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魏萌 《法制博览》2013,(7):177-178
量刑建议是检察机关行使公诉权的应有之义,是检察机关依据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及其他社会危害程度,就被告人应当判处的具体刑罚,包括刑种制度、罚金数额、执行办法等,向人民法院提出意见的一种诉讼活动,对于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地位和维护量刑公正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我国的量刑建议制度在具体实践中存在标准不统一、公诉方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使得量刑建议的适用收不到理想效果。本文从量刑建议的总体现状出发,着重分析当前适用量刑建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对量刑建议制度予以完善,从而实现刑事诉讼的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2.
量刑公正问题成为时下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些典型案件的量刑遭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质疑,主要原因在于现行的量刑模式存在很多不足,难以保证量刑的公正,构建独立的量刑程序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流观点。独立的量刑程序可以帮助实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价值,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法官量刑上的自由裁量权。然而,由于其蕴含着内在的价值冲突,所以在通过立法构建独立的量刑程序时,应当考虑其中的价值权衡和选择,总的价值取向应该是公正优先,兼顾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量刑程序。  相似文献   

3.
成银  袁章午 《法制博览》2013,(9):136-137
简易程序新规定优化了检察公诉资源的配置,维护了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兼顾了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简易程序的适用,在案件审查、量刑把握、庭审程序变更、出庭模式等方面对审查起诉人员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4.
在定罪与量刑混合模式下,一旦被告人无罪辩护失败,其量刑辩护便得不到任何救济,法律赋予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也就无从实现。本文拟从我国的司法现状出发,参考英美国家的分离模式,构建新型的独立的量刑程序,通过司法救济途径以实现保障被告人的人权及其他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法官量刑时既要做到罪刑相适应,以实现刑罚的报应功能,又应考量被告人的人身危险性和矫正难度,以实现刑罚的预防功能,只有二者兼顾的量刑,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将犯罪人格引入量刑机制,使其处于与犯罪行为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现代西方国家量刑的发展趋势,也是摆脱当前量刑危机,实现刑罚公正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6.
刑事裁判文书通过量刑说理,充分展示量刑过程与量刑理由,使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受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的约束,从而有效规制和监督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促进量刑的公平、公正。加强刑事裁判文书量刑说理,既应在制度设计上引入量刑答辩程序,以支撑裁判文书详尽展示量刑的全过程,也应对现行刑事裁判文书的写作格局进行调整,以便充分论证量刑理由。  相似文献   

7.
朱勇 《法制博览》2013,(7):79-81
在法庭审理程序中,量刑程序的健全和完善已经成为热点问题。人们在构建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制约法官自由裁量权等方面取得了共识。随着量刑制度改革的不断进入,刑事审判中量刑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量刑规范化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长期受"重定罪、轻量刑"、"定罪与量刑程序不分"的影响,在司法实践中,刑事案件调查审理只关注定罪,而不重视量刑。与之对应的是,律师界"重无罪辩护、轻量刑辩护"现象也较为常见。规范量刑问题一直没有得到重视,这不但不利于被告人合法权利的维护,也影响司法公正性。  相似文献   

8.
张琰 《法制博览》2015,(1):125-126
"健全和完善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作为最高人民法院"二五改革纲要"中确定的一项改革目标,其目的在于通过健全和完善诉讼程序规范量刑活动,维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实现量刑公正。结合当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应从建立量刑听证制度、建立可操作的量刑指南,革新量刑技术、保证量刑公开与透明几方面综合入手,建立与完善量刑程序。  相似文献   

9.
司法实践中存在被告人认罪认罚获取量刑上的优待后,又提出上诉以获取更多量刑上的优待的现象,如何看待及应对这种现象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广泛讨论,主要观点有:全面保障被告人上诉权、全面限制被告人上诉权和部分限制被告人上诉权。立足于我国司法实践现状及刑事诉讼制度,部分限制被告人上诉权有利于实现保障被告人权益和节约司法资源的平衡。因此,本文建议建立认罪认罚案件上诉审查制度,重点审查被告人提出上诉的理由,对于被告人基于案件事实提出上诉,审判机关未采纳检察机关出具的认罪认罚具结书且加重被告人刑罚的、诉讼程序违法的,应允许被告人上诉。  相似文献   

10.
被害人在各国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我国刑诉法第82条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修订后的刑诉法将刑事被害人的地位由79刑诉法中的诉讼参加入提升为当事人,这将使我国刑诉制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但是由于历史重实体、轻程序等原因,在司法实践中,许多的司法人员在办案时往往错认为对犯罪的追诉是国家公诉和被告人之间的罪行纠纷,面对国家和犯罪的个体对抗,国家为体现公正而往往更加注重考虑被告人的权利和利益,却忽略了被害人参与诉讼的权利,国家几乎代  相似文献   

