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在最近的一次企业家论坛上,云南一家私企的老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骂腐败,但你们想没想过,这些腐败是怎么来的?贪官又是谁喂出来的?我认为,贪官是我们‘喂’出来的,受贿是我们‘行’出来的。搞出这么多的腐败,我们企业界是有责任的。”为此,他还公布了他在遇到刁难时,写给某机关一位处长的信。信中说:“我公司认为,你本人违反了作为人民公仆公务员应该遵守的基本职业承诺,不符合党的十六大精神,恶化了云南省的投资环境,损害了政府官员的对外形象,影响了云南省一个富民产业的健康发展。本公司作为纳税法人和公民主体,对于你的刁难行  相似文献   

2.
水风 《廉政瞭望》2010,(5):15-17
“贪官脑门上又没有写着一个‘贪’字。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他们会想法设法来掩盖自己的腐败行径,用种种马甲来保护和伪装自己。”采访中,四川省纪委一名资深办案人员说。  相似文献   

3.
索贿受贿及拥有来源不明财产近千万元的安徽省定远县原县委书记陈兆丰向办案人员交待,他在受贿方面有一个“三不收原则”:“办不到或没有办法办的事情不收,领导或熟人托办的事情不收,嘴巴不严的人不收。”办成事收钱,办不成事不收钱,公平交易,买卖两讫,这种看似很讲“诚信”的“三不收原则”,正是时下一些贪官的“高明”之处。办不到或没有办法办的事情不收,收了将给自己带来麻烦,引火烧身;领导或熟人托办的事情不收,收了将会坏了自己在官场的形象,影响个人的升迁;嘴巴不严的不收,收了容易传出去,被纪检监察部门发现。在定远县这样一个农民…  相似文献   

4.
绰号与腐败     
乍看起来,绰号与腐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它们之间有着重要的内在联系。俗话说:“好名难修,坏名难丢。”在现实生活中,当贪官落马、人们在对贪官昔日的“蛛丝马迹”“惊回首’的同时,也感到那些绰号在他们身上有时是那么恰如其分,有时又那么具有讽刺意义。  相似文献   

5.
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当官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对于这三个问题,腐败分子与廉洁干部的回答截然不同,他们自有其特殊的理解和阐释。他们或者从来就没有端正过参加革命和当官的动机,或者背叛了自己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或者被香风迷雾熏昏了头脑,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于是,便大肆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就是他们发表的赤裸裸的“腐败‘宣言’”。一切腐败分子,都难逃历史的严正审判,这些反面教员的“腐败‘宣言’”和可耻下场,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警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为官者,一路上走好。“不…  相似文献   

6.
日前,笔者在晋西北城乡调研中,不时听到群众对一些“五小”干部论纷纷。何谓“五小”干部?原来是指那些自称不搞大腐败,只是喜欢用款“喝点小酒”“打个小牌”“跳个小舞”“到下属单位报销一点小件物品票”“利用职权搞一点‘权钱交易’小动作”的干部。“五小”干部的作为不像贪官那样引人注目,产生的恶果也没那么明,纪检部门也往往没有把视线投向他们,顶多在整顿作风时对事不对笼统地批评一下,但风头一过,这种歪风又会死灰复燃。久而久之,人也就习以为常,失去反省和警惕。然而,“五小”的后患并不小,因为“五小”是大腐败的根源,是社会风…  相似文献   

7.
《廉政瞭望》2013,(15):16-19
2009年,部分学者呼Ⅱ于“赦免贪官原罪”,在理论界引发关注;去冬今春,反腐败问题专家李永忠再次提出类似观点,激超更大规模的社会讨论。 “如果我们用‘绝不赦免’的方法,可以推算,‘腐败杲账’只会越来越多,存量会越来越大,抵抗也会越来越顽强,最后可能出现鱼死网破,甚至鱼未死网已破的态势。”李永忠的这番表述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在“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8.
冯江红 《党课》2010,(15):75-78
近年来,当众多贪官逐渐浮出水面、露出丑恶的本来面目时,人们往往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贪官基本上都是玩“潜伏”的高手,在被查出问题之前,他们其实已经腐败很多年了。他们一身“潜伏”的功夫是如何炼成的?为何总能突破重重防线大肆敛财?一个贪官到底能隐藏多久?他们又是怎样露出马脚的?  相似文献   

9.
快乐大叔 《党课》2009,(2):94-95
有句俗语,叫“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意思嘛,想必大家也明白,无非是说年轻人看“水浒”会受书中那些草莽英雄的“坏”影响,弄不好也会干出落草为寇、打家劫舍的事儿来。而人上了年岁最怕学曹操的为人“奸诈”,  相似文献   

