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如约走进客厅时,积多年采访经验的我愣住了,客厅里应该是两个老太太,但现在看去是母女俩,或是婆媳俩。得知着旗袍、蹬高跟鞋、身材笔直苗条的那位,就是今天要采访的对象,美藉华人沙聂惠珍,我不能不惊讶——怎么看都不象83岁的人。 难怪她能在如此高龄,还一人带着大箱子飞越半个地球,利索地到大陆省亲、四处旅游。 两个多小时的采访,她不仅思维清晰,叙述生动,而且始终挺直腰身,精气神儿十足地端坐在沙发上。请她靠着沙发后背,她谢绝说,只要落座她就一贯如此。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见到李敏,我还是个入伍不久的新兵,那时侯,我丝毫没有感觉到她就是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女儿,丝毫没有意识到她是经历了几十年常人难以想象的风风雨雨之后的一代“皇家公主”!开始,我常称她“阿姨”,后来与她熟悉了,且从她那里学到不少乐西,便称她“老师”。对此她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我一次次地走进李敏的家门,她给我留下的印象也愈来愈深刻:她很温和,也很真诚。她冬天常上身穿一件灰色的毛衣,下身是老式黄军裤。与她面对面,觉得她很平凡,又很不平凡。 因为身体不好,李敏的房子摆设算不上整齐,甚至有些杂乱。客厅不大,已经有些陈旧,沙发也  相似文献   

3.
正第一次见婆婆,她正在厨房里做饭,系着一个红色围裙,手里拿着一副锅铲,看到我进去,赶紧让我到客厅坐等着,我忙说需要我帮什么忙?她说不用不用,去坐着等着就好了。她说的很快,没有一点客套的感觉,好亲近。我爱人家里是个大家族,一聚在一起,20多人,客厅坐满了亲戚,我有点不好意思。吃饭的时候婆婆一一介绍了大家给我认识,她说:"别客气,以后都是自己家人了!"这一句话说得我暖暖的。结婚后,由于爱人工作关系,经  相似文献   

4.
<正>提起白毛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电影《白毛女》中“喜儿”的扮演者——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演员田华。笔者也不例外,直到2010年初,在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召开的文化宣传工作会议上,我惊喜地获悉,在当年华中新四军中,还有一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著名演员晓苇,她扮演的白毛女同样出神入化,受到了华东广大军民的喜爱。之后,我有幸对她作了专访。走进晓苇家一尘不染的客厅,  相似文献   

5.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李修仁文集》的稿子终于编校出来了。按照出书的习惯,书前应该有一篇序言,对有关情况作一些说明。为此,我抱着书稿走进了李修仁同志雅致安静的客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没想  相似文献   

6.
<正>轻轻推开盛利芬家的院门,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菜园;在干净明亮的客厅里的沙发上坐着一位老人,她衣着干净,脸上神情平和,脖子前系着一个方巾,她不能开口讲话;在客厅的另一端,一个  相似文献   

7.
<正>读柴静《三个故事:让我走进央视》一文,很令人感动。其中第一个故事,尤其让人回味:"我在从拉萨回北京的飞机上认识了她。她是江苏人,30年前援藏,为了治病,第一次出藏……她被确诊为胃癌晚期。她指了一下床角的箱子,说:‘要是我回不去,你帮我留着。’那是她30年里背着相机,走遍西藏,跟官员、喇嘛、汉人……交谈的笔录  相似文献   

8.
走过地下通道,登上充满阳光的楼层,终于找到了事先约定的房舍,我轻轻按响了门铃。开门者是一位中年妇女。这楼舍虽然矮小,但室内布置十分雅致、得体。小小会客室里,一盆盆仙人掌、君子兰等花草长得生机盎然;客厅东墙上悬挂着一幅已故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绘赠弟子胡洁青的《虾戏图》;客厅西壁则是胡老的一幅大照片和一张她自画的国画,但却没有见到老舍先生的照片,也许这是老人怕见了伤感吧!正打量、猜想中,中年妇女叫醒了午睡的胡老。她老人家匆匆抹了~把脸.走了过来,慈祥和蔼地和我亲切握手,问我姓名。她不用人搀扶,动作又那…  相似文献   

9.
正那是发生在1980年4月的一件往事,主人公是我和我的父亲——一位共产党员、检察官。当时,我正在上小学五年级。一天中午放学,肚子叽里咕噜地响了起来,我背起书包就往家跑。当我气喘吁吁地跑到家,妈妈还没做好饭。走进客厅后,我眼前一亮:桌子上明晃晃地摆着两瓶白酒和四瓶水果罐头。那一刻,我就像一只小馋猫闻到喷香喷香的鱼一样,心里的馋虫在蠢蠢欲  相似文献   

