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万发 《德国研究》2023,(5):76-101+154
面对地球生态危机、可再生能源全球竞赛及大国竞争,叠加俄乌冲突下的德国能源危机及地缘危机等新形势,朔尔茨政府能源转型政策呈现出意愿上更具雄心、资源上更多投入和关系上“去俄化”等新动向。全球因素对德国能源转型政策的影响不断加强。本文通过建构一个能源转型国际政治效应的理论框架,分析以能源安全、发展范式、能源影响力和国际道义等变量为内核的能源转型国际政治效应及其机制,从而理解朔尔茨政府能源转型政策的全球逻辑。运用能源转型国际政治效应分析框架能够理解、预测德国能源转型政策。鉴于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能源转型国际政治影响不断显现及外溢,能源转型国际政治效应分析进路将对更多国家能源转型政策的全球逻辑具有解释性。  相似文献   

2.
俄乌冲突持续,给欧亚地区和整个世界秩序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深远的影响。俄乌双方在冲突爆发后进行了六轮谈判,在技术性问题上有所收获,但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劝和促谈,但美国希望通过这场冲突纾解内部矛盾,强化同盟体系,这是这场冲突发生与持续的重要原因。国际秩序进入动荡变革期,俄罗斯认为主权至关重要,自身在这一时期扮演重要角色,并且尝试在这一时期塑造新的国际格局分野,以形成有独特自我意识的文明与“俄罗斯世界”。俄罗斯的这些国际秩序观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俄乌冲突之下的国际秩序。这场冲突还引发了大国能源博弈,对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全球经济复苏、国际金融体系稳定构成巨大冲击,也对能源转型、绿色议程产生消极影响。作为全球能源出口大国的俄罗斯在评估全球能源变局的现实与潜在影响的基础上,主动采取了一系列内外应对举措:在欧洲方向,继续维持对欧能源供应;在中东方向,重点拓展与能源大国的多样化合作;在亚洲方向,巩固能源出口的亚太传统市场,大力开辟新市场;在欧亚方面,布局构建统一的欧亚能源空间,重点强化欧亚大陆东端、北部方向的能源合作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龚向前 《德国研究》2007,22(2):44-50
欧盟能源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在推行能源内部市场建设及自由化的同时,共同体机构制定和实施了大量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的法律措施,其特点是将获得基本能源服务作为一项公民权利,确立各市场主体的地位和责任,为能源安全确立一个透明和非歧视的"法律之阀".同时,欧洲法院有关裁决表明,在欧盟尚未形成完全一致的能源法律政策的情况下,仍主要依靠各成员国自主采取应对供应安全问题的措施,即成员国可以基于各种"供应安全"的理由采取公共干预的措施,而不致违反欧共体条约的相关规定.欧盟在推进能源内部市场的同时确保供应安全的法律经验给我国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拥有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储量,这是普京政府新世纪能源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作为俄罗斯天然气最大的传统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俄政策的牵制,今年初俄乌的“断气事件”令欧盟一度紧张就是典型事例。本文试从俄天然气产销战略及其产生背景,欧盟能源外交对俄的挑战,以及俄欧天然气合作前景等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能源安全战略一般存在于主权国家语境,由主权国家的能源经济利益和能源安全风险决定。欧盟是一个主权国家集合体,在能源利益和能源安全风险方面,成员国之间差异较大,难以形成超国家性质的能源安全战略。但是,欧盟成员国都存在着对外油气依赖所产生的安全问题,气候变化又凸显了能源安全的多维性和整体性。为此,欧盟成员国达成了政治共识,决定采取团结一致的立场,共同应对能源安全挑战。本文尝试从经济自由主义、地缘政治、制度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对欧盟能源安全战略做出较为全面的解析。  相似文献   

6.
