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在重庆江津1500多年建县史中,只有两人曾三任知县,国璋就是其中之一。国璋(1839-1900)字子达,杭阿坦氏,蒙古镶白旗人。同治十二年(1873年),第一次任江津知县,任内颇有政绩,被称为"能吏"。光绪六年(1880年),国璋第二次任江津知县,不料次年底调离江津。十年后,他第三次任江津知县,因广施惠政,深受百姓敬仰,后来擢升巴县知县。殁后,江津百姓将其牌  相似文献   

2.
正邓褵仙,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人,巴蜀有名的教育家。抗战时期,他曾经义无反顾地救助过一名韩国少女,但这事鲜为人知。邓褵仙生于1873年,又名邓鹤丹,是巴蜀有名的聚奎书院创办者邓石泉的第六个儿子。他留学日本后结识了于右任、程潜、萧湘等,并加入同盟会。邓褵仙留学归来后,致力于教育事业。历任江津中学、重庆联合中学、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泸州川南联立师范学校校长,江津教育局局长,聚  相似文献   

3.
正清朝时的威远县令李南晖是甘肃通渭人,因"耻以貌博官",躲避皇帝大挑,所以直至56岁才被授予威远知县一职。在任14年间,他体恤民情、勤政务实,修城池、筑河堤、架桥梁、建书院、修县志……"百废俱兴,民心爱戴,欢若一家",民间称呼他为"清廉知县"。清乾隆三十年(1765),李南晖到任。次年便募资开修"几几不可支"的东桥(原名观澜桥)和北桥(原名义津桥),总耗时十余载。在此期间,李南晖  相似文献   

4.
正余甸被《清史·列传》列为"循吏"。对他的评价是:"刚方清简,以儒术饰吏治,直声震天下。文章书法,亦冠一时。殁后,所历官地,父老闻之,皆群聚哭祭奠焉。"他是封建社会江津的知县中,惟一敢亲手捆绑上峰派来特使的官员。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八月,重庆府江津县衙门前聚集数千县民向知县大人余甸请愿,请求他释放被扣押的朝廷重臣年羹尧派来催征钱粮的特使。余甸本是为减轻百姓负担,才扣押了特使,为何县民们反而向余甸请求将其释放呢?原来,担任四川巡抚之职的权臣年羹尧受命平定青海叛乱之际,趁机以"平叛"之名对四川各  相似文献   

5.
正王利器,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是我四伯父的长子,是我堂哥,我叫他时不加"堂"字,只叫大哥。小小读书郎1911年,大哥在江津县先锋乡永丰场笋溪河畔的塘湾出生。我们王家于清初"湖广填四川"时从湖广省北麻城县孝感乡迁来此"插占为业",这一代已是十世。我们的祖父王章可省考中举后回江津任育才书院院长,后慢慢成为地主。祖父一家四代同  相似文献   

6.
正曾公祠也叫清廉祠,这"一祠两名"须从七品县官曾公说起。曾公者,曾受一也,生于1710年,字正万,号静庵。他自幼家境清贫,博览群书,研学经史,著述甚多,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名人。乾隆三十年(1765年),曾受一初任江津县知县时,正值3年大荒。他创建"救命会",带头捐俸禄、赈灾民,激励百姓生产自救,建立义仓赈灾。看到骨瘦如柴、饥肠辘辘的百姓,他都会暗中流泪。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与夫人商量,毅然将老家祖传盐田与旧宅变卖,得款用于赈灾,江津  相似文献   

7.
正76年前,冯玉祥将军在重庆江津黑石山九曲池边白屋诗人吴芳吉坟茔前,创作了一首讴歌吴芳吉的诗《黑石山》。此诗缘何创作,背后有着怎样的经历?受邀讲演,凭吊爱国诗人1944年4月28日,冯玉祥由重庆乘"民裕"轮溯江而上,始到江津,继到白沙,奔走呼号,动员各界献金抗日。5月9日,他应聚奎学校董事部主任邓缡仙与校长周光午之邀,前往黑石山,给山上聚奎与山脚新本女中两所学校的师生讲演。  相似文献   

