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古文献《韩非子·喻老篇》曰:“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意思是说,“知己”抑或“治己”,比“知人”抑或“治人”更难。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领导干部,往往“忧他”者甚多,“忧己”者甚少。例如,有的同志对公款吃喝之风怒不可遏,可自己每逢“知己”,又不以为然;有的同志对“无礼”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怨气冲天,而自己给人办事不见回报,却又耿耿于怀;有的同志对  相似文献   

2.
精、气、神,系人之三宝也。人死了,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没气了”,可见气之于人,是多么重要。汉代大学者王充早就指出:人以气为寿,形随气而动,气性不均,则于体不同。由人组成的社会,何尝不是如此?倘若不是正气充盈,而是弥漫着乌烟瘴气,则社会必然呈现“气性不均”、“于体不同”的病态。“随气而动”的社会形象,必然时露陋丑。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一首气壮山河的正气歌。岳飞临刑前壮志未酬,慷慨引吭,发出“还我河山”的呼号;文天祥大义凛然,一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字字铿锵掷地有声;谭嗣同为…  相似文献   

3.
裘真 《学理论》2008,(13):70-71
明代的女真族人分为建州、海西、“野人”女真三大集团。建州女真是唐渤海时代的旧称,后因明置建州卫而得名;海西女真是元代时的称谓,因其居地在东海之西故以海西谓之;“野人”女真则是女真族中的落后部分,所以冠之“野人”之称。一般的研究者都认为:“曰建州、曰海西、就其居处言;曰野人,则就其文化言”。有明一代,  相似文献   

4.
要“面子”,并不一定是坏事。面子者,人格、品性、尊严之谓也。因此,在骂街粗口里,“不要脸”常常是对挨骂者火力最猛的攻击。 “人有脸,鼠有皮”,对于丧失人格、尊严者的批判,早在二千多年前便已开始。《诗经》有云:“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便是对不要“面子”者的严厉而又比较文雅的批判。时至今日,这种“无仪”、“无礼”、“无止”的丢脸事,仍时时  相似文献   

5.
时下向上汇报风行“两本帐”。同一件事情,材料有虚有实,亦真亦假,必看上之所为。对工作浮在水面上,闻“喜”则安,闻化即温的领导,报之以“好”,对真心体恤民情,务实求实的领导,则掏出“真家伙”。据称,后者虽多,而前者亦不少。“思上”之法是一些基层干部几经碰壁的经验之作,反映出眼下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中暴露出的问题。他们中的一些人,整天关在房子里,安坐在太师椅里,对下面的情况仅靠简报、汇报才能略知一二,这种人最好糊弄;另一种人,下到基层,精蜒点水,听听汇报,筛选些“干货”后,安然回巡;还有一类,基层走…  相似文献   

6.
宽容未必总是美德申文自古以来,“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一直被丰为做人的准则,圣人孔子就一方面要求“日三省乎吾身”,严于自律;另一方面则提倡宽怒对人。子贡曾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便拈出了一个“恕”字。而后人也一直认为“宽则得众,能下人自有志...  相似文献   

7.
郭媛媛 《民主》2009,(8):46-48
人间万事营生种种,皆因人之需求而生、而成。人饿,则有稻粮菽麦之种植;人冷.则有棉麻布帛之织制;人愁,有歌吟声箫之成韵……那么,京剧呢,这一当今被公认的国剧,诞生于19世纪,兴盛也衰微于20世纪的中国传统戏剧的一种,无非也是中国文化特有情境之中的艺术生产.应国人即时之需而有、而长、而盛、而衰。其过程.必然是初始时的零星,到壮大后的鼎沸,  相似文献   

8.
胡忆红  许洪梅 《学理论》2010,(4):147-148
迄今人们根据徐宗亮《归庐谈往录》中一则史实,认为曾国藩在北援中采取了“按兵请旨”的战术,拒不北援。本文以相关资料为依据,研究考证了该则史实。首先,该则史实存在推测成份,且是一例孤证,可信度不高;其次,李鸿章是支持北上“勘王”的;再次,张芾、李续宜二人对曾国藩决策的形成影响很大;最后,“请旨遵行”与“按兵请旨”被徐宗亮混淆了,前者亦不是拖延敷衍之计。由此可以证实该则史实记载不切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
范传鸿 《学理论》2009,(12):44-45
关于“三农”问题应对之策的探讨,除了居于技术操作层面的思索之外,还应补充主体性文化精神的维度。文化,作为历史地凝结成的人的生存方式,存在于“三农”问题解决对策的视野之内;而作为工业文明时代精神的主体性文化精神,则是引领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有用”的基本解释是:“可以利用、有价值、耐用、有功用、有用处”等。《庄子·人间世》上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鲁迅在文章《落花生》中写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在自然科学上,“有用”也是一个常用的词,比如物理上的术语“有用功”和“无用功”。  相似文献   