“能源安全认识”是制定和实施能源政策的前置条件,能源政策是“能源安全认识”的观念产物。战后日本对能源安全的认识,在形式上呈现出从“单一能源安全观”到“综合能源安全观”的结构转变,在内涵上呈现出“煤炭安全观”—“石油安全观”—“3E安全观”—“3E+S安全观”的演进逻辑。“煤炭安全观”与“石油安全观”,都是以单一能源为主的安全观,在政策设计上体现的是“增量至上主义”。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深化了能源安全的认识内涵,即:在原来“单一能源安全观”基础上,嵌入了“经济效率”和“环境保护”。然而,311大地震与福岛核事故的爆发,暴露出日本以协调“稳定供给”“经济效率”“环境保护”为中心的“3E安全观”的缺陷。对此,日本在“3E安全观”的基础上又追加了能源安全性,即:将安全性与稳定性、效率性、环保性进行平衡统一的“3E+S安全观”。俄乌冲突后,日本对能源安全的认识有了新变化,如:从“防守型”应对能源地缘政治风险转变为“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安全治理、推行“脱俄”与“脱碳”并存目标等。  相似文献   

7.
2017年7月,法国正式启动《气候计划》,宣布2050年实现碳中和,法国成为全球最早宣布碳中和目标的国家之一。为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及2030年中期减排目标,法国加速升级能源结构、降低日常生活的能源消费、推进农业和工业脱碳、提升生态碳汇并发展碳捕获与封存技术。通过以上措施,法国试图向脱碳经济转型,释放新的经济增长机遇和就业机会;增进欧盟团结以提升欧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捍卫《巴黎协定》的成果,彰显法国的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地位。然而,由于俄乌冲突、能源结构制约、社会民生保障和政党竞争等多重现实挑战,法国在碳中和之路上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尽管如此,长期来看,法国不会改变生态转型的改革方向,不会放弃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国际道义高地,仍会积极完成碳中和目标,争取国际气候秩序的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王煜 《新民周刊》2022,(36):66-69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碳中和进程螺旋上升、蹒跚前行。俄乌战争持续日久,带给欧洲各国无法逃避的能源危机,昔日“碳中和先锋”为了解决眼下的实际困难,不得不暂缓对能源结构的调整。俄罗斯天然气供应不足,德、英、法等国重启或推迟关闭燃煤电厂。有人惊呼:欧洲是否要放弃绿色能源转型、回到煤炭时代?  相似文献   

9.
郑春荣  韩彦红 《欧洲研究》2023,(4):103-122+7-8
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的外交与安全政策迎来了“时代转折”。本文基于综合的对外政策学习理论框架,分析2022年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德国对俄政策转型及其动因。研究结果显示,德国对俄政策经历了政策目标和工具的双重转向,达到了“复杂学习”水平。德国对俄政策实现转型,其动因在于政府内部认知信念发生了转变、盟友的政策扩散,以及吸取了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对俄制裁不足的教训,并将2010年后有效制裁伊朗的政策转移至对俄政策。但德国对俄政策学习存在局限性,政党政治、公众舆论、克制文化以及利益集团等是德国对俄政策转型可能面临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欧盟的能源议题,如能源政策一体化、内部能源市场、能源安全以及能源外交等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焦点,但有关欧盟对外能源政策的研究在国内尚不多见。本文尝试通过剖析欧盟的对外能源关系考察欧盟对外能源政策的实施。本文认为,欧盟通过外交建立了一个外部能源关系动态的"三层结构",并将其对外能源政策纳入发展援助以及投资合作政策之中。欧盟通过与第三国签订的双边协议或"行动计划",将资金投入到能源及其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项目上。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对能源项目的投资正成为欧盟实现对外能源政策的主要手段。但是,欧盟对外能源政策的发展也受到内部能源市场改革、制度设计以及第三国的偏好或行为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开始,在世界能源形势对能源出口国有利的大背景下,俄罗斯新领导人开始重视实施积极的对外能源战略,以获取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利益。位于中亚中心的乌兹别克斯坦因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欧亚大陆重要的能源过境国地位、对俄罗斯南部安全有着特殊意义而成为俄罗斯能源外交的优先对象。而乌兹别克斯坦也从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政权安全的角度,需要与俄罗斯开展能源合作。于是,从2004年开始,以勘探、开采、采购、运输、管道维修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俄乌能源合作迅速展开,并在短短几年里取得显著成效。俄罗斯成为对乌兹别克斯坦能源领域投资最多的国家,并垄断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出口。然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世界能源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对俄乌能源合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展望俄乌能源合作的未来,俄罗斯将失去对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采购和运输方面的优势地位,但在乌兹别克斯坦油气投资领域的优势将会继续保持;乌兹别克斯坦也会在增加国内天然气出口量方面对俄罗斯能源企业有所倚重。俄罗斯仍将是乌兹别克斯坦最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2.
