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开展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交流是福建省重要优势之一。福建省是台商来祖国大陆投资办厂的最早省份,是全国拥有经国家批准的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海峡两岸直航试点口岸的省份。我们充分发挥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近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在发展对台经贸关系及推进两岸人才交流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紧紧抓住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根据中央支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部署的政策支持基础,落实"同等优先、适度放宽"的原则,探索建设福建省"两岸人才特区",打造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在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济竞争的关键是金融竞争,一个城市是否有强大的竞争后劲,关键看金融服务业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厦门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作为祖国对台交流合作中的"主要门户"、"重要窗口"、"重点区域",理应抓住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强与台湾金融服务业的对接,推动两岸金融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本文分析了厦门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及厦台金融服务业对接的重大意义,探讨了加强两岸金融服务业对接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及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一、重庆对台经济工作的现状在党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政策的感召下,自1987年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由单纯的探亲、旅游迅速发展到科技文化及经济交流全面发展的局面,尤其是两岸经济贸易合作不断扩大,成为稳定两岸关系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国已有4.4万个台商投资  相似文献   

5.
一、重庆台商的基本现状20年来,海峡两岸经贸关系从隔绝到恢复发展,虽经曲折终成为不可阻挡之势。两岸经贸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两岸人员的往来和文化、体育、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交流。台商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重庆是全国对台工作的重点城市之一,有去台人员8.7万人,有台属25.9万人。在8万多去台人员中,上层人士有972人。加之重庆系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陪都,全国去台的200万人中,有70多万人在重庆工作、生活和学习过,与重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重庆对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人脉资源。从198…  相似文献   

6.
25年来,厦门经济特区坚决贯彻中央对台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五缘”优势,拓展“六求”作为,主动作为、善于作为、体现作为,在对台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与作用,成为对台工作最重要的基地、台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重要的对台贸易口岸,积累了宝贵的对台工作经验。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厦门要把对台工作融入各项部署,从经贸联系、直接“三通”、旅游对接、农业合作、文化交流、载体平台建设六个方面,构筑祖国统一的前沿平台,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台工作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的重大政策主张,其中两岸经济融合发展是两岸融合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新时代深化冀台经济融合发展既面临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混合型产业分工新格局加速形成、台湾经济对大陆严重依赖的多重机遇,又存在着产业合作水平有待提升、营商环境优化有待提升、台商台企服务有待加强、惠台政策落实有待加强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应通过加强冀台产业合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在冀台企台商、强化惠台政策落实等措施,进一步深化冀台经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是东莞对台工作的成功之作,在促进东莞经济发展和两岸的交流交往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台协会的管理,明确管理原则,完善管理架构,充实管理内容是提高台资利用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一、厦门PX项目事件回顾厦门市海沧PX项目,是2006年厦门市引进的一项总投资额108亿元人民币的对二甲苯化工项目,该项目号称厦门"有史以来最大工业项目",选址于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投产后每年的工业产值可达800亿元人民币。从经济的角度,对于当地的GDP将是一个非常大的促进。该项目于2006年11月开工,原计划2008年投产。  相似文献   

10.
两岸融合发展是中共中央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重要对台政策思想。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两岸融合发展,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本文在阐述"融合发展"成为中央对台政策重要新思维与新成果基础上,以晋江金井镇为例,探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对台优势与作用的思路与举措。金井镇利用对台前沿阵地优势,拓展"党建统领、晋台融合、跨越赶超"的党建内涵,探索出包括经济贸易合作、基层治理融合、宗教信仰交流、青年人才孵化、乡愁文化体验在内的"五位一体"晋台融合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台湾“在野党”频频“登陆”引起台湾岛内“大陆热”的情况下,如何顺应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 积极推动闽台经贸关系健康、快速发展,本人认为应从如下方面积极推动:积极争取福建省成为两岸包机直航的受益地区;建立和完善为台商服务的机制;利用两岸贸易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做大我省对台贸易,强化对台通商口岸地位,把我省建成两岸区域物流的重要通道;以厦门建成自由贸易区为突破争取逐步建立闽台间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区,为建立两岸更紧密经贸安排先行先试;加强闽台农业合作,不失时机地扩大台商在我省农业领域的投资,增强我省农产品的竞争力;推动闽台金融合作;应高度重视、积极争取两岸民间精英论坛光顾。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两岸经贸往来的日趋密切,台商对福建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多,台商投资目前已成为福建省境外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福建省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在当前新形势下,进一步探索如何为台商创造出一个更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以吸引和鼓励台商扩大赴福建投资,加强闽台之间的经贸交流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推动海峡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促进祖国和平发展和平统一出发,阐述了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在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中的责任、能力和作用,提出了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应当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成工作优势,把隐性优势转化成现实优势,把优势转化成工作动力的倡议。  相似文献   

14.
福建在对台工作大局中占据特殊地位,也已确立"闽台融合发展"作为当前及今后对台工作的核心内容。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遭遇重大挑战的关键时刻,福建理应更好地发挥"对台前沿阵地"作用,在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福建自贸区建设、福建"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新形势下闽台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融合发展的思路、对策,对于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新兴产业大调整、大布局的国际背景下,在两岸产业大交流、大融合的潮流中,在武汉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和台湾建设"黄金十年"的目标牵引下,如何深化汉台产业合作,攸关武汉和台湾两地能否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重要理念、目标任务、原则方针和主要措施,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新理念新主张新要求,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进党上台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受到破坏,两岸两会无法恢复协商,两岸经济关系的制度化进程受阻.这种新形势要求以新思路、新途径建构新时代两岸产业合作的新模式.两岸跨界融合新模式是两岸特殊政治经济背景下具有可操作性的新模式,既是两岸经济合作领域的"PPP模式",也是两岸经济合作领域的"负面清单模式".其特点包括:产业主导、跨界融合、理念创新、优势整合、合理分配、依托大陆.它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两岸经济合作的创新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7.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作为政府最基层的区县人才服务机构 ,在人才工作中应该如何定位并开创性地开展人才服务工作、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是人才工作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厦门经济特区海沧投资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发展经验对这一些问题作了回答 ,并对如何贯彻落实人才工作提出了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18.
厦门和福州地处海西核心地区,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在厦门湾和闽江口创建对台合作新区是两岸全面合作交流战略的启动阶段,是促进海西对台先行先试的重要对策。通过赋予对台合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和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区政策,将有效推进海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台湾大选后。国民党重新执政,这是台湾局势发展的内在逻辑使然。马英九当局有意修复两岸关系,但是政策尚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台湾地区的“台湾主体性”意识魔咒依然存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为两岸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契机和良好的国际环境,两岸应该抓住历史机遇促进交流和合作。大陆对台工作应该围绕中央的政策方针,未雨绸缪,推动两岸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两岸关系曲折发展过程中,作为非正式治理渠道“民间交流”看似“绵绵之事,无赫赫之功”,但是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开启了两岸交往的大门,推动两岸关系走上正常轨道及两岸交流的密切化,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填补了公权力真空,发挥了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化解两岸政治危机以及维护两岸和平局势,增进两岸人民相互认知和情感等作用。尽管民间交流并不能完全代表两岸关系的全部过程,更不能取代公权力间的合作,但只有两个公权力合作而没有民间交往,两岸的关系是不可能有扎实的基础的,在某种程度上,民间交流具有两岸公权力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