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全面抗战爆发后,苏联率先伸出援手,大批物资陆续运抵中国,飞行员和军事顾问迅速赴华参战。5000多名苏联人奋勇战斗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前线和后方,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抗战后期,苏联果断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中国抗战胜利的到来。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书写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互  相似文献   

2.
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苏两国基于共同的利害关系,从兵戎相见、邦交断绝走向正常化,并在此基础上走向合作抗日的道路。苏联在当时"国联"所允许的方式下,在不影响其国防能力的前提下,大力援助中国抗战,谱写了战时中苏军事合作的篇章。但是,我们在评价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时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苏联援助中共武器问题初探孙艳玲抗战时期苏联对中共的武器援助问题是苏联与中共关系史上的一个悬案,一般认为中共没有从苏联直接得到武器援助。但根据现有档案和有关史料,抗战时期苏联确曾根据中共要求,秘密援助过机关枪、步枪、炮弹、手榴弹、子弹等武器和军事装备。援助主要集中在1940年以前,苏德战争爆发后这一问题更多地与苏联请求中共采取军事行动配合作战纠结在一起。与苏联给国民党的大量军援相比,苏联向中共提供的武器援助在数量上很少。同时,与抗战期间苏联向中共提供的上百万美元的资金援助相比,武器援助所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之所以如此,除苏联和共产国际自身存在一定困难等客观因素外,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苏联的对  相似文献   

4.
正抗战伊始,由于中国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苏联远东地区与中国的陆路、海陆通道均被切断,于是与苏联接壤的新疆,此时独特地域位置的作用便凸显了出来,使得它成为了中国在抗战初期接收从苏联至内地国际援华物资的主要通道。自1937年至1941年,中国战场上80%的国际援助物资来自苏联,这些物资的90%都是经新疆通过西北国际大通道运至内地的。  相似文献   

5.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43年共产国际的解散,共产国际和苏联对延安的中共领导下的抗战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援助,对帮助中共渡过难关、成长壮大、发展势力,从而最终打败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是否有利于苏联利益是此期间共产国际和苏联对中共援助的重要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期间,苏联出于国际主义和维护自身战略安全的双重目的,通过共产国际向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定数量的财政援助.1931至1937年局部抗战期间,苏联通过共产国际在上海的分支机构,向中共中央提供了161万美元和210万卢布的资金;而在1937至1945年全面抗战期间,苏联和共产国际通过汇款、委托专人转交等方式,向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7.
正在八年抗战中,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但不能忘记的是在抗日战争几个国家对中国施以援助。据统计,从1937年至1944年,中国政府向美、苏、英等国所借的外债总计分别约为10.478亿美元、2.5亿美元、1亿美元。这些贷款,对于当时极度艰难的中国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支援。一、苏联对中国的援助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苏联政府严厉谴责日本侵略,并对中国抗战表示同情与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时期苏联和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援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抗战时期,苏联出于国际主义援助和确保其国家安全利益的双重目的,在大力支持国民政府抗战的同时,对中共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给以援助,包括提供了140余万美元的财政资助,制订了向中共提供武器装备的计划,通过开设医院、提供急需药品和安排干部赴苏治疗来改善中共的医疗卫生状况,在苏联国内和中国的新疆建立政治和军事院校为中共培养人才,等等。苏联的援助对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和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鹏  唐静 《党史文汇》2006,(11):38-39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给予了中国大力援助,很多国际友人和志愿人员来到中国,加入了抗击日寇侵华的行列.在抗战初期,中国的天空中曾出现了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外国援华航空志愿队,他们比闻名遐迩的美国援华"飞虎队"更早地出现在中国领空,协同中国空军对日作战.他们来自社会主义苏联,这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被中国军民亲切地称为"斯大林之鹰"和"正义之剑".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7,(6)
抗日战争后的中国充满了各种变数,由于在抗战中美苏对中国的援助,使得战后美苏想获得各种在华利益。在雅尔塔协定的背景下,苏联获得的相当的在华利益,但是随着局势的不断变化,苏联对国民党与中共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导致这种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从国民党对东北的门户开放政策、中美新约的签订、美苏冷战的爆发和中共的不断胜利这四点,本文拟通过对这四点原因的分析来看中苏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依靠苏联沿岸防御建国后,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仿制了多种型号的鱼雷快艇、高速巡逻炮艇、轻型护卫舰、潜艇、反舰导弹等海战设备,建立了军用造船工业基础。1953年从苏联  相似文献   

