。整个村子拥小小的银杏谐景致。云南高黎贡山的云雾深处,有一个名为"江东"的古村落。村里的房前屋后,生长着大片拥有几百年树龄的古银杏树。江东村的古银杏数量之多、面积之广,令人惊叹不已,"银杏村"的美名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2.
多少年了,故乡那株古老而迷人的银杏树,仍常常萦绕在我心头。现在,我终于又看到了它——我梦中的银杏树。这株树生长在我的故乡——四川省简阳县濒临三岔湖的丹景山南麓。三岔湖是四川省的旅游胜地之一;丹景山则是省会成都东南屏障龙泉山脉的主峰,自古便是蜀中胜地,在它的  相似文献   

3.
正记忆中抚州以前好像没有银杏树,近年的大量引进,使它反客为主,后来居上。市区种植很广,从金巢大道、王安石大道的行道树,到名人雕塑园、文化广场的景观树,都以银杏为主角,如此担当,俨然市树。一段时间内,对于银杏树我曾有过很深的误解,认为它带给我们的只是那种枯萎、凋零、腐败的沧桑感,随着视野的不断拓展,这一成见才慢慢有了松动,有了改变。而真正彻底扭转看法,是在阅读郭沫若《银杏》之后。银杏为中国独有,其他国家的银杏树都是从  相似文献   

4.
林夫 《创造》2016,(1):75-79
正到江东银杏村赏金秋银杏、品农家饭菜、体验乡村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江东村是腾冲县固东镇的一个行政自然村,位于腾冲西北部,以拥有众多百年以上的老银杏树而闻名于全国。从腾冲县城出发,一路平坦,透过车窗,深秋的晨雾从千年的火山灰地下蒸腾起来,给凋零的大地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银杏村,是先有树,还是先有村?"对于银杏村名字来历的疑问突然闪现在我的脑海。据考,  相似文献   

5.
影子 《今日民族》2014,(11):43-44
<正>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葛绍体《晨兴书所见》"北京的秋天,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金灿灿的银杏树。秋风一起,大街小巷里的银杏树,就像灯一样,刷一下,被点亮了。鲜亮的绿叶镶着黄边,阳光一照,衬上蓝得没一点儿渣滓的天,一直明快到人心里去。"国宾馆银杏道北京银杏种植历史久远,有数不清的银杏树,但成规模、成气候的就要数钓鱼台国宾馆东门的那片银杏树林了,此处被北京人称为"银杏大道"。走进银杏林里,眼前就是一片金黄。银杏树下的芳草地已被厚厚的金色的银杏树叶覆盖,踩起来"沙沙"  相似文献   

6.
老惑 《乡音》2011,(10)
为了满足儿子对小动物的喜爱,从他小时候我就经常把一些小动物请回来。松鼠、兔子、猫、小鸡、小鸟等都曾在我家的阳台上安家筑巢。因为空间小,或是我喜欢它们而它们不喜欢我的原因,30多年过去了,阳台上的小动物换了一种又一种,可都没有共居长久过。尺把阳台经常演绎着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感纠结。狠心的小松鼠去年夏天到了避暑胜地驼梁。路边有卖小松鼠的,经不起小孙女的死缠烂打,遂买了一只。从驼梁回来时,  相似文献   

7.
虎子和大卫是我喂养的两条狗.在保安工作岗位上"征战"了五年,虎子和大卫便也陪伴了我五年.五年间,人与狗之间的情缘自然是常人所无法体会的,想当初,客户单位为了加强我们哨位的警戒力量,从养殖场花巨资买回了它们"兄弟俩":毛茸茸的耳朵、灰蓝色的眼睛,时不时伸个懒腰,显出满身的疲惫和慵懒,那时,我只是把它们当作解除我生活烦恼的"玩物"去饲养,每天负责它们的吃喝拉撒,按照"食谱"定时定量地喂养它们,偶尔也当一回教官,用自制的教鞭指挥它们做各种动作,形态滑稽之极,可以说,那时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它们身上,我也享受到了由此而带来的快乐,有它们为我做伴,孤单、烦恼全让它们给撵跑了,我没有体会到传言中保安工作的枯燥、乏味,反而感觉很充实.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7,(9)
<正>既接受了江南文化清秀隽永的特点,又接纳了楚齐狂放的个性,本是"苏中"的泰州如今似乎已坐实了"苏北"2017年2月。泰州,刁铺镇。二三十厘米宽,黑乎乎一道。水泥铺就的乡间小道,时不时有这样的"黑泥线"。向左或向右看,多是一小方菜田,紧挨着乡居外墙,当中必有一株或几株银杏树。"黑泥线",是银杏树上掉下的果子,被碾成了泥。银杏果,又名白果,成熟的当季,不在2月,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6,(12)
正"世界银杏看中国,中国银杏看泰兴"。泰兴享有华夏"银杏第一市"美誉,而位于泰兴市北部的宣堡镇,则被称为"中国银杏第一镇"。全镇现有定植银杏树25万株,挂果银杏树16余万株,银杏果(俗称白果)常年产量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坐拥如此丰富的银杏资源,宣堡发展银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受多重因素制约,银杏产业就如同"玻璃瓶中的苍蝇",看得到光明前景,腾飞却困难重重。适应新形势,宣堡镇党委政府深入实施"特  相似文献   

