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需要全面把握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刻内涵,人民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性需要,除此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并在此基础上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方面的关系寻求美好生活的实现路径,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2.
正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未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党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携手共创美好生活。创造美好生活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新境界。十九大报告指出,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全体人民创造美好、美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是习近平  相似文献   

3.
正要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就要从提升群众健康水平、群众可支配收入水平、群众住房保障水平、群众社会互信水平、群众休闲娱乐水平、群众工作满意水平6个方面着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  相似文献   

4.
《实践》2018,(4):22-23
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一个指向愈发鲜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革为了人民也来自人民。改革为了人民,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什么、推进什么。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5.
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旅游业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幸福产业,要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新担当。内蒙古旅游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发展全域旅游为主线,以发展优质旅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基石,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客观现实,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变化出发,分析区域协调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影响,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辽宁发展实际看,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远滞后于迅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行了全面部署。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既是工业、城市的振兴,更是农业、乡村的全面振兴。必须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以实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诊断为新时代谋划和推进金融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修文县农村信用联社(以下简称:修文联社)结合实际,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紧盯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重点,实施"多彩"信贷计划,着力提高金融服务质效,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分析、阐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表述的依据。理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矛盾转化的变化规律、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基本经验、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精髓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实践上着重分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的具体表现,说明社会发展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和水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也就决定了党的根本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为人民谋幸福为使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产业体系为支撑,以构建经济体系为动力,实现经济社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党的八大指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党的十九大阐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重大变化,以习近平同志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回眸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规范表述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判断,是我们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在十九大报告中,“美好生活”出现了14次,足见其重要性、现实性与紧迫性,这一个重要的关键词,体现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重大判断,是对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为新时代谋划发展、推动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判断,是我们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当历史长河跨入新时代,处在崭新历史方位的中国,又一次发出时代强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历史、地理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等原因,新疆面临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的严峻问题。新疆又是多民族、多宗教的民族区域聚居区和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这决定了新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的内涵相较于其他兄弟省市自治区有其特殊性,而正确全面把握新疆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的内涵是满足新疆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果的背景下,把握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进行探究,旨在分析当下国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9.
刘海涛 《唯实》2018,(1):25-28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政治论断,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正>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距离党中央上一次提出"主要矛盾"的判断,时间过去了36年。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矛盾双方发生了什么变化?判断理由依据是什么?矛盾变化意味着什么?让我们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