12.
论抗战初期苏联援华政策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其初期,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对这种援华政策的性质,在50年代中苏友好之际是给予全盘肯定的,即使对抗战后期苏联对华政策中存在的民族利已主义也不置一词。80年代以来,中苏关系的研究逐步展开深入,同时对苏联援华问题的评论也呈现一种相反的倾向:不仅批评了抗战后期苏联对华政策中确应批评的错误,而且认为抗战初期也存在类似错误。这样大起大落的评论是难以真实反映历史原貌的。为此,需要我们持一公正客观的态度,本文拟就如何看待抗战初期苏联援华政策的性质略陈管见,希冀同行指正。一笔者认为,抗战初期苏联援华政策的性质是国际主义的。否定论者则认为,苏联此间援华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谈不上什么国际主义。这种观点西方有,国内也不乏其例。曾作为陈纳德“飞虎队”成员之一的杰克·萨姆森,在80年代写的回忆录中就这样说,苏联在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曾说:"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苏联人民给予中国人民的宝贵支持."随着我国和苏联一批历史档案的解密,苏联对中国的物资援助的史实逐步浮出水面(本文不谈对孙中山和蒋介石国民政府的援助).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对华采取了一种睦邻和援助中国革命同构的外交政策.因中东路事件,1929年7月17日苏联宣布与中国断交.到了1931年9月,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东北使其远东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苏联以此为契机,开始调整对华政策.本文拟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苏联对华实行的"联华防日"政策,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5.
1937年7月7日,以卢沟桥事变为标志,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从这时起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苏联向中国提供了2.5亿美元贷款和大量武器装备,并派出140多名顾问及700名志愿空军人员,是唯一向中国提供实际援助的国家。他们中有200多人牺牲在中国。在此,谨对当年苏联在华军事顾问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巨大贡献作一介绍,以缅怀那段不平凡的历史。中国政府请求苏联派遣军事顾问从卢沟桥事变起,日本企图速战速决,几个月灭亡中国。大敌当前,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提出“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在军事上进行部署…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为积极有效领导全民族抗战,党中央提出"以发展求巩固"的战略方针,打通国际通道、"背靠苏联"是中共这一时期的重要战略意图。苏联和共产国际一直支持中共打通国际通道,在红军落脚陕北后更为关切,并作出给予军事和技术援助的承诺。但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不希望与日本过早发生冲突,加之当时绥远伪蒙军与中国军队冲突升级以及日本特务遍布绥远的状况,遂变更援助线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红军打通国际通道的军事实践。  相似文献   

17.
抗战爆发后,苏联与中国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这是在外交和道义上对我国抗日战争的极大支持。苏联还从物质上支援我国抗战。从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年,就向我国提供四点五  相似文献   

18.
<正>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位于重庆市渝申区望龙门街道解放东路街征收局6号,是一幢中西式的砖木结构建筑。国民政府外交部成立于1927年5月,当时位于南京中山北路32号。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迁渝宣言,外交部也随之移驻重庆。其主要职能是办理国际交涉,管理关于在外华侨、居留外侨、中外商业等一切事务,同时还管理驻外使领馆。国民政府迁渝之初至1941年秋,是抗战外交的"苦撑待变"阶段,国民政府外交部为争取苏、美、英等国的外援和建立远东国际反法西斯联合战线,以及为冲破远东慕尼黑阴谋,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外交努力,最终在谋求苏联援助、美英援助方面取得重大成效。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抗战外交格  相似文献   

19.
1949年底毛泽东访苏时,曾向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表达了自己的委屈。这种委屈和不满,并非来自20世纪30年代以王明为代表的、具有留学苏联背景的"左"倾教条主义中央的排挤和打击,而是对抗战结束后苏联对中国革命的态度不满。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苏联出于其国家利益的考虑,对中共态度冷漠。在1948年国共两党决战进入关键阶段之时,毛泽东多次提出访问苏联以就中国革命若干重大问题与苏联商讨,均被其婉拒。1949年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时,苏联仍然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力促国共和谈。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毛泽东对苏联的不满,也为日后中苏关系破裂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20.
正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经费极端匮乏,尤其对黄金的需求特别迫切。胶东党组织领导胶东军民一方面打击敌人对黄金资源的掠夺,一方面加紧生产和收购黄金,先后秘密向延安运送黄金13万两,成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重要经费保障。内忧外患下确立筹金渠道抗战初期,边区财政收入约半数依靠苏联和共产国际援助,以及国内外爱国人士捐献。1937年8月,为推动抗战成为全民族的抗日革命战争,中国工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但国民政府核发的军饷极为有限。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