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不是纯粹的历史现象,它还是当代现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多数争论,从根本上讲不是由史料、版本决定的,而是由实践、对历史事实的价值判断决定的,是世界观与方法论这一根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应体现理论本身和学科建设的当代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不能仅局限于历史学的方法,要做到史论结合、以史为据、以论为纲、论从史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要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种三大板块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把握各个历史阶段突出的问题和任务并以此为主题展开,把社会主义实践的生长点以及由此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点结合起来,探索出一种新的学科定位和研究方向。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要立足于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充实更新其历史内容,从而完整地展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总结马克思主义的最近发展,同样要做到三个还原,即逻辑还原、文本还原和历史还原,才能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2011年,马克思主义发展又有了最新动态和最新动向,反映在众多热点、热议的题材中,表现在对许多重大理论、重大事件研究的成果上,以及对方法论的探索上,都直指问题性质,直面矛盾和问题,毫不回避任何挑战,这种对话、对接与碰撞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逻辑检验、文本检验和历史检验,同时,它也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领域,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3.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成机理、历史回溯和实践遵循。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马克思主义必须时代化才能助益实践。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应在解析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成机理中通晓其形成逻辑、回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沿革中理清其演进逻辑、阐读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遵循中彰显其价值逻辑,做到多维理解、深刻认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以深化理论自觉,强化理论武装。  相似文献   

4.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共产党人在历史上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无疑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又为我们认识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历史逻辑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共产党人在历史上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性的需要、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需要以及国内形势不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历史总能给人以深刻启示。历史是人类实践探索的宝贵经验,不忘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回望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国170多年的近代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史、革命史、创业史,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中国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中的历史逻辑清晰可见。从历史的高度来认识一个民族的梦想、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变迁和一个政党强烈的使命担当,在历史的嬗变中探寻中华民族发展的正确方向,创造中国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6.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成果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已有充分条件进行构建。其根据在于: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共同的学术成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践、中国哲学密切结合产生的学术新说,它在长期发展中已经有了系统性,奠定了成为学科的坚实基础。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要坚持尊重思想客体的原则,总结历史发展的原则,合理逻辑整合的原则,多样化中趋同的原则。“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体系的理论核心是把“一般实践”和“具体实践”统一起来的新实践论,其展开的主线依次是以中国这个现实世界为对象的实践论的世界观,以中国的改造和中国人民自我改造之统一为实质的“广义认识论”,以引导中国人民创造自己的新历史为使命的“历史创造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具有时代的生命力,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必须把握规律性、必须突破历史的局限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线,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当代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最值得警惕的是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三股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就是自觉划清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坚持同反马克思主义进行斗争,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被中国化有其逻辑的和历史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包括实现机制和历史逻辑:其实现机制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三个方面加以展开;其历史逻辑是以对苏俄模式的两次仿效与突破为线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化为现实成果和绩效.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而言,真正弄懂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是首要的、基本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既可以作广义上、狭义上的不同理解,也可以从地域上作"中国化"的和"国外"的区分,又可以从发展史的角度作"元典"、"经典"和"当代"的不同概括。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最重要的是掌握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方法,并注意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演变的历史或者"谱系",既不是同质性的连续演变过程,也不是单一"家族"式的直线传承过程,而是多"中心"的、多"家族"的分裂对抗与共存格局.随着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开展,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谱系"发生了断裂性的突变马克思主义在"三个世界"体系内的鼎立格局不复存在,不仅苏联马克思主义成为历史,连"西方马克思主义"也逐渐销声匿迹、名存实亡了;取而代之的是与后现代主义逐渐合流的名目繁多的所谓"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这些"超现实"的激进话语正在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话语形成巨大的历史与逻辑的反差.  相似文献   

12.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各级党组织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必须努力做到"六个统一",即:必须做到重点学习与全面学习的统一;必须做到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与学习目的明确性的统一;必须做到个人学习与领导班子、组织整体学习的统一;必须做到学习目标的阶段性与学习过程的持续性的统一;必须做到注重理论学习与强调实践应用的统一;必须做到营造优化学习环境氛围与健全完善学习制度机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一、根基与转换的同一性:从"理论体系"到"学科体系"再到"课程体系"。这里说的"根基",所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四个二级学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具有较强的联动性;要科学地揭示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逻辑起点,必须着眼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宏观历史高度,深入分析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逻辑转换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践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不断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历史地生成的实践运动。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必须掌握三个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怎么划清界限。这些问题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历长期的学习和研究积累过程,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由马克思主义主动适应实践要求而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在批判、扬弃各种错误思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时代主题和时代发展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客观动力和外在条件。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关于"阅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结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其着重点主要在于注意有针对性和有选择地阅读一些原著,以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认识;突出社会发展主题"阅读",从而更准确地把握经典作家思想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拓宽"阅读"的视野,从对时代特征和发展总趋势的把握中,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未来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是话语权的载体,话语权是意识形态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只有保持"高势位"的特性,才能建立起一种基于公众文化权威和意识形态服膺而自然生成的意识形态中心化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高势位"的建设机制面临着西方国家话语霸权的挤压和中国国内多样化社会思潮消解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高势位"的建设机制要从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话语权利、搭建话语平台、行使国家话语权力等方面着手,以此建设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从而保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优势,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能够做到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  相似文献   

19.
学习和遵循马克思主义,必须把共产党人价值观和真理观统一起来,从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疑问和困惑。  相似文献   

20.
王兆成 《理论前沿》2002,(13):12-13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既是辩论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贯穿始终的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