11.
翻开报刊杂志,常常可以看到这类报导:某某君拒吃请多少次,拒贿赂多少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多少元。因此,有的便作为“典型材料”逐级上报;有的受到表彰奖励;有的则受到提拔重用;有的则“廉政”之名传扬遐迩……我们暂且不对这类“先进事迹”综核名实,单就拒贿而言乃是国家法律所规定的:任何一级的国家公务员无论以何种方式收受贿赂,都是触犯法律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这个意义上讲,拒贿乃是每个国家公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职内之责,有何奖励、表彰可言?时下有些人所谓的“廉”是存有私心的,他们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廉”…  相似文献   

12.
政治立场决定言行 当看到一个民族在遭受灾难时,不去同情或伸出援手,而是幸灾乐祸,往别人伤口上撒盐,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遭人唾弃。记者在和美国朋友谈及莎朗·斯通的言论时,他们都为她的无礼而感到羞愧,觉得她给美国人丢了丑。旧金山出版商霍洛威茨说:“她真不应该说这样的话,但愿是她犯了一个口误,而不是她的真实想法。”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功夫”对人的一生确实重要。不过“功夫”有正道和邪道之分。把“功夫”用在正道上,可以使一个人在某一专业上精进,成为优秀的人才;而把“功夫”用在邪道上,则会使人堕落、倒退,严重的还会成为人民的罪人。  这些年来,已被法办的那些腐败分子,如胡长清、成克杰、远华走私案的贪污犯罪分子等,如果说他们没有智商,没有才华,那是不符合事实的。其实,他们很有才干,不过他们把才干邪用了。“功夫”邪用就必然要出邪才,邪才是滋生腐败的基础。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就必须防止“功夫”邪用和重…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八字箴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黎标 《民主》2008,(1):47-48
一是正。人生处世的根本在做人,而“正”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处世之基、精神之柱、为官之魂。作为一名有党性修养的领导干部,能够认知正、悟透正、恪守正、践行正,就会有底蕴、有政绩。树立领导干部的正派形象,要做到“四正”。即心正、身正、言正、行正。心正,就是要心胸坦荡,光明磊落.心底无私,表里如一,襟怀宽广,能帮人也能容人,而不是心胸狭窄、心术不正。  相似文献   

15.
陆忠荣 《党政论坛》2010,(17):50-50
一、在读书中激发志气 古浯云:“夫志,气之帅也”、“人生如屋,志气如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用朴素而又充满哲思的诗言,点亮我们信仰的灯塔、引领我们阔步前行。党员干部应当在仔细研读中吸收精华、开阔胸襟、提升境界。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七一”前夕,南京市邮政局一位1938年参加革命、现年78岁的离休老干部孙挺老人,将自己一张活期存单上的4万元人民币作为党费,一次性地上交给党组织.这位有58年党龄的老党员,其先进事迹感人至深,令人深思,不禁使人想起了那句“晚乃善”的名言。“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记述三羲之临池学书、晚年尤甚的从艺经历时指出:“羲之之书,晚乃善。”并由此引申:人修炼一技之长尚需“晚乃善”,要“深造道德”,则更需要这种精神和毅力了。不言而喻,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其“道德”核心,就是一辈子为人民服务;而“晚乃善”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陶短房 《党政论坛》2012,(12):28-29
南海问题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最新的动向是越南和俄罗斯过从甚密,希望通过合作开发气田,借助俄罗斯之力在南海问题上对抗中国。对于南海问题复杂而棘手的局面,国内出现了不同声音:有人作出“不惜一战”的姿态,希望用“一切手段”解决问题;有人则喊出“在南海决不能有战争”的口号;当然,也有人一如既往地唱着既定的调子。  相似文献   

18.
王作仁 《民主》2013,(6):60-61
大学之道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特殊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四书之首,程颢、程颐兄弟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整理编排,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据此,《大学》皆孔氏之遗言而门弟子阐释之专集。“大学”是针对“详训诂,明名读”的“小学”而言的,认为它是“治国安邦”的“大学”,“初学者入德之门也”。  相似文献   

19.
夜读零札     
“十不主义”当前文学,其总体症候是不痛不疼、不死不活、不伦不类;于民生疾苦则不闻不问,于艺术创造则不知不觉,可称一十不主义”。“三自一包”分之作家有笔下钱白庸陋,读之了无余味,其人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却睑不红、心不跳,且神色自若者,然其夸饰之时,仿佛当今文学主流俱由被辈包干。此可称“三自一包”。散淡的两面性陶渊明诗初看若平淡散缓,久凌乃觉妙有奇味,寓意深远;今世某类作品初看若冲治课粹,久读枯干空洞,寡淡无奇。谈要谈得青润实美。苏东坡说“若中边皆枯,谈亦何足道。”新译文近十数年之新译文,多改动…  相似文献   

20.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参加活动的单位敞开大门,通过进村入户、组织座谈、发放问卷、开辟信箱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不过,相较于“听意见”时的热热闹闹,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对“取建议”颇有些冷冷清清:对辛辛苦苦搜集来的群众意见建议,有的人弃之一旁,不管不问;有的领导交给工作人员,任其整理筛选;有的人抛开原始意见,另起炉灶上报……凡此种种,这些对群众意见重“听”轻“取”甚至是“听”而不“取”的行为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