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福建社会科学院台湾问题研究所所长吴能远至今还记得两岸对峙时期,福建惟一的具有军事意义的鹰厦铁路,也是出省的唯一通道。火车到闽北的时候要用两个火车头,前面一个车头拉,后面一个车头推才能上得去。“出福建省难于上青天,闽道比蜀道还难”,吴能远十分感慨地说。  相似文献   

2.
福州在开放中崛起──金能筹市长访谈录日农车出机场向北,不久就驶上横跨闽江的宽敞的崭新大桥。悠悠江水及两岸的景物,不禁令重返故里的笔者感慨万端。滔滔江水东去,汇入台湾海峡,江畔的福建省会福州市是大陆距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在海峡两岸近40年的军事对峙中,...  相似文献   

3.
《两岸关系》2021,(6):67-68
正第二章两岸对峙与隔绝四、炮击金门后的两岸军事对峙炮击金门之后,在尖锐的两岸军事对峙中,中共中央继续为争取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努力,并丰富和发展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原则和政策主张。1960年5月2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提出,"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不可落到美国人手中;对蒋介石我们可以等待,解放台湾的任务不一定要我们这一代完成,可以留交下一代去办;现在要蒋过来也有困难,逐步地创造些条件,  相似文献   

4.
位于福建省东南部的安海镇,隶属于晋江市,与金门一水相隔,六公里多长的海岸线提供了良好的出海口。安海又是漳州、泉州以至闽、粤两省之间的陆上交通咽喉,发展海上贸易具有优越的陆上运输便利。正是由于这些地缘条件,安海在历史上曾一度成为泉州港的重要支港和厦门与泉州之间的重要中转港。新中国成立以后,海峡两岸政治、军事紧张对峙,安海作为“福建前线”的一部分,对外通商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曾经盛极一时的对外贸易在安海逐渐衰落,安海成为“死港”。八十年代初,由于两岸对峙局势的缓和,  相似文献   

5.
记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25年来,两岸关系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刘红:在《告台湾同胞书》的推动下,25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可以说,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以前的两岸军事对峙,开始进入了两岸对峙下的交流、交往阶段。两岸关系的整体性质发生了改变,带来了巨大的现状改变。  相似文献   

6.
周正 《两岸关系》2001,(8):23-24
福建东山,是与台湾岛隔海相望的半岛。迄今五千至一万年前,在台湾与东山之间,曾有陆桥相通。在两岸军事对峙的几十年中,整个福建都是前线,东山更是两岸关系的敏感点。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福建东山进行了名为“解放一号”的年度例行军事演习。在此期间,台湾当局于6月20日进行了“爱国者”导弹实弹试射。本次操演是“爱国者”导弹在美国本土以外首次实弹试射,美方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全程观察。  相似文献   

7.
李延 《两岸关系》2001,(6):48-51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部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也是美国军事干预的结果。这个问题拖了半个多世纪,至今未得到解决,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50多年来,海峡两岸间的敌对、对峙、对立和缺少互信的情势,导致两岸同胞长期骨肉分离、亲友精神上的长期痛苦,相互间的军事对抗耗费了巨额的财力物力。目前两岸间尚未结束敌对状态,形成不战不和的僵持局面。  相似文献   

8.
金门之约     
《台声》2015,(11)
<正>昔日,金门是两岸军事对峙最前沿;今日,两岸关系发展由对峙走向和平发展,金门亦是见证者。25年前,两岸红十字组织为合作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在金门举行商谈并签订协议书,成为两岸间签署的第一个协议。25年后,金门又一次成为两岸各界的焦点所在。5月23日,备受各界关注的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第三次正式会谈在金门举行,期间两岸双方达成多项共识。犹记半个月前,国共两党领导人于北京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海峡两岸关系从紧张对抗走向缓和松动,从封闭隔绝走向开放交往,从单向间接交流走向双向直接接触的发展趋势,厦门和金门(以下简称两门)成为两岸之间特别敏感的区域,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从政治、军事上说,两门曾是两岸最容易引起摩擦、冲突、对抗,但也有默契的地方;从经济、人文上说,两门是两岸最容易接触、沟通、交流和合作的区域。上个世纪50年代两岸激烈军事对抗,60-70年代两岸军事对峙,80年代两岸关系缓和,90年代初两岸签订《金门协议》,进入新世纪两岸通过厦金直航开辟往返新通道。两岸关系的发展演变,几乎都从两门…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日趋缓和的台湾海峡又起波浪。李登辉抛出的“两国论”,使海峡两岸人民和平统一祖国的努力受到了严重挫折。半个世纪来,海峡两岸从对峙到交往,经历了多么惊心动魄的历史。福建地处海峡前沿,无论在与台湾对峙的岁月,还是闽台交往,都是首当其冲。50年代初期,新中国林刚诞生之初,两岸对峙,以兵火相见。几年前,福建前沿的晋江围头、同安大楼、小旺岛、厦门市区、厦门大学校园内,还能见到当年被金门炮击留下的多处累累伤痕。尤其是记者70年代末到大雕岛采访时,见到祖籍大腹岛的金门建设局长家中的卧室隔墙,…  相似文献   

