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说起顺义区马坡镇石家营村富起来的变化,村民说:"是我们有福气,摊上了胡国卿这个好支书。"胡国卿高中毕业后,凭借勤奋,会经营,成了顺义有名的小老板。可每次回到村里,看到渴望致富的村民,他就觉得应该为乡亲们做些事。1996年,他毅然放弃了蒸蒸日上的企业,回村帮村民致富,并当选为村支书。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  相似文献   

2.
《新长征》2007,(2)
在通化县大安镇上四平村有一位农民党员刘吉春,今年38岁。几年来,他靠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致富路,他那古铜色的脸庞,记载着长年的艰辛和劳累,也镶嵌着刚毅与执著。"致富不忘众乡亲,好事做遍小山村",既是上四平村村民对他的真心赞扬,也是他不辞辛劳为民办实事的真实写照。他无愧于县委授予的"农民党员致富标兵"的光荣称号。十几年前,刚走出校门的刘吉春看到家乡百姓生活贫困,有的村民连孩子上学的钱都拿不出来,他便暗下  相似文献   

3.
正"创业未半身先殒,留取丹心佑后人。"在蒙秉果的墓碑上,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镇民安村村民为他写下这副挽联,字里行间,饱含了村民们对他的赞誉和不舍。这位水族干部的朋友圈永远定格在2017年1月8日8时19分,他发布的最后一条信息,是他作为县人大代表的建议:要为村里再修一条公路,带动产业发展,带领乡亲致富。  相似文献   

4.
巴山深处的巴灵台下,有一位被村民称为"猪倌"的致富领头人,他就是灵山乡党委书记池春林.他扎根基层,为贫困山区群众开致富"良方",他那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5.
<正>党员干部就得"讲给村民听、做给村民看、带领村民干"。很高兴和钟赵屯村的各位党员同志一起交流。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谈谈如何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带领村民发展致富奔小康。从2004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聚焦"三农"问题,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好政策  相似文献   

6.
冀宣 《当代贵州》2005,(11):17-18
河北省抚宁县英武山村李家庚,身患癌症后勇挑村支部书记的重担.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惊人毅力同病魔抗争,一心一意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一年间,这个远近闻名的穷山村民过上了富裕的日子,村民们称他为"富民书记".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8,(12)
正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三道桥镇提起边俊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带领村民发展奶牛养殖业、"两瓜两菜"种植业,使村民逐步走上富裕路,也让和平村成为全旗有名的富裕村和乡村振兴的典范。1997年,边俊峰尝试发展养殖业,多次到周边旗县考察学习畜牧养殖的先进技术,成为村民致富的"探路者"。同年,村民把边俊峰推到了村支书的位置上。"他思想超前,技术更新快,最重要的是他办事公道,说到就能做到。"  相似文献   

8.
正时已盛夏,每天傍晚,铁岭市西丰县平岗镇三合村的村民们都喜欢三三两两地聚在大柳树下纳凉闲聊。这几日,他们的话题总离不开一个词——新书记。村民口中的"新书记",是指辽宁省国资委派驻西丰县平岗镇三合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曾繁新。到村里不久,他就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做了许多改变作风、求真务实的新鲜事。新到任、新作风、新举措,再加上他名字中有个"新"字,一来二去,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新书记"。  相似文献   

9.
勐海县勐满镇城子村党总支,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积极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蔬菜产业,把该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果蔬园,致富之路也越走越宽。只"讲"不"做"难以服众。村党总支"一班人"认识到,只有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做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才能从根本上带动群众。为带动村民发展果蔬产业,2003年,村党总支先后到州、县农业科  相似文献   

10.
正德江县桶井乡做优搬迁服务、创造就业环境、建立保障体系,确保村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位于铜仁西部的德江县桶井乡,是贵州20个极贫乡镇之一,这里深山沟壑、土地贫瘠、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针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理环境,易地扶贫搬迁成为必由之路。桶井乡做优搬迁服务、创造就业环境、建立保障体系,以确保村民"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目前,桶井乡已搬迁2193人到铜仁大龙,成为铜仁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样板乡镇。  相似文献   