8.
樊碧贞 《廉政瞭望》2018,(13):61-61
清朝时的威远县令李南晖是甘肃通渭人,因“耻以貌博官”,躲避皇帝大挑,所以直至56岁才被授予威远知县一职.在任14年间,他体恤民情、勤政务实,修城池、筑河堤、架桥梁、建书院、修县志……“百废俱兴,民心爱戴,欢若一家”,民间称呼他为“清廉知县”.  相似文献   

9.
正旧时重庆,地势陡峭,房屋依山层叠,气候春燥夏炎,自古以来火害严重,史书中屡有记载。而且,重庆特殊的地形还限制了水源的取给,城市虽临大江大河,却远水救不了近火。每有火灾发生,必酿成重大损失。自清末以来,重庆地方政府和市民鉴于惨痛的教训,很重视火灾的预防和扑救。1883年,知府唐翼祖、知县国璋下令城厢内48坊厢设立水会,由绅商出钱或  相似文献   

10.
资讯     
<正>"重走刘邓大军解放重庆之路"全媒体宣传活动启动8月16日下午,"重走刘邓大军解放重庆之路"全媒体宣传活动正式启动。在8月19日到31日期间,采访团将先后走进秀山、酉阳、黔江、彭水、石柱、武隆、南川、綦江、江津、涪陵、巴南、南岸、渝中13个区县,追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红色足迹,用照片和文字记录70年来当地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白沙古镇     
正白沙镇因地处江岸,沙滩呈白色而得名,距江津城区45公里。自古以来,白沙商贾云集,井市繁荣,水运繁忙,是农副产品集散的重要据点。白沙镇的文化开发较早。清同治九年(1870年),乡人张元富、邓清涟在黑石山宝峰寺兴建义塾,命名为聚奎义塾。同治十三年(1874年),集资创办聚奎书院,于光绪六年(1880年)建成。光绪三十年(1905年)兴办学校,改书院为聚奎学堂,迄今已有130年余历史。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中央图书馆、国立编译馆、国立白沙女子师范学院、川东师范、教育部特设大学先修班等文化教育单位搬迁到白  相似文献   

12.
正清朝年间,青海设有三川书院、青海书院、凤山书院、河阴书院、崇山书院、五峰书院、泰兴书院等。凤山书院是清代远近闻名的河湟地区"四大书院"之一。凤山书院位于青海乐都,原名乐都书院。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县何泽著建于碾伯城西隅,旋废为圃。道光二十一年(1841)知县冯爔重建于城东厢文昌宫旁,因其地背倚凤凰山,乃更名"凤山"。前为厅舍,古树荫翳,花竹丛植;后为圃,榆杏交柯,环境幽美。凤山书院以书院为"国家培才之地",招收汉、土、藏、回等民族学生,延请名师授课,敦勉弟子"习诗书,亲师友,励名节",采取讲学结合  相似文献   

13.
正王洛宾在中国被誉为"西北民歌之父",虽然没有到过重庆江津,但他的出名和江津却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事得从地下党员张西洛说起。张西洛1938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重庆以记者职业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39年9月,他作为《新民报》记者,同中央社记者、《扫荡报》记者一起,冲破种种障碍,来到延安,采访了毛泽东。而后,撰写了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重要文章。皖南事变后,张西洛身份暴露。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逮捕,他和妻子在党组织的安排和当地开明人士的帮助下,疏散到重庆近郊江津县城。他仍以报业为掩护,秘密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和革命思想,其公开身份是《江津日报》副社长兼经理。  相似文献   

14.
正清朝末年巴蜀才子、江津秀才钟云舫是闻名全国的楹联圣手。光绪年间,他常用诗联对江津县衙和重庆府衙进行辛辣讽刺。后官府诬陷他"图以诗文聚众闹事",于是他被重庆府官差弄到成都羁押于科甲巷提刑安察使待质所。官府对他实施不质、不询、不审的"软打整",因而他在这里被羁押了3年。钟云舫悲怆无限,苦夜难眠,"苟以诗联自娱","藉以消遣,虽无甚意义,然可以志一时之痛"。一天,来四川参加"追剿"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的两广总督刘长佑,听说这  相似文献   

15.
正1938年,日本侵略者相继占领南京、武汉等地。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呼吁下,被国民党政府囚禁的陈独秀获得释放,此后,他随大批沦陷区的群众一起流落到"大后方"重庆,寄住在重庆近郊江津县鹤山坪石墙院。江津是国民政府规划的"迁建区",接纳了诸多从北平、天津、上海以及安徽、江苏等沦陷区迁来的文化教育机关。一大批文化名人、专家学者等客居江津。这些人中,许多是陈独秀当年的学生或文朋诗友,也有他在大学任教  相似文献   

