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要闻     
《中国人大》2023,(10):4-5
<正>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5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做好新一届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问题,研究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郭煦 《小康》2024,(6):45-48
<正>全球每销售10只普通打火机,平均就有7只来自邵东;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双提升,为邵东打火机在国际市场争取了更多话语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前不久,中央提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而制造业,正是中国经济里重要的基本盘。  相似文献   

3.
袁真艳 《群众》2023,(18):16-17
实体经济是江苏的“看家本领”,更是县域经济的“命脉所系”。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希望江苏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多年来,“产业立县(区)、工业强县(区)”一直是江苏县域经济的发展主基调,如今,各工业强县(区)更是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积极作为。作为传统工业县区,泰州市海陵区以争做服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县域先锋为目标,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根基,  相似文献   

4.
王刚 《群众》2023,(2):11-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指出“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努力建设‘数实融合第一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贯彻国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我省数字经济“关键增量”发展目标的可靠保证,为全省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2023年7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我国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国防建设、民生改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可以释放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有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表现、效应、机制与实践路径而言,深度融合表现为数字经济加速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迫使数字经济迭代创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三个方面。深度融合具有创造新的价值创造体系、新的价值分配体系、新的价值流通体系和新的使用价值消费体系四个方面的效应。数字经济深度融入实体经济的机制包括以数字技术创新提高实体经济劳动生产率、以海量数据科学指导实体经济分配比例、以平台化组织方式提高实体经济交换效率、以算法技术精准满足实体经济个性化消费等;实体经济深度融入数字经济的机制包括以数字化转型扩大数字经济的作用范围、以工业互联网促进数字经济的网络协同效应、以智能制造倒逼数字经济的技术体系创新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可具体化为基础支撑、动力支撑、组织支撑和技术支撑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7.
赵志强 《群众》2023,(3):35-36
<正>2023年的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2023年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之一。江苏是经济大省、科教大省,也是制造业大省,必须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立省之基、强省之要。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骨干综合科技服务机构,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两会精神,  相似文献   

8.
沈剑荣 《群众》2023,(21):4-5
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重大任务。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提出,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此后,江苏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对全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行了系统部署。10月23日,  相似文献   

9.
潘海燕 《前进》2023,(1):40-42
<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制造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制造强国”,作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省委书记蓝佛安特别指出,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筋骨,制造业主导型经济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强调要猛攻制造业,  相似文献   

10.
麦婉华 《小康》2023,(29):48-51
<正>广州海珠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二次创业”的姿态,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都市工业、数字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持续提速,线下消费、高端商务服务业以及文旅产业加快回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9月26日,第二届广州·琶洲算法大赛颁奖典礼暨算法产业大会在广州琶洲举行。本届大赛立足广州、服务湾区、面向全球,今年4月25日正式启动以来,共收到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全球21个国家的3307支队伍报名参赛,  相似文献   

11.
战炤磊 《群众》2023,(18):10-11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强化区域创新,引领产业科学布局,是落实强省之要的重要抓手。因此,必须准确把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在规律和现实诉求,优化创新生态,补齐创新短板,持续推动产业科学布局,助力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12.
常发轩 《群众》2023,(14):13-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要求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再次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重庆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部署重庆“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川渝“共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重庆一方面“苦练内功”、深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加强协同、促进川渝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融合,加快构建高效分工、  相似文献   

14.
群仲平 《群众》2023,(18):1-1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省委书记信长星近日做客央视《对话》栏目时提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强是摆在首位的,首先要实现经济上强。实体经济是发展的本钱,经济强首先是要实体经济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必须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下大力气强链补链延链,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国家之间围绕产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作为现代化的核心,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决定大国兴衰的关键因素。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将振兴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落脚点,推进沈阳新一轮转型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21,(18)
正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党中央把握全球产业变革趋势、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关键所在。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全面加快实现产业体系的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在率先建设经济体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18.
刘雨果 《人民论坛》2023,(17):83-85
绿色技术创新兼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我国科技核心竞争力的新引擎。流域产业经济作为我国大区域经济发展体系的基础框架和重要支撑,应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依托完善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流域产业经济发展顶层规划和创新引领;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保障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流域自然灾害防治;应以高质量发展为目的,推动流域产业更新升级,切实推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9.
大连是产业园区建设的先行地区和园区经济壮大的典型城市,各类产业园区在推进振兴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是现有园区体制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靠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在园区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园区运行管理模式创新、完善园区用人制度和园区评价考核机制等关键问题上大胆改革,采取科学的改革方法,紧紧抓住这次机构改革的有利契机,推动各类产业园区在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增强招商引资效率,提振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包咏菲 《群众》2023,(10):44-4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的任务。作为盐城布局数字经济的主要承载板块,盐城市盐南高新区具备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础。近年来,盐南高新区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关键增量,推出《盐南高新区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详细规划了未来三年发展数字经济的目标举措。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盐南高新区践行“以数据为核心、产业为主线、项目为关键、科创为支撑、企业为基石”的数字经济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努力建设长三角地区大数据产业集聚示范区,大数据产业已经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标志性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