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以现实社会结构为基础,通过数字化形式展示出来的虚拟社会,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捷、浓缩社会空间、拉近人与人距离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新问题.作为社会治安治理的主要行政机关,公安机关在对虚拟社会的管理中承担主要作用,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加强对虚拟社会的引导和管理,是对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新考验.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络在中国的普及,网络虚拟社会成为人们生存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的使用人群中,青少年是网络虚拟社会的存在主体,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使用互联网络的过程中,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当前青少年社会化成长中的主要问题,而认识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区别与联系,即“在线”与“在世”之间相互依存与相互冲突的矛盾关系,才能认清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生成背景与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促进了虚拟社会的形成,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是相通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并影响着现实社会。本文在分析我国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存在的不足之处的情况下,深刻分析了加强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继"三基工程"建设之后,公安部又提出"三项建设",三项建设其中一项是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中尤其要加强虚拟社会的建设和管理。虚拟社会作为新型的社会形式,对应于现实社会的亚社会性质的社会形式,是现实社会的映射和反映,具有虚拟实在性、超时空性、开放性、共享性、复杂性、动态性、独特性和自治性等特性。目前,对于虚拟社会的管理存在着虚拟生态环境不容乐观、虚拟社会的违法行为日益突出、虚拟社会管理的分散性和无序性及虚拟社会相关法律法规滞后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对虚拟社会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进步,带来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成为当今社会须臾不可离开的重要工具和平台。网络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同时,网络虚拟社会也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可能对现实社会的稳定造成妨害和冲击。要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重视虚拟社会管理,从偏重现实社会管理转变到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并重,积极探索虚拟社会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要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技术监管力度,严打网络违法犯罪,明确行业社会责任,规范网民网络行为,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综合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相互转换存在的双重公共风险为理解网络空间秩序提供了全新视域。网络空间秩序作为一种预测和规避公共风险的重要手段,因网络空间内信息不足、信息过多和信息扭曲三种不确定性叠加而导致其风险预测失败,诸如技术控制、法律控制、后生秩序以及多重均衡等多种构成现行网络空间秩序的因素强化了网络空间的公共风险。基于虚拟与现实社会相互转换的逻辑,网络空间秩序的重构与优化应该从虚拟向现实、现实向虚拟以及虚拟向虚拟三个维度展开,最大限度消解和规避公共风险。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虚拟社会应运而生。基于虚拟社会匿名、开放、高度自治等内在特点,加大了公安机关对其管控的难度。目前主要存在法律法规滞后、管理控制凌乱、管控技术手段制约、专业管控人员不足、防控基本功不扎实、宣传教育工作措施不到位、社会防范能力薄弱、实际执法存在局限性、社会成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等问题。为此,公安机关必须理顺管理体制,实现虚拟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创新工作机制,实现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实现虚拟社会法制化管理;加强技术研发,实现虚拟社会高科技化管理;引导自律,实现虚拟社会人性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透过网络社会现象看网络伦理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们已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在网络社会中也必须构建相应的社会伦理,以调节虚拟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透过网络社会现象,来认识网络社会伦理的本质,我们会发现,网络社会伦理与现实社会伦理虽然存在着差异,但也有相互调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且,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的道德伦理并不是虚拟的,而有着确定的价值取向。与现实社会伦理相比,网络社会伦理有着自已鲜明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社会应运而生。基于虚拟社会匿名、开放、高度自治等内在特点,决定了公安机关对其管控存在较大难度。由于网上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关联性、聚合性和敏感性不断增强,公安机关构建虚拟社会管控机制已成必然之势。从其内在特点着手,了解虚拟社会易导致的社会问题及公安机关实际管控中面临的制约因素,从引导虚拟社会自律、解决管理前端缺失、提升虚拟社会违法犯罪查处力度三个方面系统构想虚拟社会管控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0.
虚拟社会治安舆情的引导与规制既是虚拟社会管控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舆情引导与规制的重要理论问题。随着当前虚拟社会治安舆情载体的多样化,治安舆情呈现出草根化话语环境、与手机结合紧密、形成传播快捷、网民社会心理与行动演变快等特征。营造一个理性的虚拟社会治安舆情环境应努力平衡公民基本权利与行政权二者关系,遵循公益性原则、技术防范与社会管控相结合原则、比例原则等,架构有限干预、有效引导、依法规制等基本方略,从而实现虚拟社会管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社会问题。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往往会在网络虚拟社会中获得慰籍和释放,由于虚拟社会匿名性及虚拟性的现象,使得网络道德水平下降。文章针对网络道德问题的出现,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虚拟财产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中孕育而生,虚拟财产是一种新型的财产类型,虽然存在于网络虚拟空间中,其价值却实现于现实的世界。这种存在于无形社会中的财产越来越凸显出传统法学理论的不足,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变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由网络构成的一种全新的人类社会组织和生存模式——"虚拟社会"悄然出现。但由此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也使得网络伦理的建构益显迫切与重要。促进网络健康有序发展,建立网络伦理型社会,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虚拟财产的物权属性及其基本规则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网络虚拟财产是指存在于与现实具有隔离性的网络空间中、能够用现有的度量标准度量其价值的数字化的新型财产。虽然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不同于传统类型财产的特点,但它仍然是一种特殊的物,接受物权法对它的规制。在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分配上,亦应确定归属于特定的所有者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作为一种新兴的财产,我国法律目前还没有对这种财产作出具体规定,为了建立和完善网络虚拟财产及其权利的保护,我国应当在《物权法》中规定网络虚拟财产为物权客体,具有物的属性,并制定相应的物权规则。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虚拟财产”已与现实的生活建立起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如何保护网络虚拟财产在刑法上还是一个盲点。由此导致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财产属性和法律意义上的财产权性质,应当包括在刑法保护对象内。我国刑法应严格区分“财物罪”与“利益罪”。  相似文献   

16.
城市治安防控体系,是由各种防范要素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旨在消减危害社会安定各种因素的有机整体,也就是能够从整体上对城市治安进行有效控制的社会防范机制。它运用现代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原理,整合全社会力量,形成一整套决策科学、指挥有力、责任明确、反应迅捷、协调配合、运行高效的全方位、全时空、多层次的防范控制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社会治安和维护稳定工作的需要。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开展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有效载体是建立和完善城市社会治安长效工作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动态治安新挑战、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时代,和谐警民关系作为公安工作追求的理想目标,不仅要求存在于现实社会中,而且也应当包含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容易滋生网络谩骂、网络谣言和网络"群体极化"等现象,使公安机关在建设网络空间的和谐警民关系中面临挑战。因此,公安机关只有探寻引导网络舆情的有效方略,才能实现网络社会的警民和谐和现实社会的警民和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兴起,技术强势挺进生活的各个领域,引起个人与社会关系、社会道德规范及社会结构的改变。以计算机技术为根基形成的虚拟网络社会,渗透并融入现实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从其实际功效或社会意义上,已经引起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网络社会群体具有互动过程的超时空性与开放性、行动空间再生产中的虚拟性、社会关系的平等性与自主性、秩序建构中的扁平化与多中心性、社群交往纽带的网缘化、群体成员的异质性较高和群体边界模糊等社会组织特征.其社会影响力主要表现为在互动基础上传播信息、提供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性帮助、以弱关系为基础进行强社会动员、以舆论聚焦为基础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