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认为<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填补了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研究的空白,其对问题的阐述、理论分析及评价皆有建树.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一位千万富翁在《南方周末》等国内16家媒体征婚,称自己离异且有一子,却要求女方无性经历,引起广泛争议。无独有偶,11月12日的上海《申江服务导报》又有千万富翁征婚,同样有性经历,又同样要求女方“纯洁”。不过这则征婚中最让人错愕的是,该报征婚编辑的点评标题“婚市  相似文献   

3.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份由女性主办,以女性文化研究为中心话题的学术刊物.它从对男权文化的解构入手,以女性文化的建构为重心,以双性同构人类文化为旨归.它突破了一般锁定的女性文化属性,而向广阔的文化领域推进.  相似文献   

4.
两年前,美剧《疯狂前女友》第四季中的一首歌曲《千万别当律师》,让诸多美剧迷的耳朵怀孕的同时,也将律师这个特殊职业难以获得幸福的问题抛到了社会公众面前。然而,在一些律师看来,幸福其实很简单。本期专题报道五位律师以自己的执业故事精彩演绎了做律师,至少在明矩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即便做不到“幸福满满”,幸福也一定会来敲门。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寻找打开律师行业幸福大门的钥匙吧!  相似文献   

5.
邓小南主编的《唐宋女性与社会》(上、下)(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是2001年6月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唐宋妇女研究与历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果汇编。论文集收录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34篇,分为八大专题:一、文本:性别的表现与解读;二、女性书写:闺训与篇什;三、生活:门内与户外;四、图像:风格与风貌;五、性:身体与文化;六、宗教:信仰与供奉;七、性别意识:认同与错位;八、变迁:性别与社会。内容涵盖“思想史、书写史、艺术史、经济史、家族史、医疗史、宗教史等诸多层面”,眼1演(P2)无论是在理路方法、研究视角或资料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索以下两个问题:20世纪40年代中共电台中女性播音员的实践经验对党的播音风格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女性对中国革命的听觉文化的塑造起到了何种作用?笔者认为,女性播音员通过创制情感调度技术和与无线电技术在不同层面互动造就了具有鲜明特点的统一的播音风格。前者表现为女性播音员通过体悟革命发明出一套将声音情感化的技术;后者表现为女性先是凭借音质上的特点进驻电台,而后将情感调度技术通过广播网普及到播音员群体之中进而形成统一的播音范式。据此,本文通过突出性别的技术维度来进一步丰富学界对革命时期听觉文化的探索以及中国革命女声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当下的文化研究领域,身体可以说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形形色色的身体文化中,美国社会学者黛布拉·吉姆林博士的《身体的塑造——美国文化中的美丽和自我想象》(以下简称《身体的塑造》)一书因为它的选题而格外引人注目,它来自于对当代美国妇女身体实践的第一手调查,是一项从社会学角度关注妇女如何通过身体实践来应对文化规则的研究。登陆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网站,看到该书正在热卖。书店的推荐词声称:“该书以真实的女性声音,揭示了女性被迫面对美国文化不可企及的美丽理想时的复杂情感和理性抉择。这项女性主义研究明确、彻底地…  相似文献   

