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于1946年元月从苏联回到延安。他遵照父亲的安排,赴延安城郊农村务农,并拜吴满有为师。吴满有,1928年从榆林横山县石湾乡的麻地沟逃难到延安林绿水清的吴家枣园。吴家枣园属当时延安县的柳林区,它接壤着金盆湾、南泥湾,满山的松柏杨柳和荆棘,绿荫蔽日,鸟语花香。许多老人回忆,当年朱总司令一行骑马到吴家枣园看望吴满有时,还是满沟的沙柳、山桃和山杏,丛林密织,溪水涓涓,马怕刮毛皮,人怕扎酸刺,风景犹似小江南。我们在吴家枣园走访了许多亲历亲见亲闻毛岸英在这儿拜吴满有为师务农的老乡。了解…  相似文献   

2.
吴满有是一位著名的农民劳动英雄,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曾轰轰烈烈地开展过“吴满有运动”,推动和促进了边区大生产。1947年3月,胡宗南大举进犯陕北,吴满有积极支前,参加担架队,担任民运部长。在1948年4月的一次战斗中吴不幸被俘。后来,以“自首叛变”的罪名吴被开除党籍,1959年郁悒而死。吴满有是否真的叛变投敌了?这一直是一个悬案。本刊摘编此文,对弄清这个问题也许会有帮助。 边区劳动英雄  相似文献   

3.
吴同 《湘潮》2021,(2):32-33
毛岸英是湘潭人,1922年10月24日出生于长沙。作为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时刻以父亲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8岁时,毛岸英就随母亲杨开慧被捕入狱,曾在上海街头流浪。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毛岸英参加了苏军大反攻。1946年1月,毛岸英回到延安,在吴家枣园“劳动大学”进修,向农民吴满有“跟班学习”,了解农村和农民情况。  相似文献   

4.
吴满有是大生产运动中著名的劳动英雄。抗战后期,中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发起了吴满有运动,号召边区全体农民向吴满有学习,并宣传吴满有方向符合中共农村经济政策,打消农民扩大生产的顾虑,动员和组织群众发展生产,掀起了大生产运动的第二次高潮。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在土地改革中出现"左"的错误,农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中共继续坚持吴满有方向,教育和组织群众恢复生产。吴满有运动是中共鼓励全体农民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和保存新富农经济的具体实践,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探索,通过实践进一步深化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5.
刘彤 《世纪桥》2011,(11):23-24
陕甘宁边区开展以"吴满有运动"为代表的劳动英雄奖励大会,不仅塑造了乡村民众的自我意识认知,而且使得这种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而这种自我意识的转变与升华,又从根本上促成了民众生活方式的觉醒与嬗变。  相似文献   

6.
《党的文献》2010年第5期发表《"毛主席万岁"口号的由来——访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副主任张素华》一文,用文献档案澄清了1950年《庆祝五一劳动节口号》中"伟大的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万岁"并非毛泽东自己所加的事实,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该文还查证,1943年1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吴满有等劳动英雄在给毛泽东的献词近中日,最笔早喊者出在了查阅"毛延主安席万岁"的口号。  相似文献   

7.
吴满有为陕西横山县人,1928年来到延安,住在延安城南柳林镇吴家棘园,因擅长农耕和经营,逐渐致富。他响应边区政府各项政策,积极购买公债,一时间成为延安家喻户晓的人物。1942年,为了对抗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边区政府发起了“大生产运动”,为实现自给自足而努力。这段时期的农村政策体现了毛泽东务实灵活的思想,即应同意农民保留生产所得的财富,以奖励其生产意愿。  相似文献   

8.
刘栋 《世纪桥》2012,(15):93-94
长期以来由于民众自我认同的缺失,致使乡村社会一直处在那种波波澜不惊的既往秩序之中,"生来"就是"牛马"之身的认知意识,底垫了他们逆来顺受的社会意识和恐惧心理。而陕甘宁边区新的社会因素的出现,特别是开展以"吴满有运动"为代表的劳动英雄奖励大会,无疑在摧毁着既有的社会意识。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身份的确认,又从根本上促成了边区民众心理的嬗变。  相似文献   

