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党的建设》2014,(5):59-61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和许许多多普通的家长一样,疼爱子女,期望他们能够成才,将来有益于社会。毛泽东一共有过10个子女,为革命先后献出了7个。作为父亲,他的内心是沉痛的,所以他对幸存下来的孩子的爱更为热烈、深沉,因此,“爱”是贯穿在他教子思想中的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2.
胡耀邦有三男一女,即长子胡德平、次子刘湖、三子胡德华、幼女李恒(满妹)。 胡耀邦是那样深沉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但他清醒地认识到,对子女的教育,不仅仅是个人的家事,而且影响到子女同代人的思想倾向,并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因此,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认真对待子女的教育和管理,为全党干部树立起一个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3.
胡耀邦教子     
胡耀邦有四个子女,即长子胡德平、次子刘湖、三子胡德华、幼女李恒(满妹)。胡耀邦深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更多地体现在他对子女的教育上。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家事,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因此,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认真对待和抓紧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努力在这方面为全党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家书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和许多普通的家长一样,疼爱子女,期望他们能够成才,将来有益于社会。毛泽东教子有着独特的风格,可以概括为:以爱为本。平等交流;激励为主,严格要求;立志立德,循循善诱;言传身教,授之以法。这些教子思想体现在他给子女们的书信中。  相似文献   

5.
杜兵 《党史文苑》2007,(5):13-14
毛泽东从小就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意志非常坚强的人。在中国革命漫长的岁月里,他也曾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他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下来,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这个理想信念,直到伟大的革命事业最终取得胜利。同时,毛泽东又是一位感情十分丰富的领袖,他非常爱自己的子女,但又不是溺爱,而是教育他们要有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6.
王健 《世纪桥》2009,(20):50-53
翻开隽永的历史长河,人世间最由衷的快乐莫过于亲情,即便是世人眼中空前旷后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也不例外。对自己的子女,他既严又爱,处处严格要求,但又时时流露出他那丰富而细腻、充满着温情的父爱。他对子女的态度充分反映了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新家风是人类父子关系的华美一章。本文重点通过毛泽东与儿女们的通信,力求从他与儿女们的生活、工作等多个侧面,从人性的深处,生动、真实地再现伟人朴实无华、本真的情感世界,从而清楚地感悟一个作为普通父亲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7.
贪官爱财,然而也爱自己的子女,连子女都不顾的毕竟是少数。但一个钻进钱眼的家长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并不容易,事实是绝大多数贪官最终不仅自己锒铛入狱,毁了全家幸福,而且有可能连子女也一并卷进“漩涡”。贪官谋财,最普遍的是为自己的子女着想。为官一任甚至为官一生,若不为子女解决点什么,贪官们大多心理上过不去。为了满足这份扭曲的亲情,他们不惜以身试法,在许多有利害关系的问题上,以亲情代替原则,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千方百计利用职权为子女谋取私利。吉林省有个千万巨贪乔利平,在自我剖析犯罪原因时就说:“我…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曾这样谈过自己的母亲:“好有四十一年是幸福的,后来孀居。要知道,妇女爱自己的丈夫,超过我母亲爱我父亲的并不多。可是她毕竟在自己的子女中找到了慰藉,在我们这些儿孙中间又度过了十四年,这至少不能说是不幸福的。”恩格斯的母亲爱利莎不是戏剧中描绘的超凡的“圣母”,而是一位平平常常的母亲。像其他亿万母亲一样,她以自己的母爱方式,把全部心血倾注在下一代身上,把自己的幸福同儿女的成长紧紧地连结在一起。母亲的温暖爱利莎于1797年生于德国哈姆,1819年结婚,共生育8个子女,革命导师恩格斯是他的长子。爱利…  相似文献   

9.
胡耀邦有四个子女,即长子胡德平、次子刘湖、三子胡德华、幼女李恒(满妹). 胡耀邦深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更多地体现在他对子女的教育上.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个人的家事,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因此,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认真对待和抓紧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努力在这方面为全党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10.
统帅千军万马的刘帅被部下称为“慈妈妈”。他温和、重情、爱孩子。他与夫人汪荣华共生育了7个子女,其中3个大的出生在险象环生的抗日前线。严肃的元帅在抱着长子太行照相时笑得一脸灿烂;面对被害的长女他悲痛万分出了一身大汗;军情危急时他决定将出生不久的次女留在老乡家,夫人掉泪了,他的眼里也似有泪光……刘伯承元帅一生打了很多硬仗、恶仗,大半生沐浴在血与火中。但在武将中,他是一个性格温和又很重感情的人,原一二九师和二野的干部们背后都称他“慈妈妈”。刘帅和夫人汪荣华共生育了7个子女,其中3个都生在太行山掉泪了,他的眼…  相似文献   

