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对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扬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科学发展观是统领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性思想。科学发展观吸取了传统"和合"思想的合理因子,强调尊重科学规律,把人类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求真正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永续性,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墨子"尚贤"思想是墨子社会政治理论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人才管理思想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他的人才观、选才观与"使能"思想,在当今企业人才管理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同时,其"尚贤"思想对强化人才意识、构建和谐社会、遏制人事腐败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廖婧 《前沿》2014,(1):59-60
毛东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领袖,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卓越领导人,又是一位具有顽强精神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不仅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思想武器,而且对当今中国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及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就江泽民同志"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讲话,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其理论依据展开了充分的讨论,认为它揭示了思想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内在联系,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科学命题。同时,文章还在总结我们党近80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联系当今的实际,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中国,提出了建立"和谐世界"的思想,这超越了冷战思维,超越了强权思维,超越了东西方的传统意识形态。一国元首,想在世界史上留下"永远流传不磨灭"的功绩是很难的。而在任届制的国度当一任国家元首,要想"荣登世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民族国家观念构建萌芽于"天下观",在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催化下不断成熟,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民族国家"意义上的国家观念开始流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逐步演化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中国,即强化现代民族认同的共同体国家。民族国家观念是西方政治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天下观念则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政治思想。从民族国家构建角度解析"中国"概念的变化和演进,阐述民族国家观念的觉醒,以及随之带来的文化认同与其影响,旨在厘清"中国"概念的变化和演进,为当今"中国"概念的全新发展提供历史支撑,为民族认同的强化提供历史依据。从更深层的意义来看,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对国家的政治生态和政治体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思想,起源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的"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的"两手论",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现在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是与我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拓展紧密相连的,是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回答。  相似文献   

8.
毛健 《求索》2014,(11):11-15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与"和"思想,萌芽于远古时期,成熟定型于先秦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争鸣,发展于魏晋南北朝隋唐的儒释道并立的思想格局之中;融摄佛道的宋明理学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中""和"思想。"中"、"和"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底蕴。"中"、"和"思想既体现为政治上的一种执政理念,也体现为道德伦理上的行为准则,还体现为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辩证法,它几乎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领域,并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之中。  相似文献   

9.
黄新跃 《桂海论丛》2003,19(6):9-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一判断的前提下,准确地把握了经济全球化这一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重申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全面而准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前进坐标.  相似文献   

10.
"影响"一词乃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使用得再频繁不过的一个词。当下的人们在频繁使用该词的过程中,却往往忽视了其产生的特定古籍来源及其涵义所指。通过文本梳理,我们发现"影响"一词的观念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管子》、《荀子》及《庄子》三部著作中。当时,"影响"一词运用的语境是与王者治理臣下及民众的特定目的联系在一起的。系统追溯"影响"一词形成的思想源头,考证其所蕴涵的古典内涵,解读其所具有的思想蕴涵,对于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或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探讨党的思想路线的渊源,实则是对"实事求是"思想溯源。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命题,"实事求是"思想一方面源于中国儒学重视实践的精神,另一方面又被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立场,与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有着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廖义军 《湖湘论坛》2007,20(1):50-52
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是在新世纪新时期对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分析得出的正确判断,是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和平思想、中国传统"和合"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是构建和谐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把握人类发展未来的自觉精神,是一种新的世界发展观,是对世界和平事业作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姜怀忠 《理论月刊》2006,1(6):67-69
"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历代统治者只是把它作为借助民众的力量推翻旧统治建立新统治的手段.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把"执政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根本出发点,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5,(4)
孔子不仅是先秦儒学的创始人和杰出代表,而且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中孔子创立的以"仁"与"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无论是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还是对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孔子的"仁"与"礼"思想依然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对于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刘杰 《传承》2010,(36):14-15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蕴含的"以人为本"思想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核心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实践源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其提出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倡导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研究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中的人本思想,对当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1年5月21日至5月24日,上海市哲学学会和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共同举办了"辛亥革命与中国传统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外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辛亥革命是中国具有比较完全现代意义的政治变革。以往对辛亥革命的思想史研究,较多关注其对西方思想尤其是西方近现代思想的  相似文献   

17.
中共八大提出了许多宝贵思想,但其中关于加强党内学习的论述,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中共八大上发出了"必须善于学习"的号召,要求做到改造思想与提高本领相结合,这是学习的现实诉求;干部学习要做到自觉性与表率性相结合,这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关键;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这是党内学习重要的思想原则。中共八大关于学习的"三个结合"要求对当今"两学一做",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两个决裂"思想是《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其基本观点是"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当今中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形势异常严峻,从实质来讲,就是"两个决裂"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现。因此,正确理解"两个决裂"思想,对于我们当下在意识形态斗争中赢得主动,并取得意识形态斗争的最终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的语境里,"几把刷子"是本事和能力的象征,所谓当今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几把刷子",即试图探讨当今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从历史维度来看,当今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几把刷子",包括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持之以恒的服务意识、坚持不懈的学习意识等。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同心"思想是对统一战线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统一战线本质规律的科学把握,为不断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指明了方向。"同心"思想,体现在我们党与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发展道路、根本利益和历史使命,体现在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始终与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