9.
《党建》2012,(11):38-38
英模表彰制度,肇始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的革命动员和表彰活动。在歌唱"劳工神圣",高呼"保卫苏维埃"的同时,褒扬的是参加"革命竞赛"、积极"优红拥军"的模范。党和苏维埃政权号召向英模学习,悼念、追思英烈,并以烈士姓名命名牺牲地或出生地,建纪念亭、纪念碑、纪念塔以及纪念馆等。自延安时期起,英模表彰运动广泛开展并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具有代表性的是“吴满有运动”、“赵占魁运动”和“黄立德运动”。1943年11月26日,陕甘宁边第一届劳动英雄及模范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正式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中国劳动人民空前荣典”的大会,标志着英模表彰运动走向成熟。1950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英模表彰制度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10.
吴满有为陕西横山县人,1928年来到延安,住在延安城南柳林镇吴家棘园,因擅长农耕和经营,逐渐致富。他响应边区政府各项政策,积极购买公债,一时间成为延安家喻户晓的人物。1942年,为了对抗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边区政府发起了大生产运动,为实现自给自足而努力。这段时期的农村政策体现了毛泽东务实灵活的思想,即应同意农民保留生产所得的财富,以奖励其生产意愿。这种富民政策等于是同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生产技能以及财富创造上起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曾出现过众多家喻户晓的典型人物,张永泰就是其中之一.所谓“农民要看吴满有,地主要学张永泰”,就是革命根据地广为人知的宣传材料和日常话语.然而,当年这两个典型人物,却在胡宗南率部进攻陕北的时候无一例外地发生了变节. 说到吴满有的变节似乎还可以理解(事实上关于吴满有是否真的叛变,目前有不同的说法),而张永泰的叛变则让曾经在《解放日报》和各革命根据地频繁出现的“张永泰道路”,在历史的激荡之下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拐点,这个中情境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中,或许能让人寻觅到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党刊文摘     
“韩荆州就是吴满有、赵占魁、张治国”——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65周年孙东升在《新湘评论》(湖南)2007年第5期撰文指出,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以下简称《讲话》)。  相似文献   

13.
持盈满问题,向受中国思想之关注。《周易》言“人道恶盈而好谦”,老子言“不欲盈”,范蠡言“国家之事有持盈”,荀子言“爵禄盈而忠衰于君”,管子言“釜鼓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王船山言“盈而后奋”,曾国藩言“先自概”,所有这些有关持盈的观点,无不贯穿这样一个优势关注,即有盈满而如何持盈满?也就是孔子所要回答的“持满有道乎?”笔者认为,孔子的“持满有道”理论,在拓宽传统持盈理论向度上,是有独见之功的。  相似文献   

14.
《广东党史》2010,(4):35-35
<正>"人民政府"的称谓是由谁最早提出的?又是怎样提出的呢?谢觉哉在1944年2月29日的日记里写道:"前日座谈会上,吴满有称边区政府为‘人民政府’。"前日即2月27日,座谈会即宪政问题座谈会。延安《解放日报》1944年2月29日头版头条报道称:延安各界宪  相似文献   

15.
梁磊 《党史博览》2003,(10):28-29
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下午2时,延安各界代表1000多人集结在杨家岭大礼堂,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等,延安农民劳动英雄田二鸿、工人劳动英雄郝作明和士绅商民代表均参加了此次追悼大会。悼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前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着“精神不朽”的大红旗。悼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  相似文献   

16.
吴家铺村是山阴县马营庄乡最北端的一个小村庄,近几年成了远近闻名的党建先进村、致富小康村、“普九”达标村、精神文明村。人们在称赞吴家铺村巨变的同时,更称赞一心带领群众致富的好支书吴广启。在“治穷”上做文章1984年前的吴家铺村只有2000亩贫瘠的农田,...  相似文献   

17.
盈满也,盛也。传统“持盈论”渊源流长,如《周 易》言“天道亏盈而益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范蠡言“国家之事有持盈”,老子言“保此道者不欲盈”,孔子言“持满有道乎”,管子言“持满者与天”、“釜鼓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仍至王船山的“盈而后奋”和曾国藩的  相似文献   

18.
2014年8月的一天,秀山县骄阳似火。 吴家成内心却清爽无比,他种植的皂荚树长势喜人。 走进连片的林区,葱葱郁郁;站在高处。满眼翠色。 “在溶溪镇、膏田镇、溪口镇和梅江镇,我有9个种植园,规模已达2万亩。”吴家成说。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具有非常浓郁的勋章情结。他曾8次获列宁勋章.4次获苏联英雄称号.2次获十月革命勋章,2次获红旗勋章.另外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镰刀斧头”金质奖章、“胜利”勋章、博格丹赫缅尼茨基二级勋章、伟大卫国战争一级勋章、红星勋章各1次.还有其他多枚奖章。  相似文献   

20.
记者: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指出,1995年经济体制改革的重权是深化企业改革,“关键是实行政企分开,搞好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逐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江泽民同志在这里把搞好企业经营管理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一个关键。对此,您怎么理解?吴家骏教授(以下简称“吴”):加强管理和深化改革是相辅相成的。改革的成果要靠管理来加以规范和巩固,而坚实的管理基础又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必要条件。不坚持改革,企业的经营机制得不到转换,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就难以发挥,不但企业的管理水平不可能得到提高,企业的生产也不可能很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