10.
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攀谈数小时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里了,急忙跑上楼。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这才准备关门回屋。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相似文献   

11.
正我担任营口市站前区八田地街道惠安社区第四党支部的支部书记至今已有8个年头了。作为一名"老书记",我亲眼见证了小区的变化与发展,也把党支部的故事刻在了心里。这不,今天下午,社区干部小段要来采访我们支部的故事。我想了又想,与其让她干坐着听故事,不如带她到小区里走一圈,让她"感受"故事。我带着小段走进小区后,问她:"你觉得这条路怎么样?"小段前后看  相似文献   

12.
王新芳 《党课》2013,(22):122-123
还记得三年前,一位网友邀请我去她家做客,一进门,就被她房间里的奇石惊呆了。客厅、书房、墙角、床上,摆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石头。这些石头比肩林立,光洁素雅,看似一般,却因为纹理和形状的区别,引发了我丰富的想象。  相似文献   

13.
新犁     
刘相安教授是个勤奋人。40多年来,他怀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满腔热情,孜孜以求地口授笔耕在哲学这块园地,取得了重大的教学科研成果。近闻得了一场重病,想去探望,又怕去探望,因为泪水极易给患者加重不应有的负担…… 今年春节期间的一个晚上,月亮不见,星星很密,显出浓稠,将幽蓝的夜空坠低了许多。我到刘老师家拜年,只见楼前有一位老人在散步,从背影看去像是刘老。我快步上前打招呼,他见是我,稍一迟疑,认出我来。于是,我随他后面走进楼去。 在没有摆设的朴实无华的卧室兼客厅坐下,面对着这  相似文献   

14.
唐汁 《当代党员》2007,(12):59-59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从高二的时候在老师的办公室里看到《当代党员》开始,她就走进了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一个女子,人送外号"拼命三娘",她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她是一位知心的调解姐姐、领导和同事心目中的女汉子、父老乡亲交口称赞的好闺女. 这个女人,姓史名静.史静"恬淡平和,安定不动"之意,但她,却是个十足的"女汉子".走进她,就走进了火红的青春,浑身洋溢着激情与力量;走进她,就走进了司法警察真善美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真情和正能量.  相似文献   

16.
1997年9月10日,我到北京看望老同志。专门拜访了好领导、好朋友李瑞山同志。万万没想到,只1个多月,小我3岁的瑞山同志就先我西去,实在令我震惊,令我悲痛。记得1997年9月9日那天下午,我走进瑞山同志家,环视陈旧、并不宽敞、也未装饰的客厅、卧室,见...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一部书的写作,我和周恩来弟弟周恩寿的长女周秉德女士预约长谈。 没想到登门那天,却看到她眼睑间未抹净的悲郁。她刚刚把与她相濡以沫30余年的恩爱亲人最后送走,客厅里与沙发相对的墙上,悬挂着她的丈夫沈人骅的遗像。 “像我的伯父伯母一样,让他安息在万顷碧涛之间,我撒下了许多许多的花瓣……我们的感情非常好,昨天,我给他写了一天的信 说着,她拿出那封信,足足有六七页,夫妻琴瑟相融的氤氲浸透纸背。于是,我们的话自然从她的婚姻,谈到伯父伯母对她的关怀体贴,谈到在中南海度过的那段难忘的岁月。  相似文献   

18.
初冬时节,我们来到位于河西区气象南里的老劳模李克勤家,走进温馨宽敞的客厅,午后的阳光洒满小屋,年过古稀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我们的话题自然而轻松地展开,仿佛一见如故的朋友。当我们拿出1962年第5期《支部生活》,将刊有她的封面图片和专题图片递给她看时,老人热泪盈眶地说:“没想到,没想到,没想到党刊还记着我啊!”看到已经发黄的刊物,老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相似文献   

19.
天使的爱     
时间:大年三十下午 地点:平房客厅内 人物:丈夫——农十三师柳树泉农场电管所职工 妻子:农十三师柳树泉农场医院护士。 老大娘:68岁,因骨折曾在医院住院治疗,痊愈出院 道具:二把椅子、茶几,电话机、拖鞋。 丈夫:(提着年货)春节放假,人家都是夫妻俩办年货,而我们家只有我一人,结婚5年了,她平时不顾家,放假还在值班,可不能娶个护士当老婆呀!等她回来过年,那就等到驴年了!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我读了一篇题为《晒一晒我的拾荒母亲》的文章。文中的主人公于化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自丈夫身患重病后,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她开始了9年的拾荒生涯。大儿子冯英龙一度曾以母亲的工作为耻,直到亲自走进母亲的拾荒生活,才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