杨成玉 《德国研究》2021,36(3):79-97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浪潮下,欧盟较早提出碳中和目标并将绿色发展作为一项兼具政策制定、技术迭代、产业转型、社会变革、意识形态建设的"系统性工程"和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路径.通过对欧盟绿色发展的分析发现,多年来欧盟强化法律和政策保障,树立绿色发展目标、设置市场规则、规制企业行为,提出一系列转型目标和发展规划,同时在国际气候政策中扮演着先锋作用;注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建立多样的研发机制,投入大量公共财政以实现绿色技术的更新迭代;塑造自给自足的绿色产业链体系,打通产业链各环节,逐步形成适用未来的绿色产业链体系;发挥财政金融与软实力的协同作用,创造全社会对绿色发展的持续性需求.虽面临诸多阻力,但欧盟绿色发展起步早、系统性强、战略回旋空间大,未来可通过一系列措施加以应对.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打造新一轮全球竞争优势将是欧盟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在借鉴欧盟绿色发展实践经验的同时,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将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欧盟委员会构想中的欧洲能源联盟的五大支柱是:能源安全(巩固与信任)、统一的内部能源市场、提高能效、减排、研究与创新,能源安全居其首。有别于在统一的欧洲市场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上取得的进展,欧盟能源安全一体化却困境重重,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能源安全在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框架中也没有得到体现。欧盟能源安全战略一体化的困境根本上源自于欧盟作为一个国际关系行为体在能源安全战略上的三种矛盾:政府间与超国家的矛盾、自主性与依赖性的矛盾、能源议题安全化与非安全化的矛盾。政府间与超国家的矛盾由集体行动的困境和主权让渡的困境造成,自主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产生于欧盟与霸权盟友美国的特殊能源关系,能源议题安全化与非安全化的矛盾集中于能源的灰色属性,即能源兼具经济性与安全性。这三种矛盾通过直接或彼此交互影响的方式造成了欧盟能源安全一体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赵行姝 《美国研究》2020,34(2):44-69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能源主导”政策,本质上是将能源实力转化为能源权力,扩大美国国际影响力乃至领导力。目前,特朗普政府已将能源主导目标转化为多项举措:在国内政策层面表现为“为油气松绑”,积极鼓励化石能源生产;在国际层面表现为“促油气外销”,积极扩大化石能源出口,同时,“以油气为筹码”,在实现国家安全与对外政策目标时频繁借力能源工具。特朗普推动“能源主导”议程时,在国内主要依赖于联邦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在国际事务中则体现出较强的地缘政治属性。特朗普政府的能源政策在化石能源生产与出口、能源安全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将能源作为对外政策工具以增强美国影响力方面则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欧盟成员国各自签订了大量的国际投资保护协定,这些协定与欧盟法之间存在冲突,欧盟一直致力于解决该冲突,使这些协定和欧盟法逐渐统一。《里斯本条约》的通过和生效将极大地促进欧盟成员国国际投资保护协定的欧洲化。为此,欧盟一边努力将其成员国现有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是否继续有效、成员国是否有权和第三国谈判签订新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问题都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一边积极行使自己的新权能与第三国进行双边投资条约的谈判。  相似文献   

16.