11.
《党风与廉政》2000,(11):22-24
这是一个原本幸福圆满的家庭,只是为了“更幸福、更圆满”,他动了贪念,结果导致家庭破碎,三人入狱。林国悌之子林如海在狱中向天下父母发出呼吁:“我不想推脱自己的罪责,只想诚心诚意奉劝那些身居官职的父母,如果你们真心爱你们的子女,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生活。千万不要利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子女牟取非法利益。那样,不但会毁了自己,也会毁了整个家庭,还会毁了儿女的一生 !”   湖南省机械工业局原局长兼党组书记林国悌,因受贿 487万元,被人民法院二审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其妻赵幼娟与丈…  相似文献   

12.
陈云是我党杰出的领导人。改革开放以后,他经常号召全党多读书,多学习哲学。在子女成长方面,他也教导他们认真读书,并多次告诉他们,学好理论是政治上进步的基础,学好哲学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总理要求侄子一家到河南生活 周恩来总理有两个胞弟,大弟周恩溥,小弟周恩寿。周恩来没有后代,周恩溥有一个儿子叫周荣庆,周恩寿有6个子女。1945年初,周恩溥在山东被捕,敌人让他说出周恩来的去向,但他始终没说,遭严刑拷打后没几天就含恨告别了人世。周恩来的大弟媳王兰芳和小弟周恩寿,都在战争年代落下严重伤病,新中国成立后不能正常上班。于是,周恩来就让他们提前退休了。当时的情况是,如果正常退休能拿到70%到80%的工资,而提前退休的比例要小得多,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活就成了问题。于是,周总理就将两人的生活费用负担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父母疼爱子女,乃人之常情。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头地、有所作为,更是普天下父母的最大心愿。如何教育和引导子女,使他们能够确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呢?每一位家长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各不相同。在这方面,刘少奇同志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他与所有的父母一样,十分爱护、关心儿女。然而,刘少奇却善于把浓浓的父爱化作对子女的严加管教、严格要求,他是慈父,更是严师。他坚持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孩子们高尚的思想修养与道德情操,鼓励他们健康成长,做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刘少奇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很多真知灼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陈云和于若木夫妇育有5个子女。为了帮助子女们更好地学习,陈云专门为他们开出了必读书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并规定了一些必读篇目,如《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水利厅厅长汪洋湖,在对待子女问题上讲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话:“在子女面前,要做他们的向导,不要做他们的拐棍。”这是汪洋湖为人父的准则,也是他当领导干部的原则。作为三个女儿的父亲,汪洋湖做子女的“向导”,就是要当好她们的引路人,要求女儿和他一样,终生勤奋、一心为民、清廉为官,靠本事吃饭、凭诚实做人,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他不做“拐棍”,就是不让她们仗着自己的官位捞好处、搞升迁;借着自己的权势使她们成为“新贵一族”。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11,(2):65-65
老一辈的中共高层政要、共和国的开创者和领导人,他们五六十年代的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又是怎样面对和教育子女的?这在大众心中是个神秘而好奇的话题。有的人可能会想象,执掌政权的中共老一辈过的是何种的名门贵族生活,他们的子女又是怎样的“高门子弟”。其实,真实的情况和这些想象不同。  相似文献   

18.
父亲     
正我的父亲提起来也多少算个小人物,因为他是个连官。1964年转业进疆,在团工作40多年一直担任副职、正职指导员、连长等。可能是由于家庭的重负压着他,总是不能快乐地好好生活,总是忙碌,从记事的时候起他就是忙碌,这样一直到现在退休后他依然在忙。不敢想像拥有6个子女的他和一位家属伴侣是怎样走过昨天,过着今天的日子,不敢追塑岁月的艰难给他们这一代留下的深深记忆。2000年在拥有6个儿女相继成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爱很神圣。这种爱就是对老百姓至真至诚的爱。从事民政工作15年的共产党员、河东区民政局社会科科长张志勇,就拥有这种爱。多年来,张志勇用他的爱心、热心和诚心来尽心竭力地为民政对象服务,用他的行动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为他们送去党的温暖。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在世时,他的子女没有高干子弟的优越感,而且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人民做出了贡献,这是与刘少奇对子女严格要求分不开的。在教育于女方面,他坚持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无私奉献的价值观、艰苦奋斗的苦乐观,培养孩子们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规范他们的行为。刘少奇常常教育孩子们说:“爸爸是人民的儿子,你们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儿女。”“不要因为是我的文儿,而对地迁就”1949年8月,刘少奇的长女刘爱琴从苏联莫斯科通讯技术学校毕业后回国,不久,有关部门把她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担任俄语教师,一边教俄语,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