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强调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任务。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对于提高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学习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我国发展的文化产业政策,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波 《工会论坛》2005,11(1):120-121
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鲜明的特征。作为经济文化的产物 ,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 ,兼具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处于起步、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 ,当前 ,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具有五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良性循环 ,满足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 ;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的竞争力 ;有利于发挥丰富文化遗产的优势 ;有利于促进“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寻求经济转型新动力的关键时期,扩大文化消费,是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的重要突破口。文化消费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另一方面取决于文化产品的供给。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具有双向互动关系,在文化产业发展初期,文化产品供给主导文化消费;在文化产业快速成长及成熟期,文化消费需求刺激文化产业规模扩大,文化消费能力推动文化产业质量提升,文化消费方式诱发文化产业业态新生,文化消费主导文化产品供给。作为西部地区文创中心的成都,以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既是文化消费引导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例证,又是文化消费政策驱动、文化民生服务驱动、大众消费升级驱动、文化科技融合驱动四种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4.
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是新时代重要文化战略。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但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完善、企业和园区规模较小、资金和人才不足等问题。应着力发展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文化装备、数字艺术展示等四大数字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强化产业人才支撑,构建创新生态体系,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把数字文化产业培育为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5.
世界强国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业体系,在其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一些普遍性的规律可资借鉴,这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主要包括:健全、完善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多主体、多渠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重视文化人才培养;注重拓展国际市场,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6.
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与农村文化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一方面,农村出现了文化产业的萌芽;另一方面,农村原有的文化体制落后,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由于农村文化产业自身具有的二重属性和多种功能,决定了发展文化产业是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出口与路径。关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过程中推进农村文化体制改革,对落实新农村建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确立我国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明确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文化具备特有的政治属性和产业属性,新业态发展受到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这两种力量共同影响。文化产业新业态是现代科技和商业模式运用于文化产业的结果,其核心因素在于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平台渠道,新时代背景下亟待提升高质量产品及服务供给。文化新业态发展是我国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先导,是促进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新业态整体上还处于培育阶段,政府公共部门应当吸收借鉴国外发达地区有益经验,通过系列管理机制创新与资源集聚措施推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文化产业在我国刚刚兴起,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部门,它的发展急需要理论的指导。我国的文化建设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部分,如何在理论上认识这两部分的区别并在实践中找到相应的发展对策?如何实现文化产业的"文化"功能与"产业"功能的有机结合?如何坚持文化  相似文献   

9.
“走出去”是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积极应对全球化历史潮流的战略选择,是当前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突出的主题之一。这个战略是在我国人世过渡期结束之后、文化产业开始深度参与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与国际文化市场的竞争中提出来的。这是我国经济走出去在文化产业发展领域里的必然延伸,也是我国文化市场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如何克服入世后我国文化产业被动挨打的局面,变消极应对为主动出击,通过积极扩大国际文化贸易、克服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阐述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数字文化的对策。提出重点在于要把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修订完善法律法规,以及提升数字文化产业产品自身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和若干建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对国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 1 5个有代表性的国家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数进行测算和比较 ,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并对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我国文化产业年均15%的增长目标,这是非常必要的。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看,我国文化产业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应从体制、产业结构、资源配置、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不少国家和地区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我国很多省市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积极探索,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来推动其发展。山东作为文化大省和经济大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意义深远。山东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风格多样的地域特色,合理的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精神,高质量的影视作品,繁荣的演出市场,创意十足的文化旅游都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实践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实践已经有10余年的历史。对这段历史进行回顾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总结了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实践的几个阶段,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实践特点,指出了文化产业政策实践中的不足和调整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文化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现代化建设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不断创新和丰富的发展过程,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在当前社会转型和变迁的新形势下,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文化现代化建设,更有必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坚持在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建立健全文化发展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文化与经济合流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化以其独特的优势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文化产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世界文化市场已被九大文化巨头分享,中国加入WTO后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严重挑战。因此,我们应当建立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该体系以美国迈克尔·波特的钻石体系为理论依据,以显示性指标体系体现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内在和外在的逻辑去建立解释性指标体系,遵循大不等于强的原则,目的在于得知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从而消除其竞争劣势,“做”出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明日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中国文明发展史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的军事思想就文化层面来讲也是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这一点有时会被忽视。本文首先从史籍记载的孔子的家世、生平活动、教育成就等方面考证孔子的军事造诣。详细论述了以“仁哉”、“慎战”、“教战”为特色的孔子军事文化遗产与后世传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因素,文化产业已成为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政策。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来,对该区域的发展日益引起政府、学者以及企业家们的关注。利用SWOT分析方法,全面分析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未来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该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华侨城从一个荒凉的农场 ,短短十几年间就发展成为拥有以电子家电产业、旅游产业和房地产产业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 ,成为深圳第一个超百亿的大企业 ,这种奇迹的产生离不开文化的动力 :一是立足中国文化之根 ,广纳世界文化 ,创造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二是以文化为切入口 ,着眼于长远的文化营造 ;三是具有比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华侨城已成为中国当代社会一个新型的、成功的品牌 ,其文化意识之强、观念之先进、实践之前沿 ,对中国的企业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富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架构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为节点,是中国领导层吸取中华文明精华,结合中国国情与国际形势提出的全方位和谐理念。它印证科学的发展观、改革观进一步完善并进而作出重大调整;社会和谐的理想架构从制度建设层面扩展到文化建设层面,渐进的帷幕已经拉开;传统的舆论和价值追寻,亦以新时期不断地、比较系统完备的政策落实和制度导向作为重大抉择,实现了从点题到进一步破题的转变。这是中国为和平而崛起的积极因应,是对"和文化"的坚守与弘扬,是对华夏文明的秉承与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手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