11.
以民为本为民谋利积极务实推进两岸“三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1949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由于台湾海峡两岸处于军事对峙状态,两岸人员往来和通邮、通航、通商全部中断,两岸同胞处于隔绝状态。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为有利于两岸同胞互通讯息,探亲访友,旅游参观,发展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首倡两岸“双方尽快实现通邮,通航”,“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  相似文献   

12.
《两岸关系》2021,(3):66-67
正第二章两岸对峙与隔绝蒋介石集团退踞台湾后,坚持反共立场,图谋"反攻大陆"。美国鉴于台湾对其围堵新中国、对抗所谓"共产主义阵营扩张"具有重要战略作用,将台湾纳入同盟体系,阻止统一台湾。大陆方面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一、20世纪50年代初两岸军事冲突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两岸双方处于严重的军事对峙、政治对立状态,彼此武装冲突不断。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常委会早在1979年元旦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时,就提出了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实行通邮、通商、通航的主张。十几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两岸局势逐步缓和,经贸关系不断加强,两岸航运市场也逐渐复苏,海上货运间接通航已经成为现实。但是间接通航毕竟无法适应两岸经贸关系日益发展的客观需要,台湾当局的两岸不直航政策已成为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南海问题持续升温,有效维护南海权益成为两岸共同责任。南海主权主张相同、政策相似以及"一中共识"为两岸南海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同时两岸长期对峙、外部势力干扰、台岛内部纷争又为两岸南海携手制造了障碍。两岸应坚持"先易后难、先民间后官方、先经济后军事、先功能性后政治性"总体原则,稳步推进南海合作向前发展,共同维护南海"祖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把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议题的历史演变过程划分为四个时期,在分析每个时期两岸关于该议题的基本主张和议题呈现态势基础上,总结出两岸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议题源自于结束两岸军事敌对状态的内在需求,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建立将是对“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排除,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必须考虑两岸军事敌对两个方面的特殊性等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1979年1月1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主要为商讨结束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并提出两岸三通、扩大两岸交流,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了关于停止自1958年以来对大金门岛、小金门岛、大担岛、二担岛等岛屿所进行炮击的命令。《告台湾同胞书》呼吁,早日结束两岸同胞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的局面,实现自由来往。横亘在台湾海峡的人  相似文献   

17.
<正>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大陆不幸分离以来,两岸同胞之间来往断绝、音讯不通,两岸同胞备受痛苦煎熬。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央逐步调整对台方针政策,呼吁两岸结束军事对峙状态,倡导两岸人民加强交流往来。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当局于1987年被迫开放老兵回乡探亲,"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两岸同胞交流交往谱写了动人乐章。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5,(2)
<正>1949年后,台海两岸隔绝,人员不能往来,书信不能传递,亲人无法相认。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真诚地发出《告台湾同胞书》,呼吁两岸结束军事对峙,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此后,大陆开始推动两岸的交流合作。直到1987年,台湾当局在民众的强烈要求下,被迫开放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两岸近40年的隔绝状态才被打破。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交流协会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经函电往来,达成了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至此,两岸人员和经济、文化往来迅速发展。然而,随后执掌台湾当局的李登辉、陈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5,(4)
<正>摘编自1月28日台湾《中国时报》最近大陆方面宣布在"海峡中线"西侧(近大陆侧)规划南北方向M503新航线,并规划3条东西方向连接的W121、W122、W123航线,预计3月5日凌晨生效。由于M503航线距"海峡中线"即台北飞行情报区最近仅4.2海里(约7.8公里),引发岛内各界关注,对大陆划设新航线充满疑虑。昔日两岸军事对峙时期,这条"约定俗成"的虚拟"海峡中线"犹如冷战时期的柏林墙,充满肃杀,只要一方战机接近,另一方战机就紧急升空拦截。目前两岸虽已逐渐脱离军事对峙的局面,但台湾岛内的  相似文献   

20.
台湾当局出于追求两岸“分裂、分治”政治路线的需要,加紧整军备战.李登辉十分重视加强军事建设,增强台与大陆隔海对峙的军事实力,曾多次强调,“有实力才有全安”,“唯有建立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无惧于中共的武力威胁,也才能主导两岸关系的正常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