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捷克,这个人口只有1.034千万的中欧小国,近两年来因其经济全面增长和经济、政治的稳定,而被推为转型国家的成功范例。从1990年开始经济改革的捷克,在连续4年经历经济衰退后,于1994年步入经济复苏和增长,当年GDP增长2.6%,1995年GDP的增长又超过人们的预期,达4.8%,更难得的是这种增长是全局性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表明这一点。本文试图从近年来捷克主要经济指标变化,如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外贸、外资等方面,描绘捷克的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2.
自1990年以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陷入了长达10余年的经济停滞甚至衰退之中。整个90年代的GDP平均增长率只有1.7%。2000年的破产企业比1999年增加了23.4%,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企业倒闭情况最严重的一年;失业人数和失业率也屡创新高,2000年分别达到了320万人和4.7%。值得注意的是,若按照欧美统计口径,多数分析认为目前日本的完全失业率已经超过了10%,这意味着目前日本已成为西方世界失业问题最严重的国家。90年代的日本经济表现空前之坏,不仅与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10%的增长率、70年代初至80年代的稳定增长期4%的增长率相去甚远,而且与美国90年代新经济持续稳定的高增长也形成强烈反差,以至被称为“失去了的10年”。  相似文献   

3.
日本经济自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以来,就一直处于长期萧条状态。在这十多年里,日本经济的元气大伤,1990-1999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由430万亿日元增加到482万亿日元,10年总共才增长了12.1%,只相当于高速增长时期一年的增长水平。从国际比较来看,除1996年以外,日本大多数年份的经济增长率都处于发达国家中的最低水平,尤其是1998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在较为低迷的状态徘徊。1992年 至2000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0.9%,大大低于同期美国经济增长水平。亚洲金融 危机以后,日本经济GDP增长率进一步低落,并在2001年跌落到-1.9%的最低点。2002 年,日本经济开始步出泥淖,并连续三年维持了较高增长率。最近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表 明,随着日本对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大幅增长以及国内需求的逐步恢复,日本经济已 经走出了持续10余年低迷的局面,复苏势头非常明显(参见图1)。分析日本经济复苏和增 长的经验,对我国经济保持健康高速发展具有突出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景气长期化的日本经济日本经济自2002年初开始进入景气恢复局面。2002年在前年度负增长基础上,实现了0.8%的GDP增长,2003年再次增长2.0%,2004年达到1.9%。目前进入景气增长的第四个年头。此次经济景气特征为三个方面,一是民间消费和企业投资支撑了经济增长,二是政府支出得到了抑制,三是失业率下降已成定势。关于日本经济景气状况,白书指出,2004年由于IT产业的全球不景气,上半年和下半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上半年受国内消费、投资等民间需求及外需的正面影响,年率达到4%,而下半年的外需和民间需求均出现了负增长,致使年增长率仅为1.…  相似文献   

6.
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现状与需求管理的瘫痪 (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状况 随着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进入长期萧条时期,当年号称“世界第一”的日本在90年代沦为西方发达国家中经济实绩最差的国家之一。如下表所示,1991年以后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1990年,1992年至1994年间日本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为0.63%,这  相似文献   

7.
中俄在经济改革进程中之所以出现不同的结果,是因为在市场意识转换、政治经济改革次序、借鉴国外经验、产业结构、外资和外贸政策、国内产业和资本周转政策等许多方面,俄罗斯均落后于中国,所以中国经济改革获成功,实现了“软着陆”,而俄罗斯至今仍在困境中。 一 1990年,俄罗斯经济出现战后第一次负增长,此后连年递减。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一年下降6%,工业生产下降5%;  相似文献   

8.
70年代以前,日本经济的特征是高增长、低失业;7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转入低速增长阶段,但仍保持较低的失业率,即使经济危机时也不例外。例如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中日本所受打击最深,工业生产下降20.6%,而失业率仍最低,只有2.2%;在90年代的长期萧条中,失业率也维持在3.5%以下。为什么在国土面积只有美国的1/25,而人口却相当于美国的一半、自然资源极度匮乏的日本,能长期保有如此低的失业率?在世界失业人口将近10亿,即近30%的劳动力找不到工作的今天,研究日本低失业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仅就日本低失业的成因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日本经济自进入9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长期萧条状态。1990-1999年的十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了12.1%,增长量只相当于高速增长时期一年的增长水平。除1996年外,日本的绝大多数年份  相似文献   

10.
一、要求结构改革的最新经济动向 韩国经济进入80年代以来,经过1985—1988年的超繁荣高速增长、1989—1990年上半年的景气迅速下降和1990年下半年的恢复势头之后,从1991年下半年到1992年又出现了持续下降势头。国内总产值(GNP)增长率在1986年12.4%的高速增长(比8%的潜在增长率多4.4个百分点)之后,接着转为下降势头,1989年的增长率比潜在增长率又低了1.5—2个百分点。不过由于从1990年下半年起建筑业和民间消费等内需的迅速增长,经济增  相似文献   

