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爱玲的作品充分体现女性的自觉意识,女性是一个被塑造、被言说的性别群体.在<花凋>中,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是一个被塑造、被驯服的社会性别,拥有更为狭窄而封闭的生存空间,在她们身上体现着"歇斯底里"的生存焦虑;女性身体只是女性魅力的展台和男性欲望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剩女"是由男性建构的话语,它刻画了一个道德高度污名、物质利益至上、极度自我的大龄未婚女性群落.这种话语建构对未婚女性造成巨大的压力和精神困扰,使她们出现自我认知危机,表现为急嫁和抗拒两种心态."剩女"话语的实质是男性性别统治,是女性在经济、精神、行为方面日益独立和平等,男性感到压力,而有意建构的一种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3.
性别特质、身体实践与健康风险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风险行为是建构性别身份认同的重要方面,其中包含着不同性别特质的身体实践。在女性特质的实践中,女性的身体是被视为有缺陷并需要经过现代医疗技术的改造而与健康风险发生关联的;在男性特质的实践中,男性的身体是被视为优越于女性并需要不断以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展演其自身的优越性而与健康风险发生关联的。文章认为,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不仅女性的身体面临极大的风险,男性的身体同样也是这种性别秩序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4.
康奈尔和她的社会性别理论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奈尔的社会性别研究由女性主义开始,集中在男性气概的研究领域。她认为女性气质和男性气概都是在社会性别秩序三重关系下建构起来的。作为当前世界上最著名的男性研究专家,她认为男性气概是在实践中建构的,它可以分为支配型、从属型、边缘型、共谋型四种类型。康奈尔还从全球化、地理差异、男性气概的危机趋势等方面对社会性别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让妇女回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堂平 《长白学刊》2005,2002(4):79-81
在围绕"让妇女回家"的争论里,男女之间的差异和平等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从表面看,"让妇女回家"是关于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劳动分工问题,但它隐含了女性与家庭权力,女性与私领域,以及女性与性别本质等多个层次的问题.从社会性别角度解析"让妇女回家",表明其本质还在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6.
性别政策的推进为陷入困境的日本社会政策打开一扇大门。2007年日本颁布《工作与生活平衡宪章》,此后又相继发布《活跃女性职业生活促进法》、劳动方式改革大纲、《劳动方式改革相关法》等,加快了性别政策制度建设的步伐。在社会政策中嵌入性别视角以后,劳动和生活领域出现了新变化。日本总和生育率在2005年一度下滑到1. 26,2010年之后逐步回升到1. 40以上。处在抚养子女时期的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也出现持续上升,"M"形女性就业形态有了根本性改变。本文重点解析日本在性别政策路径上出现的"男性养家"、经济地位"男女平等"、"工作与生活平衡"三个发展阶段,展示日本在经济结构转型和人口结构转型之中、在东西方性别文化和家庭文化冲撞当中寻找适合自身发展路径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中西方"性别与腐败"关系的研究,聚焦各项研究的解释性框架进行探究性分析,提出应该超越对"女性是不是更清廉"的判断,把问题意识转向探究"性别体制与腐败之关系",询问在具体的政经制度、社会文化语境中,性别体制/性别秩序是如何影响两性对待腐败的态度和行动的。对于中国语境下女性参与腐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混乱的资本/资源获取+性资本"理论进行对话,提出"性别化的社会转型/性别化的市场社会+性别体制/性别秩序"的分析视角,作为探究女性/性别与腐败之关系的一个可能的路径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琐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拉康的象征秩序中,男性是超验的能指,女性扮演的角色是男性主体的"他者"、客体,是从属于男性主体的边缘人物,而边缘的内涵就是被统治、被压抑和被排斥.在《琐事》中,格拉斯贝尔却解构了这种格局,她将女性从男性主体中剥离重建,从被男性中心的意识形态"异化"的状态中解救出来,让女性从一个被动客体转变成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从而颠覆了女性的绝对服从地位,也颠覆了男性的权威.本文拟从后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尝试分析《琐事》中的两性关系和同性关系,揭示格拉斯贝尔对男性神话的消解.  相似文献   

9.
在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过程中,男性自身参与的愿望仍然非常不够.应该从制度和个人两方面鼓励男性参与.男性气概是多样的,支配性男性气概是可以被改造的,改造支配性男性气概将在个人层面上直接促成男性参与.笔者提出"男性觉悟"、"男性解放"、"男性觉悟二重性"等概念,主张应该唤起男性觉悟,认识到传统的支配性男性气概对男人和女人的共同伤害,使得男性积极主动地颠覆支配性男性气概,进而同女性携手推进性别平等.但这种觉悟与解放应该同时认识到父权文化和体制对女性的压迫比对男性的压迫更重,才能保证其对两性平等的推进.同时,作者以生殖健康领域为例,说明支配性男性气概的改变将如何影响到男性在生殖健康领域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0.
乡城流动给卷入其中的个体和家庭带来家庭理念与生活实践层面的冲击。本文将其置于家庭主义的文化框架之下,透过劳动性别分工和夫妻权力关系探究流动家庭性别秩序的重构。基于质性资料分析发现,"孩子为中心"的家庭主义是统合流动家庭成员共同关切的价值基础,而女性的性别化妥协表现为母亲屈从的主导与妻子妥协的相辅相成。传统性别分工一再被突破,家庭经济策略成为理解打工夫妻性别分工的重要线索。女性主体性的提升是夫妻权力关系得以改变的关键,男性以既有排斥又有接纳、既有对抗又有合作的不同方式予以回应。传统文化规范与日常生活实践彼此互构,性别秩序在不断妥协、坚持与再调整的动态过程中得以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