11.
正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党的教育和指引下,由普通乡村少年逆袭成才,不忘初心,践行服务群众使命,帮助和带动当地村民致富;他知恩图报,努力带动营合村发展致富,带领全村群众向全面小康迈进,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他就是80后的李文住,威宁自治县龙街镇营合村村主任,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2.
<正>几年来,他不仅改变了小山村的落后面貌,还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带领村民共同走上了致富道路,书写出"别样"的人生篇章。他就是抚顺县峡河乡六家子村村委会主任兼抚顺家合食用菌合作社理事长耿培忠,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耿老忠"。救急也救穷的"理事长"年过半百的耿培忠头脑灵活,赚钱道道也多。可他觉得:"自己富不算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才是真本事。"在耿培忠的鼓励、带动以及挨家挨户指导下,16户村民开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2月29日,铜梁区少云镇高碑村。村党支部书记唐忠富忙得像只陀螺,他要协调村民尽快完成400亩艾草种根的种植。在农机助力下,一天的功夫,原本有些荒芜的田地上种满了艾草种根。唐忠富坐下来喝了口水,盘算着来年的好收成,心里乐开了花。"多亏了陈平,这些种根都是前几天他从河南南阳联系拉过来的。"唐忠富说。唐忠富话里的陈平,是带领村民种"致富草"的带头人,这个增收致富的故事,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相似文献   

14.
范珂  叶利军 《当代贵州》2013,(25):56-56
坡上村依托乌蒙大草原景区建设,做大做强产业链条,优化发展环境,做精做特品牌,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盘县四格乡坡上村位于贵州省坡上草原风景名胜区,全村耕地多为缓坡台地,土地贫瘠,过去是全县乃至全省有名的贫困村。如今,坡上村依托乌蒙大草原景区建设,做大做强产业链条,优化发展环境,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15.
年轻时,他首创亩产皮棉超百斤纪录,是远近闻明的"棉花刘,离休后,他带领农民科技致富,使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们争着抢着让他去讲课搞培训,人们又开始叫他"抢手刘",他就是彰武县离休老干部刘承福.  相似文献   

16.
旌阳区孟家镇以科技示范引路,全镇80%以上的村都有1-3个科技致富项目,80%以上的村干部和60%以上的党员成为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全镇采取党员与科技致富能手结"对子",领导干部帮扶联系和共建"双培"科技致富园、党员"双带"示范园等形式,从项目、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重点帮扶"双培"对象156名,帮助和引导他们科技致富.绵河村党支部书记董兆富是个花卉种植大户,种植面积在80亩以上,每年销售收入100余万元,纯收入50余万元.去年10月,由他帮带的肖洪章等4名村民共同投资18万余元,新建立了一个占地30余亩的党员名贵花木"双带"示范园,长期吸收5-10名党员、村民在园内学技术.  相似文献   

17.
刘峻岭  崔慧  柳絮 《新长征》2013,(3):38-39
<正>王志义,提起这个名字,靖宇县那尔轰镇那尔轰村的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王书记是一位心底无私、一心想民、诚心为民的好书记,是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表率,更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1988年,32岁的王志义在村民们的期盼下,当选为那尔轰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来,他凭着一颗拳拳公仆之心和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带领班子成员和  相似文献   

18.
<正>他是村里的"当家人",是大家公认的"能人",带领党员群众不仅修好了出行路,还"修"通了致富路,让昔日的穷村子旧貌换新颜,村民生活日新月异。可最令乡亲们敬佩的,却是他打造出一支"能人队伍",带动全村经济持续腾飞。这就是——时间回放到徐宝顶上任之初,那时的徐家屯村是"三堆"遍地,满村泥巴路,村民缺少致富门路。可村民们发现,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令徐宝顶苦恼,他与村两委"班子仔细研究,不断制订解决方案和实施计划。"当时不是不发愁,只是觉得时不我待。抓紧  相似文献   

19.
延轩 《新长征》2014,(9):50-51
人生一世,有人选择索取,有人选择奉献,龙井市智新镇龙江村党支部书记郑风焕坚定无悔地选择了后者。1979年底退伍复员的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龙井市智新镇龙江村,不久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心系家乡百姓,积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为村民排忧解难,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成为了龙江村名副其实的科技致富带头人、村民的贴心人和进步青年的领路人。带头致富,做好科技致富带头人龙江村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好,  相似文献   

20.
"我们幸福村能致富,多亏了有一个好的领路人."平昌县涵水镇幸福村村民说的"领路人",就是村支书李洪国.去年7月,李洪国被省委表彰为"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先进个人;今年"七一",他被平昌县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