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肖绮晖 《湘潮》2004,(3):40-44
我的案头摆着两部书,一本清新雅致——《桃蹊诗存》,一本质朴庄重——《时序逻辑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诗集言志感物,讲述着诗人人生经历与历史风云;专著行文严谨,记载着科学家以及他领导的研究小组近20年来的业绩与成就。而作者是同一个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唐稚松。  世上  相似文献   

2.
李代刚  周科际 《湘潮》2004,(5):43-46
2003年11月24日,一个喜讯从北京传到长沙:凭借顽强毅力已经在轮椅上坚持教学科研工作6年的中南大学金展鹏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当年度我国中科院新增院士中唯一的湖南院士。11月26日,湖南省副省长许云昭、甘霖等先后前往医院看望金展鹏教授,为他当选中科院院士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3.
正“吐尽腹中丝,愿作春蚕卒。只为他人暖,非为自安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侯云德写的这首名为《决心》的诗中,老科学家的初心可见一斑。他孜孜不倦地探索病毒世界,利用所学铸就重大传染病防控之“盾”。2018年1月8日,侯云德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表示,科学工作  相似文献   

4.
一个教授,夜半逾墙;一个工程院院士,在号称火盆的重庆,家中竟没有空调;在八岁女儿的人生经历中,这位父亲竟只陪她上过一次公园……他就是重庆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中。他荣获了众多科技奖,拥有着3项专利。他的动力是什么?从何而来?  相似文献   

5.
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引人关注的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同时揭晓,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闵恩泽院士和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获此殊荣。闵恩泽:创新好似吃"麻辣烫"53年前,他留美学成归国。从此,他的人生和祖国炼油催化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如今他已是83岁的老人,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闵恩泽。  相似文献   

6.
围观     
烟草院士 12月8日上午,主攻卷烟“减害降焦”研究的谢剑平当选为院士。仅一小时后,他便在网上被冠名“烟草院士”,遭到强烈质疑。  相似文献   

7.
凤凰县城,古老而美丽。这座湘西边城,因沈从文的一支笔,将她的声名远播海外。在凤凰,人们传颂“凤凰三杰”,这就是作家沈从文、画家黄永玉、院士萧纪美。与院士萧纪美结缘是近年间的事。每每阅读他的“自述”,总有一种激动不已的感觉,且久久回味无穷。与院士们接触,他们常常谈到他。说他快人快语,生性幽默;说他经历传奇,成就斐然……这一来,他的名字常常浮现在脑际。当我独自散步时,脑子里常常勾画着萧纪美院士的形象,那形象常常模糊不清。而当我坐在他的书房里,听他长达3个小时的谈话时,听着听着,我心里豁然开朗。回到长…  相似文献   

8.
收入有多少? 铁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并不介意“晒”出他的收入。他1995年当选院士,当时每月的“院士津贴”是200元,几年后上调至每月1000元。迄今为止,1000元仍是全体两院院士享受的月度津贴标准。80岁以后的两院院士成为“资深院士”,不再拥有院士选举的投票权,但另外领取“资深院士津贴”,每年1万元。  相似文献   

9.
对2011年的那次院士评选,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雷志栋至今记忆犹新:一个名叫陈明宪的厅官,因参评院士第一次走进了他的办公室一年之后,陈明宪因涉嫌腐败落马。  相似文献   

10.
文昌圣宫雕凤龙, 角铃迎风舞霓虹。 玉柱拱起天玚顶, 古樟深处透紫红。 这是古人描绘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台江县文昌宫这一清代建筑的一首诗的前四句。1999年4月30日,台江古生物博物馆就诞生在这里。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地质科学家、91岁高龄的杨遵仪老教授亲临祝贺,他高度赞誉:“这是中国第一家古生物博物馆。”目前为止,前来参观、旅游和考察研究的有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  相似文献   

11.
陈老总三吟怀乡诗丁艾陈毅同志一生,不仅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诗也和他的为人和性格一样,爱憎分明、铿锵有声,直抒情怀。他的诗,每一首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这里为大家介绍三首他吟咏乡情的诗。1901年8月2...  相似文献   