11.
司法实践与理论界对临护人能否成为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争议观点的扬弃和监护人地位的辨析,本文从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类型的附带民事诉讼中监护人的诉讼地位、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和诉讼程序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司法裁判的公正离不开被害人的参与,被害人的量刑参与权对法律正义的实现和诉讼的经济等也有着显著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被害人量刑参与权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3.
王力 《法制博览》2013,(3):145-146
量刑是指审判机关在查明犯罪事实、认定犯罪性质的基础上,依法对犯罪人裁量刑罚的审判活动。量刑程序的规范化是指量刑过程的公开与透明化,使控辩双方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行使刑事诉讼法赋予的各项权利。进一步完善电脑辅助量刑方法,将判例作为电脑量刑的依据之一,与此同时,构建我国的检察官量刑建议制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纯粹的少年司法制度,未成年人这一刑事诉讼中的特殊主体,在享有诉讼权利保护方面,较之成年人并无独到之处。建议在刑事庭审程序中构建心理援助权这一特殊诉讼权利,即在庭审前由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向法官提供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评估报告,帮助法官挖掘被告人犯罪动机和主观恶性,提供量刑参考;并使法庭教育指向性明确,切中要害,触动心灵,有利于对被告人的帮教工作。同时,在庭审过程中通过法官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共同对存在心理障碍的被告人进行适当心理干预,最终强化被告人的认知、自控能力,预防其重新犯罪。  相似文献   

15.
从博弈论分析,普通程序简易审程序的本质是一项从对抗走向合作的协议,它一方面使被告人获得了从轻处罚的机会,有利于其日后的教育改造;另一方面也使国家节约了司法资源,社会的总体利益得以提升。完善普通程序简易审,应当找出该协议中的利益相关者,并由其进行协商,确保协议的确实履行,才能使该项刑事审判程序实现效率与公正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6.
社会调查制度是少年刑事审判与成年人刑事审判的重要区别之一,它以刑罚个别化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少年刑事案件的特殊性,体现了对少年人的特殊保护。然而,由于缺乏法律明确、统一规定,我国社会调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如社会调查主体选任混乱、社会调查员诉讼地位不明确、社会调查报告性质不明等等问题。为此,应当在刑罚个别化原则指导下,充分考虑少年犯罪的特殊性,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即社会调查制度的主体应为缓刑矫正人员、社会调查员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社会调查报告是诉讼上的证据和量刑时的酌定情节、社会调查报告应体现在判决书中等。  相似文献   

17.
处理"套路贷"案件应摒弃传统先刑后民的思想,坚守民刑平行原则."套路贷"相关犯罪属于涉合同犯罪,犯罪的成立与否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借贷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并非无效、重视被害人主体地位等为民刑平行原则在"套路贷"案件中的适用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完善规制"套路贷"犯罪的路径,应当赋予被害人选择诉讼程序的权利并在量刑时充分评...  相似文献   

18.
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不起诉是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的应有之义,顺应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契合司法实践的需要。但目前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起诉率并不高,这其中有制度和制度层面以外的妨碍因素。适当放宽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标准,增设刑事和解与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建立不起诉后的帮教措施,从增加特别告知、人格调查、社会调查诉前听证、法律援助程序等方面完善审查起诉程序。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制度的作用,实现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的刑事诉讼进行运行的核心理念会受到被告人认罪问题的影响,同时其也影响着国家设置刑事诉讼的程序。相应的,一国的刑事诉讼程序也能够影响到这个国家的被告人认罪程序,所以通过有效的结合起刑事诉讼模式和被告人认罪制度,分析两者的互相影响关系。另外根据我国国内的实际情况,研究现在被告人制度存在的问题,同时讨论目前我国应当如何进行改良原有的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简易审,进而能够跟随国家上所设置的速决程序发展的要求。而且还将会涉及到当下比较热门的量刑程序话题,期望能够为我国的被告人认罪制度的科学合理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提高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取保候审适用率是少年司法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司法机关可以不必羁押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其能够继续学业和在家庭生活,避免其在羁押场所受到交叉感染;同时,也有利于减轻诉讼成本,节约诉讼资源,是推进刑事诉讼程序进一步人道化的必要措施。但由于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存在一定的风险,故司法机关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适用率并不是很高。如何把握对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的尺度,对取保候审的风险该如何评估,成为实施这项改革措施的障碍。文章认为,只要采取科学的评估方法,是可以避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重新犯罪或阻挠审判的进行,且在被传讯、审判时及时到案。同时,进一步完善取保候审制度,对提高取保候审适用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