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张百顺 《人民论坛》2014,(10):40-42
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与水平不仅是检验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还是衡量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文章考察与分析了农民政治参与广度、深度、效度的三维空间,这有利于科学认识乡村治理中农民政治参与发展规律,构建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综合评价体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刘勇 《岭南学刊》2010,(4):10-15
在当前社会快速转型时期越级上访、群体申诉、直接对抗等大量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情况下,乡村治理所必须的政治文化环境和社会资本构建遭到严重破坏,乡村治理绩效的下降给乡村的发展带来极大困境。破解这一挑战,需要通过培育新型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文化,完善农民制度化参与机制,创造农民制度化参与的社会氛围,推动乡村社会自律以形成农民制度化参与的条件,来为乡村治理的良性运转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有效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3.
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与水平不仅是检验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还是衡量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文章考察与分析了农民政治参与广度、深度、效度的三维空间,这有利于科学认识乡村治理中农民政治参与发展规律,构建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综合评价体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在村庄场域的兴起拓宽了农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有助于培育农民的理性参与意识和行为,为农村社会治理的共建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农民在利用新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从新媒体、农民、政府等层面采取措施,实现新媒体与农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契合。  相似文献   

5.
张百顺 《前沿》2010,(5):170-172
当下农民政治参与中存在四对矛盾:农民利益的整体性与农民政治参与的个体化之间的矛盾,农民政治参与的客观存在与农民参与意识缺失之间的矛盾,农民政治参与的正当性与农民参与方式非合法性之间的矛盾,农民政治参与渠道与农民参与制度缺失之间的矛盾,制约了农民的政治参与。为此,必须大力培育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完善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6.
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近年来,农民的政治参与广度和深度都有了重大突破,但是由于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致使当前农民政治参与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如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参与水平较低和渠道不畅等,因此要从主体、经济和制度层面多维度拓展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宗芳 《人民论坛》2011,(9):70-71
农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近年来,农民的政治参与广度和深度都有了重大突破,但是由于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致使当前农民政治参与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如农民主体意识不强、参与水平较低和渠道不畅等,因此要从主体、经济和制度层面多维度拓展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胡建 《青年论坛》2009,(4):101-103
农民政治参与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但现阶段我国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有效解决我国的农民政治参与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促进社会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应当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主要在农民政治参与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能够清楚自己在政治参与方面的一些权利,从而提高农民行使政治参与权利的意识;改革和完善农民政治参与在程序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以保障农民政治参与渠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确立多元的社会主体,扩大民主参与的有效途径。多元社会的治理亟待拓展政治参与的渠道,并通过强化“主权在民”意识、完善执政方式、发挥社会整合功能等为政治参与的有序推进提供切实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燕 《前沿》2005,3(7):198-20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我国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活动大量涌现。然而,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民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常常诉诸于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这深深地影响着我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为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引导农民的政治参与,努力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人的传统政治文化中,自主意识和参政意识特别薄弱,而国家意识、服从意识却特别强烈。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的小派系化、被动性、盲目性、冷漠性等特点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的要求相距甚远。实现占全国人口70%比例的农民由“顺民”转变为“参与民”,是当前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实现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民主氛围的营造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社团组织,构建农村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2.
郑志琴  蒙夺 《传承》2013,(3):68-69
从选举式参与、决策式参与、管理式参与、监督式参与对农民政治参与进行分析,探讨在村民自治条件下的农民政治参与的机制以及启示,有序扩大农民政治参与,有利于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兴起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认知,有利于农村治理的共享共建。但当前,农民利用新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非理性、无序性的弊端逐渐凸显。将新媒体有效"嵌入"农村基层治理,需要从新媒体、政府、农民三个层面打好"组合拳",发挥出新媒体利民便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改革和农民地位变化,农民的政治参与正随着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农民文化素质的相对提高、农民自组织发展等一系列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特别是农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方式和渠道以及参与的行为,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同时,在这其中也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以致农民的政治参与受到许多制约。  相似文献   

15.
农民在政治参与方面一直处于他者的地位,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建设和进一步发展。培育农村民主政治文化,培养农民公民意识,增强农民参与农村协商民主的"权力"和"知识",促进农村民间组织发展,都有助于加强和凸显农民主体性。通过政府与农民自身的合力互动,破解农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性困境,激发农民的政治参与热情,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能有效推进农村民主政治良性发展,从而为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农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引导农民在政治参与中树立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并高度重视农民政治参与的自觉性等途径来不断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苏海新  刘程利 《传承》2013,(12):142-143
农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引导农民在政治参与中树立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并高度重视农民政治参与的自觉性等途径来不断提升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从而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化解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由于农民政治参与的意识形态发生变迁、制度激励存在偏差、有效制度供给不足以及农民利益受不规范政府行为的侵犯等原因,中国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有扩大的趋势。为此,应通过建立有序的利益表达机制,开辟农民与政府平等协商对话的制度渠道;调整农村社会的利益结构,改变国家政权与农民之间的直接利益冲突;改革和完善农村治理体制,在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实现乡镇社区的自治等途径,努力化解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使其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城镇化发展,我国农民公民意识已成为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民市民化的关键所在.我国农民公民意识因基层政治监督乏力、农民自我组织性缺乏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等因素影响,而呈现政治参与意识增强但基层政治认同较低、权利义务意识渐增但公共意识欠缺以及法律意识强烈但主体意识薄弱等现象.故需从公共领域视角建构我国农民公民意识的自觉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现有的政治法律体制下,农民影响政府及其决策,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的行为或者过程。当前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呈现出新特点和新趋势,农民政治参与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政治参与机制、政治参与能力和社会条件等问题。为此,一要加快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建设,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制度保障。二要重构农村政治文化,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三要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