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而建立超以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体制又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企业定价在整个价格体系中更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价格改革的核心,所谓企业定价,就是企业对自己生产,经营的商品按照成本,利润,税金等因素并结合市场供求行情,自主确定销售价格,不受任何部门(包括政府)干预的定价方式。 一、企业定价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建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在新的体制中,市场调节的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排斥国家计划和宏观调控的自由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宏观调控的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有效地实行宏观调控,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是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怎样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搞活搞好国有企业,是全党全国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总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机  相似文献   

5.
曹晔 《求贤》2014,(9):12-13
一、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历史沿革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1993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制定各种职业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6.
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五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一)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步推进财政;税收、金融、外汇、外贸、价格、投资等重大改革。改革的力度之大,出台的措施之多,都是从未有过的。在财税体制改革方面,本着“简化税制,统一税率,便于管理”的原则,进行了税制改革,建立了分税制为核心的新财税体制。实行了以增值税为主的流转…  相似文献   

7.
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20年来价格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逐步放开由政府直接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价格体制,即“国家实行并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说到底,就是让企业享有充分的价格决策自主权,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然而,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企业价格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日渐突出。因此,研究市场价格机制条件下如何规范企业价格行为问题,使企业正确行使价格自主权,开展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  相似文献   

8.
价格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价格问题涉及亿万人的切身利益,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杠杆,因而价格改革尤其引人关注。我国新时期价格改革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功,积累了丰富经验,认真总结价格改革的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探索深化价格改革的有效途径,以进一步推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价格改革的目标模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实行并逐步改善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这是20年价格改革基本经…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的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而这与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是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10.
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为稳定“菜蓝子”价格服务□徐利汪立平按照党的十四大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价格体制改革要向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价格体制迈进,这种价格体制的基本要点是放开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由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在有序竞争中自主决定...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必将引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一系列变革。这就要求我们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加强自身建设。能否搞好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是决定我国改革成败的关键。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解决许多极其复杂的问题,能  相似文献   

12.
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世纪之交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其市场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又有着相当的难度。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整个新旧体制转换正处在关键时期。研究农业走向市场以及如何走向市场,推动市场农业的发展,对于顺利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正确处理好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业市场化是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目标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第一步改革,一方面解决了生产关系不适应我国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经济体制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宫玉兰一、发展市场经济并不是不要计划调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必须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不要计划调节,而是要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是改变把计划作为...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媛红 《理论学刊》2005,1(3):83-85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通过10年的努力奋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将迈得更快。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和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20世纪末建立起基本框架,2010年达到比较完善。对像辽宁这样基本没有市场经济基础的省份来说,任务十分艰巨。有充分活力的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  相似文献   

16.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雒,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这是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坚定推进以市场为取向改革的深刻认识,体现出我们党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的智慧。  相似文献   

17.
李森 《发展论坛》2003,(11):37-3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实质就是政府把那些本来属于市场的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权力”交还给市场,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深化市场化改革,关键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合理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使政府在制度转型、体制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从一些经济领域中逐步退出来,而集中履行其核心职能。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向发展的,是一个不断扩大市场机制作用的过程。但是,党和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选择上,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经历了一个反复探索、不断深入、逐步明确的过程。这个实践和认识的深化过程,大体可以概括为计划经济、有计划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阶段,贯穿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前,大体可以称之…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中国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从建立的那一天起就确立了其为中国革命事业和经济建设事业的核心地位。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涉及到经济领域,同时也是涉及到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事关全局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下,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要从国家定价逐步过渡到企业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定价上来,市场将成为经济活动的主战场,它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价格在这一进程中起着主要作用。价格运行是通过竞争机制来影响社会资源的流动和重组,自动引导社会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