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高建国 《中国减灾》2011,(10):59-59
2011年8月16—17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减灾专业委员会、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综合风险鉴别与防范技术研究”课题组,在北京召开了第六届全国灾害链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正1978年以来,中国重特大灾害发生频繁,灾害损失巨大,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据不完全统计,30多年来发生在中国的重特大灾害足有40次以上,平均每年1—2次甚至更多;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仅国家层面启动自然灾害损失综合评估的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就有5次之多,这些灾害所具备的致灾因子超强、发生概率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严重、灾害影响范围大、灾害影响时间长等特征十分明显。对比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四川芦山地震和云南  相似文献   

3.
面对地震灾害,党和政府把人民安危摆在第一位,用镇定,自信与勇气诠释了“中国式应急速度”和“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08,(7):24-28
汶川地震后,我国灾害管理体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7月6日,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国灾备管理战略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汶川地震的灾后恢复重建,灾后安置,校舍建筑质量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全程灾备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5.
水土流失:一个全国性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0,(19):28-29
今年8月8日,甘肃省舟曲发生的特大地质灾害泥石流震惊了全中国。截至8月22日,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已造成1435人遇难,330人失踪,有预测认为其带来的损失可能超过2008年的汶川地震。  相似文献   

6.
正地震威力巨大、破坏程度极高,地震监测预警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地震预报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仍无法实现,建设地震预警系统便成为各国地震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概述了地震预警的原理与中国地震预警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对中国地震台网的建设现状和晋江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进行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7.
陈志刚 《人民公安》2013,(15):46-46
7月28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再次发生4.1级地震,此前的7月22日,岷县漳县发生6.6级地震,致全省6个市(州)的37个县(区)、592个乡(镇)受灾;同时,进入汛期以来,连续几次暴洪灾害重创天水陇南等地。特大暴洪灾害和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波及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爆发了特大地震灾害,一瞬间地动山摇,地震像恶魔一样吞噬着灾区同胞的生命财产。灾难震动了全中国,全国人民感同身受。北京市残联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统一指挥下,以最快的速度紧急动员起来,部署支援灾区的行动方案,组织系统内干部职工捐款捐物,派出慰问组赴灾区慰问,协同市卫生部门做好地震伤员的接收、安置、救治和康复工作,为抗震救灾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许群  刘莉莉 《世纪行》2008,(5):13-14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妈妈怕你碰了头……” 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网上出现了大量抗震救灾诗词。这些诗词的作者们用真切感人的语言,为逝去的生命而悲伤,为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抗震精神而赞叹。  相似文献   

10.
卞吉 《中国减灾》2008,(9):36-36
自“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救助和民间捐助.而保险理赔作用甚微且主要集中在人身意外险.如何在中国实施住宅地震保险?已逐渐引发保险业、媒体、购房者等各方的讨论,目前.全球涉及地震住宅险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美国、日本、新西兰、土耳其、墨西哥等地,许多国家在地震保险方面有不少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14,(10):14-23
如同往年,2014年夏汛依然不平静,灾害的侵袭多次发生,影响遍及全国各地。我们挑选今年入汛以来8个灾害过程,涵盖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地震等灾害,分析其灾情和特点,为读者全面展示2014年夏汛灾害过程。  相似文献   

12.
黄河凌汛灾害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京堂 《中国减灾》1996,6(3):39-41
黄河凌汛灾害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王京堂(陕西省防汛办公室)1996年元月中旬,黄河小北干流河段发生了有史料记载以来最为严重的凌汛灾害,与云南地震、青海雪崩一起,成为当时全国人民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1凌汛灾害的发生和发展1996年的凌汛灾害首先是从三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频繁遭受各类自然灾害的侵袭,尤其是2008年发生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及2010年发生的西南特大旱灾、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均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受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丁绍祥  葛学礼 《中国减灾》1994,4(1):29-33,45
云南普洱6.3级地震工程灾害剖析与建议丁绍祥,贾抒(建设部抗震办公室)葛学礼,李玉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我们于1993年3月8日至15日对这次地震受灾较重的普洱、思茅和墨江三个县的各类建筑、生命线工程以及其他工程,包括43.个单位,200多个...  相似文献   

15.
1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召开的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温家宝表示,中国将帮助周边国家建立灾害预警机制,加强灾害信息共享和交流,举办亚洲减灾大会,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合作。  相似文献   

16.
徐娜 《中国减灾》2013,(12):8-11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灾害风险不断加剧,减灾救灾工作繁重、任务艰巨。面对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然灾害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五大类。除了现代火山活动外,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都在中国出现。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中国自然灾害发生表现出显著的时间和区域分布规律。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04,(9):26-27
地震是人类凶恶的敌人,它的来临无法预知,惊天动地,给人类造成的灾难难以估量。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常常借助于神灵的力量来诠释。随着社会的进步,用科学的眼光来认知、分析、预防这种自然灾害。已成为现代人的科学武器。用地震仪测出的地震,每年全球约5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10万次,造成破坏的1000次,而7级以上,足以造成巨大灾害的有十几次,中国境内也不在少数,伴随着云南昭通地震的余音。本刊对地震灾害进行专题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廖鸿  徐娜 《中国减灾》2004,(7):21-21
海洋灾害包括许多种类,其引发的因素也各不相同,有的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有的是人类活动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导致的。自然因素引发的海洋灾害。有些具有原生灾害的性质,如台风、海雾、厄尔尼诺现象等;有的则为次生灾害,如海浪、风暴潮、海冰、海啸等,大都是由大风、冷冻、地震等灾害产生的。因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海洋灾害,主要有赤潮、海水污染等。归纳起来,引发海洋灾害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国内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灾害损失情况的报道要依据有关主管部门发布的准确统计中央宣传部与国家地震局1999年5号文件(《关于防震减灾宣传报道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通知》)中早已明确规定,国内破坏性或有影响的地震发生后,“有关人员伤亡及灾害损失情况由抗震救灾指挥部或地震主管部门适时作出公告。新闻报道内容应与公告内容一致并不得抢先发布”,请各新闻单位一定要严格遵守这一规定。涉及地震人员伤亡、灾害损失情况的报道,稿件必须送国家地震局等主管部门审核。发表内参,也应慎重向有关部门核实情况。冷静地处理好宣传工作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