危机中的俄罗斯:一个超级能源大国的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的掠夺式资本主义导致了后苏联时期俄罗斯经济转型的灾难性后果。普京当政后对这一政策进行了大幅修正,转而奉行传统俄罗斯式的反市场经济模式。强力部门人士进入权力核心,国家控制取代市场运营成为主要战略。重组能源部门并借此巩固新的政治权力基础,进而恢复俄罗斯超级大国地位,构成了普京当局的优先政策。俄罗斯经济在普京作为俄罗斯总统任内的强势复苏似乎标志着俄构建能源超级大国的战略进展顺利,但金融危机的冲击暴露了现存俄罗斯制度的危险性。俄已经错过了调整经济结构的宝贵机会,克里姆林宫将能源同时作为财富增长和外交杠杆的时代已经结束。在这一背景下,梅普共治体制的改革以及经济政策的调整也许将成为可能。但历史的惯性和重负经常使俄在经历混乱失序后回归原点。俄罗斯市场经济的转型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欧盟的扩大进程产生了"歧视性差异化"现象,即在特定政策领域进行过渡性安排,对新成员国应享受的权利施加一定的限制。在东扩中,欧盟内部以及新老成员国之间围绕劳动力自由流动问题分歧不断。为了顺利完成扩大,欧盟对新成员国的劳动力自由流动设定了过渡性限制,形成"歧视性差异化"。扩大进程中产生的利益分配冲突是歧视性差异化产生的根源。在欧盟的具体政策领域,扩大对成员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从而引发利益分配冲突,导致成员国成为相对的"受益者"或"受损者"。为此,欧盟借助过渡性安排来限制新成员国的特定权利,以对扩大中的相对利益受损国进行补偿。过渡性限制是解决扩大中分歧的工具之一,但对欧盟也具有负面影响,不仅导致"歧视性成员国身份"的出现,而且进一步强化了欧盟的"差异性一体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卢基扬诺夫认为,俄乌冲突是苏联解体后边界划分所埋下的冲突种子在三十年后的集中爆发,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也是由北约东扩引发的地缘政治冲突。俄乌冲突给世界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世界秩序的危机已经开启,这是美国和欧洲不愿放弃从冷战所获得的特权引起的。未来几十年,国际局势将持续紧张。在世界秩序危机和大国力量失衡的情况下,先前潜伏的冲突和争端几乎会不可避免地重新出现,包括核战略安全风险也极大上升。这其中的原因,既有国际政治中的冲突因素普遍抬头,也有美国霸权下三十年相对和平所导致的战略疏忽。包括中俄在内的各国学者应该关注战略安全议题。俄罗斯领导层在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有效保障了俄罗斯国内政治稳定,维护民众的生活方式不变,推动俄罗斯经济逐渐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9.
臧术美 《德国研究》2011,(3):37-43,79
对于欧盟地区政策的“经济、社会与地域效应”,欧盟官方和学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欧盟地区政策有效缩小了成员国之间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欧盟整体层面地区间的趋同,但并未有效遏制成员国内部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欧盟实现“经济、社会与地域聚合”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但欧盟官方与学者的结论之间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诸如其各自重点关...  相似文献   

20.
俄乌冲突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并通过贸易及投资渠道,将冲击迅速传导至日本。俄乌冲突下的日本经济遭受冲击。宏观层面,日本实际GDP再现衰退,物价高企、居民消费需求低迷,经常项目收支由顺转逆。微观层面,企业经营环境严重恶化,特别是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面临生存危机。为应对冲击,日本采取了相对积极的经济对策。然而,这些对内对外的经济政策却呈现出种种自相矛盾之处,暴露出日本经济内部的结构困境。当前,日本以俄乌冲突为契机加速推进经济安全保障。但日本经济的真正问题并非来自外部的不确定性,而是根植于日本经济内部。经济安全保障一旦转向产业保护主义,不仅无法保障基本的经济安全,反而将给日本经济带来更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