8.
1939年《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颁布后,边区法院做出了系列司法修改和调整。丛小平的近期研究《革命中国的婚姻、法律与性别,1940-1960》详细考察了这一过程及其背景和影响。她指出,边区政府在施行婚姻法改革的过程中积极考量、吸纳了地方风俗和司法实践经验,出现了从婚姻自由到自主的核心法制理念的变化。这一立法司法建制过程体现了中共革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路线,激发并肯定了农村妇女的自主能动性,并没有背弃其妇女解放的承诺。这一研究回应和修正了20世纪80年代英文学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妇女解放的主流观点,体现了新世纪以来中外学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妇女解放问题研究的新趋势,具有鲜明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龚江泳 《求索》2013,(12):269-269,218
布特教授2011年出版了《现代体能的文化哲学批判与构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一著。布特教授从文化哲学的维度,深度审视和批判了现代体能的弊端,追问了体能远离本原的原因,探讨了体能与人之间的本原、和谐体能理论体系建构等问题,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方志学》是在继承我国两千多年传统方志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创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采用新观点、新方法、新体例编纂的社会主义新方志。方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瑰宝,是中国的国粹。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世界人类文化的遗产之一。地方史志的资料是一笔非常丰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需进一步融通古今中外,推陈出新。“列女”与“贤媛”是中国妇女史书写的两大分支,也是中国妇女思想史上的两种传统。前者载于正史,表现儒家女性道德;后者多集中于知识女性,她们富于智慧,其文学写作与生活实践往往体现自主意识与平等精神,但常为正史遮蔽。“贤媛”传统在清末维新运动中以女学实践得到彰显,而在民国时期以一批留学归来的新知识妇女及其家庭生活与职业生涯得到体现。她们看重家庭责任,推崇人格独立,对于妇女的社会责任有独特看法。《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本期推出美国莱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钱南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杨联芬教授2018年10月9日于北京师范大学传统文化高端论坛“京师论坛”就中国妇女思想传统在晚清以来的演变所做的主题对谈。对谈文稿未曾正式发表,其观点和论述颇富新意,兹编发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哈佛大学的一位社会学家泰达·斯科波出于对分析和考虑革命条件的一般著述中所作解释的不满足,精辟地探索了世界三个主要社会革命——法国的、俄国的和中国的——非凡成就。一般著述涉及的问题包括进步的自由思想,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行为的分析,社会学解释(帕森的结构或舆论分析),以及那些把革命称之为“内战”的无稽之谈等。她应约撰写的这篇关于革命的论文,则是在于探索这些革命“起因”的共同之处,从而提出一个比现行的错误模式更为可靠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与革命理论是列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这一理论的重要地位也可以从西方“列宁学”的有关研究在其全部研究的比重上得到反证,因为它几乎没有一本关于列宁思想或列宁生平活动的代表著作不涉及这个问题,也几乎没有一本代表著作不通过研究这一理论来指责或者歪曲列宁。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理论"旅行"到中国已近30年。从译介引进到实践运用,再到学科化发展,女性主义理论正在经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如果拿它和新时期以来"进口"的诸多理论作接受层面的比较,就会发现,女性主义理论前期"水土不服"症状明显,而后期发展则呈现出较大的"本土化"潜力。可以说女性主义甫一引进就面临"名不正则言不顺"的尴尬,"femi-nism”究竟译为“女权”还是“女性主义”的争论不仅是知识转译准确性的问题,更折射出受众潜在的抗拒心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历程,是一颗被无数学术家和思想者嚼个不停的大泡泡糖,许多人自以为在以天下为己任,而实际上是以自己委任于天下,他们都从这颗泡泡糖上撕下一块,然后从嘴里吹出奇形怪状的泡泡,以博得喝彩.  相似文献   

16.
刘慧英女士的著述《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就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史而言,无疑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开始本土实践的重要成果之一;而对于笔者个人来说,对它的特殊感情在于它是最早接触到的女性主义启蒙读物。10年之后,作者的另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17.
在谱系学与精神史之间--评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与物>主要论述了唐宋之际天理世界观的成立和作为事实的"物"概念的形成.而作者在全书的理路上则表现出了在福柯的谱学系和黑格尔的精神史之间寻找出路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曹静漪 《思想战线》2003,29(6):136-137
叙述学自20世纪60年代形成以来,出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理论家,主要有热奈特、巴尔特、托多洛夫、布斯、里蒙—凯南、马丁、查特曼、巴尔等。他们从叙事作品的结构、话语和叙事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富有创见的论述,使得这一学科得以确立、发展,并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理论家的论著丰富了叙述学理论,同时也留给我们许多的问题和争议。谭君强的《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以下简称《叙事理论》)一书的出版,为叙述学理论的发展、争议的解决奠定了一个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终身大事》、《泼妇》和《日出》三部文学史意义大不相同的剧作 ,都参与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命题“娜拉出走”的书写。时代背景不同 ,叙述目的有异 ,借助三个文本对同一范式的歧异性阐释 ,可以解析出一条“娜拉”形象嬗变的清晰脉络。同时三位剧作者的男性身份对“娜拉”的想象和塑造也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是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里程碑.她从性别差异入手,通过解构的方式,确定了重读文本、重新认识性别身份对再现女性形象的重要性,打破以往以男子为中心的创作、阅读和批评的规范,消解了传统上男性作家在文学中再现女性形象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以女性特有的生活经历、审美体验和批评视角对作品进行阅读和剖析,建构了一种女性主义的阅读和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