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从一定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邓小平发展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是因为这个理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发展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对当代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定位,对发展理论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构,从而…  相似文献   

2.
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发展相结合并不断发展的过程,其理论结果是前后产生了两个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形态: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我们经常把邓小平理论称做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因此,在我看来,今天不存在有没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更不存在如何建立中国化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试论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饶福勇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田为兵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谈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时,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8,(31)
增强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紧迫性本刊评论员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是党的...  相似文献   

6.
(一)党的十五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又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这面旗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色和时代特色的统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面旗帜,不是三面旗帜。今天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就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然而我们应该看到,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这是就它们之间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它们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创新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邓小平理论不仅就其内容而言,是当代中国发展、创新了的马克思主义,而且蕴涵着关于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丰富的方法论思想。本文试对此略作阐述。一、关于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从根本意义上说,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的战略特点马国钧邢绪斌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二十多年来的实践表明,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思想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是...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着重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也积极探索了革命胜利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在当代中国,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湄源于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在现时代的继承和发展,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张莉 《理论探索》2003,(4):30-31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全党理论创新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创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什么是邓小平理论?从产生根源上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曾强调说,“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开自己国家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我们党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作出的科学结论。这一科学论断,既揭示出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本质联系,又表明了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整体推进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新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以事实为根据,随着实际生活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在强调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同时,又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和继承、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开辟社会主义新道路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将成为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发展史上的又一座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15.
20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开创中国20世纪第三次历史性巨变的一座里程碑。伴随这一伟大变革产生、形成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邓小平理论是...  相似文献   

16.
金亚慧 《学理论》2012,(4):59-60
从哲学思维的角度阐述了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定向思维是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前提;实践思维是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石;开放思维是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外在动因;发展思维是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阶段”表现为四个“新”,即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新的科学判断。总起来说,它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因此,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新阶段的最集中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邓小平理论作了新的阐释,认为它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对于这一命题,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首先,邓小平理论科学地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内涵。邓小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质变和量变相统一的观点,坚持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性力量的观点,认为发展就是由落后状态转变为发达状态的现代化进程,其核心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根本任务和关键是发展生产力。其次,邓小平理论对发展问题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定位和理论定位。在邓小平看来,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主题。第三,邓小平理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学说作了系统建构。邓小平对中国乃至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实践问题,如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发展与对外开放、发展与政治稳定等问题,得出了不同于西方和前苏联学者的一系列重大结论。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形成了非西方化、非资本主义化、非苏联东欧化、非不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现代化模式。这一新的发展模式的形成,实现了当代发展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9.
梁树发 《理论视野》2009,(12):52-5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产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它们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在不断的理论提升中实现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理论提升是马克思主义实现发展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当然,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离不开集体的智慧以及革命实践的滋养,但就个体而言,小平同志的“忧”之切,“思”之深的。动路历程,也是他终有建树的一个动力。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