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心学并非只有王阳明及阳明学派的一枝独秀,以陈献章为代表的江门学派与以湛若水为代表的甘泉学派同样是明代心学发展史上不容忽视的力量。这些不同的思想派别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歧异之处。以湛若水辩难王阳明心学为例,他们虽同属心学阵营,但在心物关系、格物、良知、“勿忘勿助”等问题上却不无纷争,且难以调和。两人不同的思想倾向也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后学。正是有这些不同面向的存在,才使得明代心学发展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2.
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一生兼立德、立功、立言。他的社会和谐思想建立在其良知心学哲学基础之上,提出为政以德的和谐治国论,实现大同理想的社会和谐状态。王阳明的社会和谐思想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心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受到禅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但是,在价值追求、对主体修养的内在要求等方面与禅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相应地也展现出不同的历史归宿。很显然,心学与禅学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陆永胜教授的《心·学·政——明代黔中王学思想研究》着重于以蒋信为代表的修文/贵阳王学、以李渭为代表的思南王学、以孙应鳌为代表的清平王学、以邹元标为代表的都匀王学的学派建构与思想探析,把区块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全面拓展了贵州五大王学重镇研究,弥补了黔中王学整体研究的缺漏。该著从"心""学""政"三个具有内在辩证关系的维度论述了黔中王学思想的内涵与特质,揭示了黔中王学为挽救时代危机由心学向朱学的转向,辨析了黔中王学在学与政之间的合一与紧张关系,提出了许多洞见,是当今学界全面认识与研究黔中王学的佳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人"心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传统心学思想渊源,其基本内涵表现在立德树人、理论学习及实践锻炼层面。中国共产党人"心学"的践行可以从"学习真经""正心修身"和"知行合一"三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德育乃至现代的形式化德育当中,程朱理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主要观点在于人心对道心(天理、道德规范)的遵循和服从,即理性至一L,从而导致道德规范愈来愈成为异己的、强制的力量。和程朱一系的理学相比较,王阳明心学显示出不同的思维进路:在不忽视理性的前提下,给予了非理性应有的地位和重视。落实到道德领域,非理性之维更是实现道德有效性的途径之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天的德育提供了理念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之学以“心”为本体,工夫论也是他心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在不同的具体言说情境下,又有轻重缓急之别。他的为学之工夫也无不体现出这一点。为学工夫主要体现在本原与认识的渐进性,告诫我们为学不可急于求成;“知行合一”的为学工夫论是王阳明针对朱熹“知先行后”和“行重知轻”的命题提出来的。他主张为学中“知”和“行”相辅相成,合一并进,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谈王阳明精神方尔加自拙著《王阳明心学研究》1989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以来,笔者收到海内外读者来信多封,接待来访者数人。外出开会,常有专家、同学随地赐教。无论毁誉,于笔者深入理解阳明心学均大有裨益。然而,笔者也看到,所有回馈毁也罢,誉也罢,虽不乏有...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是明代中期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一位有世界性影响的人物。在他的一生中,曾经在贵阳居住生活过两年。这两年间,他创办龙场龙冈书院。讲学贵阳文明书院,始悟“格物致知”之道,始论“知行合一”之说,开创了贵州一代学风,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心学体系。弄清王阳明在贵阳的踪迹,对于我们了解王阳明学术思想的变化,探索他对贵州哲学、教育的影响,完善他一生的行历,  相似文献   

10.
阳明心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多年来,学界对其意识形态上"主观唯心主义"的定性却非常突出。本文尝试在环境和思想的互动上,分别从逻辑起点、实践品格和核心要义等维度,重新阐释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及"良知与致良知"三大核心命题,并在这基础上从人格精神的建构意义展开,从经世致用的政治向度切入,进一步探讨了阳明心学对当下"为民服务""实干兴邦"及"廉洁从政"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道德生活是道德主体接纳、认同道德规范并自觉自愿选择的结果,而道德规范相对于主体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外在性,如何使其融于道德主体意识,成为主体自身素质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在德育中沟通道德规范和道德主体.王阳明心学的基本思路是从普遍之理和个体意识相融合的“心即理”,到沟通主体知当然和行当然的“良知说”,以及重视主体意识自然流露的“知行合一”,为我们在德育中更好地沟通道德规范和道德主体提供了一定的理念启示.  相似文献   

12.
由石田梅岩一手创建的石门心学,是日本江户时代新兴的且最具代表性的町人哲学。石门心学为何能在短时间内深入町人之间,成为町人遵循的道德哲学?又为何会在明治维新之后逐步没落,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本文主要从石门心学的思想体系、教化内容、教化方法三方面探讨其根源。从中总结出心学的两大特色——教化性倾向及实用主义,并由此探讨出石门心学兴起与没落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有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部分,概括说就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心学对当前培训具有非常值得吸收和借鉴的价值,从培训理念和目标、培训课程设计、培训手段、培训中的教师四个方面探讨了阳明心学在现代培训中的启示和应用,提出了改进现代培训的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对于心学的传统理解,主要着眼于它与理学在本体概念上的差别,与此相应,理学到心学的演变,被视为心本体对于理本体的代换。本文认为理学与心学乃是作为两种不同的思问方式出现的。如果说理学是作为本体论形态的形上学出现的,那么心学的提问则着眼于形上性(本体)的观念的历史分析。由此导致心学在下述两点上与理学的差异:第一,心学与理学格物的对象分别是在心之理与在物之理;第二,心学形上性概念所具有的时间性维度是理学所没有意识到的。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一生跌宕起伏,自龙场悟道以后,集心学之大成,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重要命题,形成了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心学理论体系,在其为官从政的生涯中,其廉政思想及廉政举措成为黑暗社会的一股清流,至今仍然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挖掘王阳明廉政思想及廉政举措的当代价值,不仅有利于使党员干部从思想上预防腐败风险,还有利于营造"崇廉尚洁"的文化氛围,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性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要求党员正心修身,持之以恒地接受党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坚持党性锻炼,强化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提高思想觉悟、政德修养和品行作风,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和青春活力。构建共产党人"心学"即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修心养性的优良传统,并赋予鲜明的党性内涵和特征,真正做到不忘初心,坚守公心,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中西医汇通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发展阶段、某些代表医家、历史作用及局限性,认为中西医汇通学派,为保护、发展祖国医学有一定贡献;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长期共存的中西医关系格局奠定了历史基础;对未来医学的发展也有促进、影响作用,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有较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限于当时历史条件,他们没有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医和西医作出理性分析,“汇通”方法简单,有急于求成心理,没有取得突破性成就,对此不能离开历史去苛求他们。  相似文献   

18.
“良知”是王阳明心学体系的核心思想,通过对“良知”的背景、内涵及“致良知”的途径进行梳理,认为王阳明的“良知”是道德意识的主体,是万物赖以存在的根据。研究王阳明的“良知”思想对我国当代公民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阳明的心学圣人观,以"良知"为基础,对于"成圣何以可能?"这一儒家学者始终关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成圣"的价值源自于人的本然自足之心——"良知"。"良知"是每个人固有的先验主体,具有普遍必然性,这也为普通人成圣提供可能性。"致"良知之功最终使人的"良知"完成从自在状态向自觉状态的转变,内在的圣人观念得以现实化。良知之"致"分别从内在修养和外化德行两方面对成圣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明代著名思想家、军事家王阳明在江西南赣时期推行的乡村治理方略和思想影响深远,实践效果显著。知古鉴今,以史资政。立足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现实要求,借鉴王阳明在江西南赣乡村治理的思想与经验,为探索新时代乡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