11.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论日本实用主义的科技发展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日本经济严重衰退,正处于战后以来最糟糕的时期。一般认为,日本战后有过两次较严重的经济衰退,一次是受70年代初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冲击而引发;另一次是1991~1993年由“泡沫经济”崩溃引发的“平成经济衰退”。本次经济衰退更加严重,据日本经济企划厅1998年6月22日的正式宣布,目前的衰退是从1997年4月开始的,从1997年4月到1998年3月的1997年度GDP值比上年度下降0.7%。日本的工业生产,在1997年1月达到最高点后,到1998年5月已下降了11.5%,且仍在继续下降。1998年6月份,日本的失业率已达4.3%,为日本有失业率统计以来…  相似文献   

12.
林泓 《当代亚太》2007,(12):53-59
2006年世界直接投资比上年增长25.8%,日本海外投资增长10.6%,达到1990年来最高水平,但对华投资却在时隔七年后首次下降6.3%.投资重点仍在制造业,但金融流通等服务业大幅增长,表明日本对华投资结构发生重要变化,将进入升级换代时期并可能调整对华投资战略.面对日本对华投资新动向、新特点,山东应抓住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齐鲁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加强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并增加综合吸引力,重点加强第三产业的招商引资,同时加强理论研究和相关的数据库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从1991年到1993年10月,在近3年的时间里,日本经济一直处在长期萧条中,这次日本经济的萧条与停滞,是战后迄今最长的一次,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学界都在议论其根由。 从事实上看,这次萧条不是从商品库存调整与生产减缩开始的,而是从企业利益下降开始的。 1990年度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增加 5.0%,上市指数也增加 4.8%。但同年度日本制造业的经常利益反而减少了1.6%。其后连续三年剧烈下降。  相似文献   

14.
岁末年初,泰国政界、经济界、学界人士纷纷评述过去一年泰国经济状况并展望新的一年。尽管观点有异,但都一致认为,1986年,泰国在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中,闯过难关,出乎意料地取得可喜成绩。1986年,美国经济增长低于3%,未能达到4%的目标;西德仅2.5%,比预定少1%,日本虽达到4%,但比上一年下降0.2%。整个世界经济增长率仅为2.8%,比预计的低0.3%。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中日关系就总体而言处于一种政冷经热的状态中,但是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双方均成为了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作为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两个大国,中日关系的变化将对这个区域的政治、经济形势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察中日贸易对日本GDP增长的贡献率发现,中日贸易与日本的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具体来讲,虽然有较大的起伏,但是日本对华进口、出口增长对其GDP增长的贡献度和贡献率是稳步攀升.本文还从贡献度和贡献率的变化轨迹角度,将中日贸易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关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级阶段、稳定依赖关系的形成阶段和依赖关系加深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俄乌冲突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并通过贸易及投资渠道,将冲击迅速传导至日本。俄乌冲突下的日本经济遭受冲击。宏观层面,日本实际GDP再现衰退,物价高企、居民消费需求低迷,经常项目收支由顺转逆。微观层面,企业经营环境严重恶化,特别是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面临生存危机。为应对冲击,日本采取了相对积极的经济对策。然而,这些对内对外的经济政策却呈现出种种自相矛盾之处,暴露出日本经济内部的结构困境。当前,日本以俄乌冲突为契机加速推进经济安全保障。但日本经济的真正问题并非来自外部的不确定性,而是根植于日本经济内部。经济安全保障一旦转向产业保护主义,不仅无法保障基本的经济安全,反而将给日本经济带来更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17.
一、概况 俄罗斯经过1992—1996年连续5年严重经济危机后,俄经济在1997年出现了转机,GDP与工业产值分别增长0.4%与1.9%。正当人们乐观地认为俄的经济形势开始好转时,这一增长势头很快消失。自1997年10月以  相似文献   

18.
最近3—4年来东欧各国的经济在持续增长。波兰、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的经济发展最快。波兰的工业生产急剧增长:1993年达5.8%,1994年为13.2%,1995年为10.3%,1996年1—5月与1995年同期相比达9.7%,这样的增长使人们有由谈论其经济的景气问题。工业的高速发展对捷克来说也颇具代表性(1995年增长9.2%,1996年1—5月与1995年同期相比增长9.8%)。  相似文献   

19.
在中东欧诸国中,1995年经济形势最好的国家是波兰。它的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增长了7%,其次是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独联体各国仍然是负增长,平均下降5%。 在原苏联地区各国,工业生产的下降势头开始得到控制。经济增长缓慢的若干国家已在工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一些好兆头,例如产品的质量有了改进,更加适应市场的需要,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融合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根据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1990-2011年22年的产业数据和GDP的数据,考察产业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事实,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自1990年以来,上合组织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一是技术进步,经济生产能力得到改善,不同部门增长速度不同,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二是人均收入上升,引起需求结构变化,也带动了产业结构的演化.上合组织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要素禀赋各异,与此相匹配的产业结构有较大的差异.从上合组织成员国三个产业的贡献率及其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其产业结构变化也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体现出“结构红利”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