10.
贪官脑门上又没有写着一个‘贪’字。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他们会想法设法来掩盖自己的腐败行径,用种种马甲来保护和伪装自己。采访中,四川省纪委一名资深办案人员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反腐工作力度的加大,一批身居部委级的贪官如成克杰、胡长清、王怀忠、刘方仁、张国光等纷纷落马,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惩罚。可笑的是这些贪官在谈到落马的教训时,几乎一无例外地言道:“由于放松了思想政治学习,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才使自己贪欲膨胀……”云云。这真是奇谈怪论。普通老百姓招谁惹谁啦?怎么成了腐败的替罪羊了?难道干部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就会腐败吗?真是岂有此理!其实贪官们说错了,他们腐败的原因不在于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而恰恰相反,是根本就没有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老百姓。毛泽东同志曾说过:…  相似文献   

12.
贪也有道乎?     
有些贪官对如何才能“贪而无虞”虑之甚细,其中“规矩”颇多,甚可玩味。看贪官自道:例一,王德水的“原则”。河南荥阳市原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王德水,涉嫌受贿23.7万元人民币、1万港币、1000美元。在接受检查官询问时,他说:“我和其他人(应是其他贪官)比起来,还不算太贪,因为我有我的收钱原则,收钱就要给人办成事,办不成事,我就把钱退掉。”“为什么?”检察官问。“我不会让人花冤枉钱的。”析:王德水自制的“贪则”是“收钱就要给人办成事”,很符合交易原则。“办成事”云云,兑现向买官者之诺也。你给钱,我…  相似文献   

13.
“我根本不知道这个钱是赃款!早知道有这样的结果,就是打死我也不敢收。”“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面对各种诱惑时,必须慎对‘小意思’的感情投资、慎入‘小圈子’结党营私、慎进‘小场合’饮恨失足、慎耍‘小聪明’误事害己。” 这是两名已经受到党纪国法惩处的贪官痛彻心扉的忏悔。他们之所以失足落水,就是因为在种种考验面前,“警戒线”没有发挥警戒的作用、丧失了“把握住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读报纸、看电视,对反腐惩贪类的报道比较感兴趣。看得多了,逐渐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比如,那些被铐住双手、关进深牢大狱的贪官,面对采访者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威风,多是在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忏悔过去,吃“后悔药”。都絮叨些什么呢?许多贪官都讲到一条,就是责怪自己“放松了学习”,“不懂法,是个‘法盲’”。如果让时光倒流,那些贪官还在台上或正加紧跑官要官谋取更高职位时,没有一个人会说自己是“法盲”的。可东窗事发之后,对这一点又承认得最快。收受贿赂达数百万之巨、长期与一有夫之妇保持不正当关系的贵州省委原书记刘方仁,以他惯用的领导…  相似文献   

15.
大可 《党课》2011,(3):80-81
曾有人对16名腐败官员做过跟踪调查:当时他们平均年龄41岁;10年后,16人中15人得病,其中不少人得了癌症,病死的有6人。有一幅漫画《心理压力最大的中国人——贪官》,形象地描绘了这类人群大起大落的心理状况:“权大了,钱多了,总有点不踏实,怕纪检委找谈话,怕‘双规’;晚上收受贿赂,白天还得大叫反贪。  相似文献   

16.
“‘清水衙门’水不清,‘社会净土’土不净。”这是人们对当前教育领域存在的腐败现象所作的直言不讳的“概括”。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和实施者,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和为祖国培养接班人的使命,他们腐败,不仅会导致人们对教育系统的“信任危机”.更可怕的是.会对教育这一神圣事业产生“信仰失落”。因此,很有必要对“教育腐败”,进行一次全身CT检查。  相似文献   

17.
天平     
乍看起来,绰号与腐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他们之间有着重要的联系。俗语说:“好名难修,坏名难丢。”当贪官落马,人们在对贪官昔日的“蛛丝马迹”“惊回首”的同时,那些绰号也在接受着道德的审判和舆论的谴责。  相似文献   

18.
唐剑锋 《实践》2007,(6):47-48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因“蚁穴”小节毁掉的领导干部,每年都会有一些人。习近平同志曾在浙江省召开的省纪委第十次全体会议上说:“有的干部信奉吃点喝点、玩点乐点是人之常情,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有点小毛病,组织上也会宽容、原谅。正是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让他们慢慢放松自我约束,在‘温水’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这是十分危险的”。  相似文献   

19.
赵军 《党建文汇》2004,(6):32-32
2003年,在贵州省会贵阳,人们争相传递着一个消息——“省委书记刘方仁被中纪委‘双规’了!”“这下有好戏了,那些贪官挖出一个就要带出一大坨。”就在人们兴高采烈地谈论时,一些人却如坐针毡,其中一位就是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反贪局原局长刘国庆。  相似文献   

20.
见诸媒体的贪官们所说的话及写下的忏悔词不乏“经典名言”,这些“名言”有的是贪官们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脱口而出的,有的是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有感而发,有的是在忏悔书中的真情流露。话语中有的令人捧腹,有的使人作呕,还有的让人啼笑皆非。搞腐败“辛苦”在哪里?贪官“名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