12.
灯下随笔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首诗引出一段相传久远的故事来。说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姓张的人在北京做事,一次,他的家人因盖房砌墙与邻居发生争执,闹得不可开交,无奈之下,家人投书给他,问如何处置。他看了信后,觉得这仅是一件小事,没必要千里投书来问他,便为家人寄去了这首诗。家人见诗,主动向邻居退让了三尺地方,  相似文献   

13.
1980年底,我从西藏内调湖南,一踏上潇湘大地,就听说陈国达的名字。就在那一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篇介绍他的事迹的人物通讯,说他向100多年来统治地质学界的传统的地学——地槽理论挑战,创立了地洼学说,这一事件被载入世界自然科学史大事记……但第一次见到陈国达院士,已是17年之后的事了。1996年底,我到湖南省科协任职。不久便到了春节。陈国达院士在湖南是最年长的院士,我专程到中南工业大学去给他拜年。他坐在轮椅上,穿着宽大的棉衣,戴着帽子,眼睛里没有多少神采,一副老态龙钟的倦态,看上去,显…  相似文献   

14.
正在无数人把成功的概念定义为获得丰厚财富的今天,一位年近耄耋的老科学家,却把他和妻子毕生的积蓄全部捐献出来,设立教育基金。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著名作物遗传学家、"布衣院士"卢永根。880万元,87岁高龄,68年党龄,这几个数字涵盖了他品格高标、淡泊致远的人生状态。"卢院士捐款880万元是他的必然选择。"担任卢永根秘书20年的赵杏娟说。资助贫困学子已是常态的卢永根,早在2015年就将老家  相似文献   

15.
刘田夫同志离开我们一年了。回想一年前的情景,我们总觉得他离开我们好象不是真实的。一年多以前,田夫和我们还常常见面,他虽然不像前几年那样轻快,但是身体还是健康的。在他93岁生日时,我们还送了一幅诗匾为他祝寿,诗内说:  相似文献   

16.
他是湘人,常引屈原《离骚》中一名言与同仁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他是教师,常引孔子《论语·述而》中一句话自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他在材料界追求一生,晚年提倡类比和交叉结合,欣赏境界,曾循学、思、问,以诗述怀:勤学复善问,苦思后追寻;攀登上台阶,机遇来垂青;哲理化情韵,真善依美撑;殊途追境界,同皈何须分。  他就是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肖纪美。真情报国矢志不渝  凤凰,地处湖南西部边陲。境内奇峰兀立挺秀,“南华叠翠”逶迤。县城沱江…  相似文献   

17.
一岑参高唱着充满异乡奇域情调的诗歌,大步踏进了盛唐辉煌的诗坛。他的诗歌,带着西北边陲的风雪、少数民族的生活情趣和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他的诗,“辞意清切,回拔孤秀,多出佳境”。岑参的诗可用一字来概括:奇。岑参之诗奇首先奇在题材上。他是投笔从戎、立志马上取功名的壮士。西陲六年的军旅生活,使他见到奇丽的天山景致,广袤的沙  相似文献   

18.
1981年,他第一次坐上火车,踏上前往西南交大的求学之路;30年后的2011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门研究铁路交通。他将自己90%的时间献给了科学,从学士到院士,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到理论创新,他的成长轨迹足以令所有人赞叹。他就是翟婉明,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为中国铁路建设不断做出贡献的本土专家,一个地地道道在西南交大成长起来的"土"教授。  相似文献   

19.
《湘潮》1986,(5)
一九一二年夏秋,正在长沙读书的武冈学生王湖收到父亲一封来信,父亲告诉他,当地一个土豪劣绅兼官僚欺凌了他,要他回家报仇雪耻。王湖当即写了一封信,内有一首《劝父》诗,该诗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坚强不屈的民主战士,群众喜爱的大众诗人。他一生写下100多首诗,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诗,有的是讴歌民主的,有的是鞭挞黑暗的,有的是反对内战的,有的是抒写爱情的,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最大的特点是口语化、大众化,人称"大众诗"。今天,我们读起他的诗,既可以陶冶品德,又可以增长知识,从中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