16.
来龙巷     
<正>清光绪年间,来龙巷与柴家巷(今邹容路下段)交界处有一座旌表明代成化十九年(1483年)廷试第二名(亦称榜眼)刘春的牌坊,上面雕刻有两条龙和"来龙进宝"四字,来龙巷因此得名。重庆城较早的书院设于来龙巷。1893年,重庆知府王遵文在来龙巷建立渝郡书院。1897年,东川书院分置致用书院,1901年,致用书院又分出算学书院(亦称经学书院),设于来龙巷。1906年,重庆知府高增爵在来龙巷创办了重庆最早的高等学堂——重庆公立法政专门学堂(1916年并入四川省立法政专门学校)。1929年,由杨一  相似文献   

17.
从郭秀现象谈用人刘新有道是:萝卜白菜,各有所长。用人亦如此,关键是怎样去用。清朝康熙年间。任江苏吴江县知县的郭秀,贪污纳贿,名声不好,新任巡抚汤斌得知,准备罢他的官,治他的罪。郭秀去见汤斌,说:「我所以贪污受贿,是为了供给前任巡抚需索,满足他的欲望,...  相似文献   

18.
巴蜀播火人     
简奕 《红岩春秋》2006,(3):8-12
20世纪初,时代大潮涌入夔门。重庆这个封闭的“铁屋子”也悄然发生着变化……1919年五四运动后,重庆各种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报刊迅速增多,科学与民主思想在广大青年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陈愚生、吴玉章、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陈毅、杨闇公、张闻天等一批时代先驱纷纷来重庆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重庆的传播。一时之间重庆的舞台上,众星闪烁,异彩纷呈……1920年底,受川东道尹叶炳臣推荐,陈愚生到重庆任川东道尹公署秘书长一职。陈愚生,四川泸州人。1911年参加四川保路运动,民国初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经济系。1919年7月1日与李大钊、王光祈等人发起成立了少年中国学会,并任少年中国学会执行部副主任、主任,《少年中国》月刊经理。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运动时期会员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进步社团,荟萃了众多时代精英,会员毛泽东、蔡和森、恽代英、邓中夏、张闻天、田汉等,都是当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活跃人物。陈愚生以愚公自许,他对社会改造有着“种树期成荫,移山任笑愚”的胸怀。他的思想一度比较倾向共产主义。他在1921年重庆联中自治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本不是马克思才有这种理想,何以今马克思独享盛名...  相似文献   

19.
1938年7月2日黄昏时分,一艘逆水而行的客轮徐徐驶抵重庆朝天门码头,乘客涌向江岸。体态清瘦,身着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衫的陈独秀,由妻子潘兰珍搀扶着步履蹒跚地随人流来到河岸。此后他辗转流离,漂泊不定地在江津开始了他从国民党监狱中走出来的最后时光。一在经历了一段居无定所寄人篱下的生活之后,江津望族邓蟾秋把自己刚落成的“康庄”别墅,借给陈独秀暂住。一日,陈独秀去石桥镇与朋友寄信。返家途中见旧书摊前围了许多人。他好奇地加入人群,眼光在书摊上搜寻。突然,一本线装《皇清经典》引起了他极大兴趣,躬身捡起翻看着。…  相似文献   

20.
1938年7月2日黄昏时分,一艘逆水而行的客轮徐徐驶抵重庆朝天门码头,乘客涌向江岸。体态清瘦,身着洗得发白的蓝布长衫的陈独秀,由妻子潘兰珍搀扶着步履蹒跚地随人流来到河岸。此后他辗转流离,漂泊不定地在江津开始了他从国民党监狱中走出来的最后时光。一在经历了一段居无定所寄人篱下的生活之后,江津望族邓蟾秋把自己刚落成的“康庄”别墅,借给陈独秀暂住。一日,陈独秀去石桥镇与朋友寄信,返家途中见旧书摊前围了许多人。他好奇地加入人群,眼光在书摊上搜寻。突然,一本线装《皇清经典》引起了他极大兴趣,躬身捡起翻看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