10.
正这条小溪,从一道平放"V"形峡谷处款款而出,没有激流,没有高差跌宕,明晃清亮地流淌于谷底,吟唱着咕呦呦、咕呦呦古老的歌谣。不注意,以为它就是一条普普通通的溪流,靠前了,才惊诧起来,溪里安卧着一块块没棱没角的白石头,石面上一律绽放着斑斓石花。那些石花奔放肥硕,如青绿写意,既抽象又真实。一朵朵紧贴石面,颇似画笔绘就,但那翻卷翘起的一瓣瓣鳞片,却分明宣告,它们是一种生命活体,有着好听而雅致的名字——石衣、梅藓或藻纹梅花衣。被磁石吸住般,我愣在溪边,附身稀罕地欣赏那些花朵,  相似文献   

11.
愁怀     
哪年哪月 哪朝哪代 也许 有那么一个人 如我 曾在这古老的银杏树下 痴痴张望 落寞怀想  相似文献   

12.
刘标 《今日民族》2004,(4):49-51
土卡河是一条河;土卡河是一个寨子。如同相隔千里的一对情侣,不起眼的土卡河同大老远跑来的李仙江在土卡河寨子前的沙滩间相会,然后相拥、相携而去,跨过了中越边境,到了越南,到了遥远的地方。它们之中,早已分不出你,分不出我……多少年来,土卡河寨子就在这一对情侣相会处默默地守望着,祝福着,并精心地呵护着从遥远的地方践行而来的两条河流;土卡河人也伴随着它们呢喃的情语,在它们的抚育下繁衍、生息、成长———两条河流无私地共同孕育着、养育着、创造着土卡河这个遥远的中越、中老交界处的傣家寨子。记得,很久以前,朋友就告诉我:“土卡河…  相似文献   

13.
谷雨刚过,一场淅淅沥沥的雨悄然而至。"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个时节的雨自带着几分轻柔曼妙。清晨的21号院,每一处花草树木依然在夜雨的节奏中半梦半醒,任凭早起的鸟儿在枝头喧闹着。晨昏交替,寒来暑往,20多年的美好时光悄然过去。从我迈进这个院子的那天起,这样的闹春图,年复一年上演着。时光不老,而我却已从青丝到白头。古人说,人生如白驹过隙,诚不我欺也。  相似文献   

14.
《时代潮》2001,(8)
每当周末,不少孩子的最佳去处是动物园。我认识一位8岁的小女孩,从两岁开始,每到周末她都要叫着去看动物。可是当我问她,你知道老虎和大泉都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林子里?它们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它们现在面临着什么威胁?这位小女孩只是瞪着大眼睛等着我告诉她。  相似文献   

15.
博览文汇     
<正> 甲壳虫创造的奇迹清晨,天刚蒙蒙亮,甲壳虫们就已经"起床"。它们从沙丘的底部爬向顶端,在那里列队。它们立起身子,把背面光滑的甲壳对着晨风吹来的方向。它们长时间地站立着一动不动,等待着微微湿润的晨风在它们的背上悄悄凝成水珠。水珠越聚越大,相互融合,终于汇成一颗水滴。水滴从甲壳虫的背上流下来,流过它们的脖子、脑袋、鼻子。最后,流到它们的嘴边。这就是它们一天维系生命所需要的水分。  相似文献   

16.
赵某礼和赵某义是亲兄弟,且两家的承包地也靠在一起。弟弟赵某义常年在外打工,无暇种田,承包地于是种上了银杏树,2012年12月,赵某义出售银杏树,由于市场需求紧俏,树的价格很高,最终买家出了1.6万元的高价。  相似文献   

17.
陈翰 《北京观察》2008,(2):60-64
京城的文化,先不说高雅艺术,就民间的百姓文化已经十分了得。它们早已生存在那里,因为奥运来了,它们便更加的突显了出来。我国悠久的传统,精深的文明是孕育这些文化艺术的土壤。百姓文化已成为一种生活,于日常的平淡之中散发着光芒。过去与现代,传统与时尚,让我们去了解和细数这些"家珍"。四个小的标题是四段百姓文化事,并各具代表性:"金色提香·我的酒吧"、"胡同里的玩家"、"书虫·一个书的世界"和"马兰真的京东弦子书"。  相似文献   

18.
张勇 《传承》2011,(9):64-65
早期佛教认为,人是由五蕴和合而成,并没有一个恒常自在、联结生死的实体存在,也没有超乎形体和精神之上的另一种东西——"我",也就是说"人无我",或"人空"。[1](P11"8)人无我"是一种反对人的精神、灵魂不灭的独特表述。这个"我"乃是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一切价值和意义的基础,人生所有的一切无不是围绕着"我"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19.
想起麻雀     
对于麻雀,我首先要说的是我的忏悔。麻雀是一种不能长时间飞行的鸟,飞—会儿必须休息一会儿,否则会因心力衰竭而死,所以麻雀的活动范围不是很大,在乡村一直有"家麻雀"之说。麻雀除了吃虫,还吃谷子之类的粮食,这就决定了当年它们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具体分析了现代性、现代化、现代化建设三个名词的思想内涵,指明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作者认为,现代性是一个哲学概念,代表着一种思想文化价值,而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代表着一种社会过程,现代化建设则是一个政治学概念,代表着一种政策取向。三个概念即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看到它们逻辑递进关系而避免肤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